幼儿园“浸润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

2019-08-27 01:30沈烨卢燕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浸润感恩教育幼儿园

沈烨 卢燕

摘 要:感恩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文章提出了“浸润式”感恩教育的主张,强调从情感入手,唤起幼儿的感恩意识,并对“浸润式”感恩教育的特征、教育方法以及教育途径进行阐述,实践性和可借鉴性更强。

关键词:幼儿园;浸润;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93-02

一、幼儿园“浸润式”感恩教育活动特征研究

(一)适宜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小、中、大不同年龄層次的幼儿来说,将不同重点的感恩教育内容融入感恩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四个维度之中,可以让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二)生活性——注重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

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距离越近,就越能引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交往中习得。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感恩教育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也要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我们开展“浸润式”感恩教育,让教师更细致地观察幼儿,从而更敏锐地捕捉和发现教育的契机和幼儿行为的闪光点,对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赞美和表扬,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共情性——唤起幼儿与事件的情感共鸣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的能力就是共情。要提高共情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倾听。浸润式感恩教育强调情感上的共鸣,如通过挖掘绘本故事内容来开展感恩教育,不是仅仅通过倾听故事、分析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更注重通过让幼儿体验绘本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幼儿在演绎和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四)渗透性——强调潜移默化而忌用说教

“浸润式”感恩教育从“浸润”的概念界定中即可明确重在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激发感恩意识,从而落实到感恩行为中,家长和教师更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让幼儿耳濡目染,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家中,成人能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如在公共场所中,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提供帮助。教师借助绘本、照片等给幼儿讲父母长辈抚养孩子成长中的经历和点滴,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等。

(五)实践性——让幼儿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践行礼仪行为、参与社会实践两个方法进行“浸润式”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带领幼儿走进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接触不同的人群,让其感受和发现生活中那些需要我们关爱的特殊人群,萌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和行为。和老师一起去社区捡垃圾,维护社区卫生,让幼儿懂得平时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志愿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去感受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满足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和对感恩的认知,感恩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幼儿的心中。

(六)体验性——创设可互动可参与的环境

环境是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我们充分抓住有限的环境,进行了精心规划,从幼儿园大环境到班级小环境,都紧紧抓住了感恩进行创设。如角色游戏中,创设了志愿者、爱心驿站、文明五星家庭评比的情节,在娃娃家提供拐杖、眼镜等,让幼儿扮演老人,让大家一起来关爱老人……又如在户外感恩职业体验游戏中,将幼儿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快递员、消防员、解放军、交通警察、医生等职业融入户外游戏中,同时创设更多自然体验环境,如沙、泥、水世界、爱的涂鸦长廊、树林探秘区等,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更多的体验,有更多的感受,浸润其中,萌发感恩。

二、感恩教育的“浸润”方法研究

幼儿期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是一个充满了吸收性心智的个体,一个突发事件、一个故事、一份感动、一个特殊的环境、一段音乐都可以让幼儿产生复杂而多样的感情。

(一)日常生活浸润

幼儿在园的时光是由无数个充满教育价值的小片段组成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强调了幼儿生活教育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蕴含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间的相处、对突发事件的回应、对待生活日常用品的态度等都能很好地将感恩教育浸润其间。

(二)文学作品浸润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启迪心智、增加见识、陶冶性情,我们抓住文学作品的这一独特教育价值,通过开展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进入文学作品带来的情境中,浸润文学作品的人物思想和情感,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其萌发感恩意识,学习感恩技能等。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达等,在和幼儿一起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递感恩的情感。

(三)环境氛围浸润

幼儿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园所现有场地和环境开发感恩教育的环境,让幼儿多方位“浸润”在爱的环境和感恩中。

(1)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相结合。在显性环境方面,班级里开辟了“相亲相爱一家人”“我是班级小主人”等感恩主题墙,将幼儿在班级、家中感恩的行为进行展示。同时,还通过环境布置,将友爱互助、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热心公益等内容进行展示,让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这样正能量的环境。在隐性环境方面,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我们注重班级和幼儿园中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教师之间、师幼之间融洽的关系都会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中沐浴感恩,收获成长,让师幼在爱的环境中相互学习,规范言行举止,净化自己的心灵。

(2)室内环境与户外环境相结合。除了班级以及走廊空间以外,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操场、后花园、小树林、东边草坪等地方,创设了适合幼儿体验、实践和操作的感恩游戏环境。如东草坪的沙泥水世界,幼儿在与自然材料的互动中,不仅获得科学认知,还萌发了对自然的关注和感激之情;又如后花园的急速搜救,幼儿通过搜救小动物,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另外还有“快递体验区”“交通体验区”等,让幼儿体验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工作的辛苦,萌生感恩之情。总之,我们的感恩教育环境从室内到室外,从平面到立体,让幼儿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浸润在感恩的教育环境中。

(四)音乐渲染浸润

音乐艺术是一种最擅长情感表达的艺术,它对人心灵的抚慰和感化作用,是其他艺术难以取代的。感恩需要幼儿的认同,才能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音乐浸润的方式来萌发幼儿的感恩情感,让幼儿通过多个感官感受音乐,挖掘感恩元素,浸润到音乐的情感中,感受音乐传递的感恩情感,同时还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习得感恩技能。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使幼儿不仅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还知道要照顾妈妈,并且讨论出很多照顾妈妈的方法,并迁移到了生活中。又如,教師在开展“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故事的活动时,通过音乐《二泉映月》的烘托,使幼儿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强烈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王祥为了给母亲捉鱼而不畏严寒的孝心。

三、“浸润式”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我们将感恩教育的研究渗透在“爱的童话园本课程”中,不仅在集体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在区角游戏中也融入感恩教育,更在节日活动中精心组织感恩教育活动。

(一)依托集体教学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这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效果最显著的途径,也是教师运用最多的途径。经过“十二五”课题的研究,针对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们在感恩课程的设置上,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安排,形成了三个年龄段不同的感恩课程。课程在安排上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偶发事件和兴趣点,抓住有价值的感恩教育事件生成新的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方法使用上更注重对幼儿的体验和“浸润”。

(二)依托区域游戏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课程游戏化需要教师开发利用现有资源,让幼儿用游戏的方式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发展。同样,开展“浸润式”感恩教育需要教师利用现有园所教育资源和环境,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角色游戏、户外走廊联合游戏、户外感恩职业体验游戏等,将感恩教育渗透其中。如在自主性学习区、角色游戏区等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对小班幼儿进行感恩语言的学习,对中班幼儿进行感恩道理的明晰,对大班幼儿进行感恩技能的习得等,都可以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获得。

(三)依托主题节日实施感恩教育

一年365天,有很多不同的节日,如元宵节、植树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另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节日,如爱牙日、消防日、助残日、防震减灾日、爱鸟周等,这些丰富的节日都可以作为开展“浸润式”感恩教育的途径。为了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实地参观、演练、体验、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强烈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萌发感恩之情,学会一些感恩的方法,用行动来感恩给予我们一切的人、事、物。我们还在每年的10~11月份特意设立了“秋叶传情·感恩节”,每年都开展丰富多样、不同主题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猜你喜欢
浸润感恩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