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喆 王满
摘 要: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认知疗法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心理问题儿童的特点,全面分析认知疗法对心理问题儿童干预治疗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四个维度。并提出了认知疗法用于心理问题儿童干预治疗的几点对策:①优势-机遇(SO)组合对策,环链式家庭、学校、社会的认知诊疗体系;②劣势-机遇(WO)组合对策,整合完善儿童心理认知疗法技术;③劣势-威胁(WT)组合对策,认知疗法穿行的多元化治疗模式;④优势-威胁(ST)组合对策,创立家庭学校双向联动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关键词:认知疗法;心理问题儿童;SWOT分析;机遇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056-03
童年是心理成长的黄金阶段,是认知架构、亲密关系产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我国儿童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良好,但在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表现在性别和年龄两方面。由于我国外地务工人员基数大,大量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且危机干预机制不够完善,在受到创伤后未能接受到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儿童在心理问题儿童方面也占有一定的规模。
认知疗法包括塑造法、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训练、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自我控制训练和认知技能训练等,可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儿童遇到的问题,但同时它存在一定的困境与劣势。本文使用SWOT分析法全方位分析认知疗法在心理问题儿童治疗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客观存在的机遇与威胁,提出与之对应的建议以及策略。
一、认知疗法对心理问题儿童治疗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包括了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维度。本文结合认知疗法目前在我国的运用前景以及内外部趋势,全方位剖析认知疗法视域下心理问题儿童治疗的作用与影响。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完善的发展体系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时期,第二阶段为认知疗法时期,第三个阶段为沿用至今的认知行为疗法阶段。认知行为疗法是结合行为主义的理论,并将认知理论和上述三个阶段提出的新思想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认知行为治疗致力于改变患者的思维过程以引起其认知和行为的变化。
2.严谨的操作流程
认知疗法的过程是基于一个标准的格式来展开的,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治疗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需要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对治疗效果的预期,第二次会谈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明确具体的治疗目标或将焦点聚集在自身的主要问题上。其次是治疗中间阶段,第三次以及以后的会谈除了对第二次的治疗模式进行重复之外,治疗师还需要与来访者对家庭作业进行讨论分析,并和来访者保持和谐融洽的治疗关系。最后是治疗结束阶段,帮助来访者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复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心理预期。
3.多样化的治疗模式与技术
目前我们通常将认知疗法分为三种治疗模式:一是认知重组治疗模式,它认为情绪和行为的疑虑和困惑源于不合理的思维,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给来访者确立一个合理的、与生活相适宜的思维模式;二是应对技巧治疗模式,它偏重于提供一系列系统的技能与措施来应对所面临的多种应激情境;三是问题化解治疗模式,它与上述两种模式相融合,旨在寻求处理普遍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与策略。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认知疗法存在效用范围
对认知疗法,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来说,有大量研究证明它对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然而在抑郁障碍、社交障碍等疾病治疗上,反馈率以及愈后效果都不尽人意;对神经官能症以及情绪困扰如果不加以辨别,反而会事与愿违。这就要求治疗师能正确识别儿童的心理问题,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2.取决于儿童的领悟力
来访者领悟力的高低是认知疗法治疗效果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在实践当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同样的心理问题,不同思维方式和状态的来访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千差万别。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以及个人的素养和回应表达,一般不能很好地进行预测,况且心理问题儿童的领悟力本身就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这也给认知疗法对儿童心理问题治疗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问题。
3.受限于治疗师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述
认知疗法的核心就是对来访者在以往经历中遭遇挫折时所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和错误的观念进行矫正,儿童的语言表达往往含糊不清,如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思维观念以及如何将正确的核心观念传输给孩子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治疗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解读儿童表述中错误与不合理的观念,以及用儿童理解的语言和思维纠正其歪曲的信念,这势必会延长治疗的进程,并给治疗提出更多的挑战。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专业化、职业化的认知疗法队伍初现雏形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队伍明显扩大,持证心理治疗师在5 000 人左右,主要服务于医疗系统。《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設试点工作方案》重点强调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心理健康人员加强政策扶持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2.针对儿童的认知诊疗模式初步形成
根据我国地区发展参差不齐和群体需求多样化的状况,我国逐渐形成了对特定人群展开服务的特定模式。对于儿童群体,诸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都广泛采取认知疗法,并且取得可观的疗效。儿童的心理变化多种多样,认知疗法也由一般的个别疗法、独立疗法,发展为认知行为疗法等一系列模式综合而成的多元化模式,应用于心理问题儿童的治疗。
(四)威胁分析(Threat)
1.认知疗法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有其自身缺陷
儿童的沟通能力欠佳,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此外,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尚未完善,这就要求认知心理治疗师充分理解儿童表述的语言和展现的肢体动作,用儿童理解的语言与之沟通交流。此外,家庭環境是儿童心理构建的第一场所,认知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中需要将情境与智慧结合在一起,随机应变,转变自己给成人治疗的固有思维、固有模式,使治疗效果最大化,解除儿童心理发展的桎梏。
2.儿童心理问题是发展性与家庭性的过程
儿童心理问题是发展性、家庭性的过程,阶段性心理需求的不满足与匮乏都会对儿童性格、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也是影响儿童心理的关键要素,儿童情感的初体验也源于家庭。正是众多家庭独特情感的体验才整合出对社会关系的最初认知,从而进一步影响成年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形成。而亲子关系则更像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构造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
3.认知疗法用以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起步晚
目前应用于儿童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大多数派生于成人心理治疗,这对于情感和思维模式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世纪30年代,首先精神分析学派主张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儿童表达潜意识;其次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行为矫正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和系统脱敏对恐惧、焦虑、抑郁症等问题进行治疗;最后认知疗法通过对儿童歪曲的信念以及思维方式进行矫正达到治疗的目的。而认知疗法在心理问题儿童的治疗领域上还属于崭新的状态。
二、认知疗法在心理问题儿童治疗上的SWOT发展对策
(一) 建立环链式家庭、学校、社会的认知诊疗体系
从儿童心理成长的第一刻起,对其心理成长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塑造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后接触到的就是学校,学校是儿童性格、人格以及思维方式飞速发展的场所。社会环境则一直围绕在儿童的身边,外界行为、言语、氛围都会使儿童心理时时刻刻地发生变化。正是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的绝对影响力,儿童的心理成长也可能在三者中受到好或坏的影响,所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应该共同传输力量对心理问题儿童进行治疗。构建环链式家庭、学校、社会的认知诊疗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将单一作用力化为一环扣一环的协同作用,帮助心理问题儿童走出阴霾,给他们一个崭新的明天。
(二)整合完善儿童心理认知治疗法技术
认知疗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它能从根本上剔除心理问题儿童歪曲的思维方式和不合理的信念,这是心理层面质的改变,能使心理问题的复发率降到最低。因此,针对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以认知疗法为辅,以家庭治疗、小组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为主的治疗手段;对年龄稍大的孩子,我们可以将认知疗法的技术儿童化,使治疗师在表述时能更符合儿童的思维模式,可采用问题解决训练、自我陈述训练、自我指导训练、认知重建技术、家庭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治疗。在认知疗法的具体流程中不应用僵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应灵活多变,加入儿童感兴趣的话题或游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打开心房。同时在运用认知疗法的技术时,也应该时刻关注治疗动态,使心理治疗过程轻松有趣,又不失治疗效果。
(三) 多元化治疗模式
单一的治疗方法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新疗法才是儿童心理治疗发展的未来。对于儿童的不良行为而言,行为矫正与认知疗法的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为矫正治本,培养新的行为方式;认知疗法追溯其内,落脚于错误的认知结构,发掘本质原因,更好地对症下药,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认知疗法的核心可以从本质上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这是其他疗法不能与之相比的。在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上,我们要让家庭看见,随着治疗的深入,儿童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单纯的认知疗法从本质到外在的改变需要时间,但将认知疗法与行为治疗、小组治疗、家庭治疗、游戏治疗多元化地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儿童由外到内的改善,同时也给家庭增添了信心。认知疗法的多元化治疗模式,不仅为治疗提供了措施保障,也提供了效果保障,使治疗的前、中、后都有明显的治愈效果,并且将反弹率降至最低。
(四)多方联动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心理问题儿童的病情都是由轻到重、由缓到急的。尽早发现心理障碍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有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学校和家庭是解决该问题最好的场所,心理问题儿童可以在学校中与同龄孩子正常交往,不被排挤和歧视。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漠视,不排斥,给予其关爱;家庭上父母在闲暇之余要陪伴孩子,并和老师积极沟通,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家庭和学校双向联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止问题的发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流动在儿童心理成长的河流中,架起家庭和学校之间桥梁,让孩子健康地穿行其中,帮助孩子不断地健全自我,培养其正确的认知结构,增强其适应环境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保障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远离心理问题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印素萍,李增宁.基于SWOT分析法的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8(7).
[2]武毅英,陈融莉.TPP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江苏高教,2018(6).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人口流动发展报告2015[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
[4]Bifulco A,Bernazzani O,Moram PM,etal.Lifetime stressors and recurrent depression:preliminary findings of the Adult Life Phase Interview ALPHI[J].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0(6).
[5]崔源琳.认知疗法视角下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5):88-91.
[6]胡苏平.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教育与治疗[J].江西社会科学,1997(12):50-52.
[7]马明珠.基于SWOT分析法的儿童医院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医学信息,2013(28):75-76.
[8]谢勇,孙钰琳.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SWOT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1-44.
[9]李静,许秀峰,赵旭东.行为问题儿童的系统家庭治疗[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