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教育与车工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2019-08-27 04:09孔文梅
职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孔文梅

摘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需要一支庞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大军。技工院校是培养工匠的摇篮,本文主要阐述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如何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实现职业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车工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不仅仅在于中等和高等,根本在于教学目的的不同,职业教育将重心放在了技术型人才的塑造上。处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匠人们身上都会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印记。这些匠人们是当时那个时代中的基层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对“工匠精神”加以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想要实现工匠精神的优质传承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那种重技术、轻育人的教学观念。在实践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教学的理念和目的,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人文素质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双管齐下,提升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实现高质量教学。

车工实训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车工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车工工艺理论教学、车工基本操作实践教学、车工技能操作实践教学等。车削加工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车削是机械加工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也是数控车削的基础。作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如何将工匠精神教育结合到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实现职业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一、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打造大国工匠、培养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不断涌现出来,才能将我国工人阶级的职业素质大幅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加以优化,最终实现“中国创造”取代“中国制造”的跨越。

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曾经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只有“大国工匠”才能真正满足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工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手艺人。大国工匠,则是顺应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方向,符合社会需求的手艺人,是在工匠基础之上的一个提升和优化的概念。想要实现国内经济的大步跃进、百花齐放、不断创新发展,就必须拥有各行各业中具备精湛手艺的匠人。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方面仍有很大的空缺,而更高一层的技术型人才更是稀缺。因此必须加快、加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提升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

新时代就要有新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下,衍生出来的时代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狭义上来讲,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匠人对于自己手工艺品精心雕琢的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一种情怀,一种执著,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它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业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资本,是企业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引领。

工匠精神中蕴含着匠人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执著,对于自己手下的产品的高度重视。工匠精神总结和升华了劳动和劳模精神,为社会上的技术劳动群体提供了一个进步的方向,带领劳动群体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如果一名匠人缺失了工匠精神,他就不可能打造出优秀的作品;只有匠人具备了工匠精神,才有可能封神。工匠个人是这样,匠人群体也是如此,整个民族更是如此,只有具备较真的、执著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大国传奇。

对比高等教学和职业教育,显而易见,两者的教学目的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后者则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技术、技能上的培养。不同历史时期之下的匠人们的产品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衣食住行各个行业的手艺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进步。通过工匠精神的了解和感悟,在实践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应当对教育方式加以优化和转变,提升职业素质教育的地位,将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道德修养。

二、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面對的群体分别是社会和校园。

第一,匠人们的摇篮是职业教育院校。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的时候,倡导劳动光荣,改变部分学生对于劳动职业的错误认知。社会经济的过快发展,导致了社会风气较为浮躁,多数群体更多地追求一夜暴富,而脚踏实地、愚公移山的精神被认为是笨。面对这样的社会外部环境,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在未来的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第二,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想要使学生认可工匠精神,在工作中践行这一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首先应当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三观”,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的核心思想。教师自身要在工匠精神的原则之下行事,以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想观念的纠正。

第三,在课程教学的时候,结合工匠精神进行讲解。在基础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重点,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专业课教学中,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精湛技艺追求的精神。设置不同情景之下工匠精神的体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和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让学生加强参与,切身去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感受工人对于工作、职业的追求精神。在互动中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工作中耳濡目染,了解、体会、践行工匠精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逐渐突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的战略目标中,到2025年要迈进制造强国的队列中去。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势必要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断提升技术型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则是关键。

三、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的融合

精益求精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是职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车工工艺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章节内容,有目的地把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去。例如:在讲授《车工工艺学》中的“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中,渗透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对车工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性,利用教学视频录像营造职业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意识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在车工实践教学中,专业指导教师言传身教,精心指导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工件加工、工件质量检测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加工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然而高质量的零件加工,依赖于操作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的中国式的师徒关系,使技能訓练与工匠精神教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校企合作的院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人才的循环。职业学院培养出技术型人才输送到企业中去,企业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双方互利互惠,人才在其中循环。想要实现优质的循环,就需要双方对于人才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请企业的资深技术型人才来代课,按照企业的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型人才,帮助学生在就业、实践活动中更快地上手。职业学院也需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加以掌握,时刻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跟随时代发展的方向,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期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获得更高的成就。身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拒绝因走一时的捷径而放弃了提升自身的机会。多借助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所了解,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与团队沟通、合作的能力,学会容忍理解和奉献。

车工实习分为:单项技能培训(车工基本操作训练)和生产实习(企业培训)两个环节。生产实习是学生到企业中去,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实习中每个学生都有企业指定的师傅,传承我国企业的师徒教育。学生每天和师傅一起工作,师傅言传身教。学生在实习中,看到了师傅爱岗敬业、对产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职业的敬畏精神。在师傅身上看到了耐心、专注、坚定的信念;与此同时,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的加工,增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培养了学生耐心、专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精髓,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企业进步借助于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立足于工匠精神。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尹贺伟.试论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式面点专业实训中[J].教育2016(11).

[2]郭建峰.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机械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渗透教育[J].学苑教育,2016(20).

(作者单位:抚顺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