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暐 门洪亮 刘炜
摘要: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学徒角色认同程度与其学习和工作适应效果关系密切。通过选取15名学徒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学徒在角色期待、角色适应需求、角色冲突及角色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特点,提出校企双方应通过顶层设计,基于岗前宣传及辅导,在岗跟踪与指导及个性化随岗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角色认知及期待、增强角色适应及体验感、促进角色融合及黏性等引导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双重角色认知,顺利实现“学生”与“员工”身份的转换。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角色认知;双重身份;质性研究
一、引言
学徒双重身份、校企联合培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学徒以“企业在岗学习”为主,具备“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1]。然而,在入学以后,由于学徒缺乏职业教育及职业规划的背景,容易出现自我角色认知模糊,“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混淆及冲突的现象,导致其难以短时间内适应“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变。由此出现在岗学习和工作适应性慢,甚至产生学习迷茫、厌学弃学等现象。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角色认知,尽快完成双重身份的转变是校企育人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角色认同包含了个体对自己所归属群体的共同性及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差异性的认知,同时承担该角色给予的相关义务[2]。对于学徒制学生来说,其双重角色认同既包含其对学校的认同感,也包含对职业岗位的认可度[3]。学徒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履行作为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及要求。帮助学徒进行有效的角色认同,能够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组织工作,调整好现实与期望的关系[4]。较高的角色认同水平有助于学生朝着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努力[5],增加学生的获得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往国内学者们对于学徒双重身份的探讨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在角色认知的研究上,对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认知及适应情况研究很少。据此,本文选取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样本,对其实施现代学徒制的3个专业中的15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角色认同状况及特点,对于校企双方在学徒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转变过程中如何助力,提出可借鉴的方法及途径。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样本的选取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2014年以来共招收4届现代学徒学生,涵盖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市政工程等专业,共招收学生600余人。其中,市场营销专业连续4年招生,招生规模接近全校的75%,在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根据各专业学徒的比例,采取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法[6],选取已进入企业工作的15名学徒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样本中男生7名,女生8名;其中,大二9名,大一6名,涉及市场营销、金融管理和市政工程3个专业。具体访谈者信息见表1。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1.访谈提纲及问题设定
本次访谈参考大学生角色认同二维结构[7],从角色认知描述、角色确定方式、角色学习体验描述、角色人际体验描述、角色优势、挑战与问题描述、角色个人影响、组织影响等维度展开,通过编制结构化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提纲见表2。通过与访谈者的互动,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进行合理解释。以主动联系或学生推荐的方式获取访谈对象样本,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间,分别在学徒不同的学习工作阶段进行访谈,以了解学徒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角色认同情况及特点。访谈前,向15名学徒说明了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介绍了访谈自愿及保密原则,在征得访谈者同意后用数字编码代替真实姓名,用于后续资料的整理。
2.访谈过程实施
本次访谈分别采取面对面访谈和微信文字访谈的形式。访谈前,告知本次研究的基本情况、访谈的注意事项及期望的效果,同时对被访谈者存在的疑虑做出解答,保证访谈顺利进行。访谈问题按照访谈提纲进行,在访谈开始前告知被访谈者将进行全程录音,征得对方同意后开始访谈。访谈时以被访谈者为主导,注重观察及引导,充分鼓励被访谈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据被访谈者不同的情况,每位学徒访谈的时间在0.8~1.2小时不等。
3.访谈资料编码及处理
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最后形成约98925字的文本。文字资料形成后,根据访谈保密原则,也基于研究需要,采取随机编号的形式对被访谈者进行编码,依次为S01-S15。在文字整理的基础上,对访谈文字进行反复阅读,通过聚类分析逐级编码,提取最关键的信息进行提炼,梳理出每个维度下学徒反映出来的主要现象及关键问题,揭示他们对于角色认同的共同特征,作为角色引导措施及策略制定的依据。
三、学徒制学生角色认同特点
(一)“学生”角色期待倾向明显,追求“自我”
1.自我角色期待高于社会角色期待,渴望自我实现
在角色认同过程中,自我期望和社会期望会影响人们对于角色身份的确认以及角色行动的采取[8]。现代学徒制项目作为国内高职教育中的较新的一种模式,目前社会认同度不高[9],甚至部分家長对子女选择此项目持不理解或反对意见。因此,学生在选择学徒身份时,尽管会征询教师等资深长辈的意见,但更倾向于通过积极获取有用信息开展分析,结合自身条件及目标院校情况来做出判断及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动机更为明确,并且对学徒制身份的期待较为清晰,希望能通过学习和工作两个平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实现自我角色的期待,做更好的自己。如S04说,“我是做过了解的,报考的时候看到这个学徒身份,为什么加了‘学徒两个字,都没有听过。后来看到专业还对口,就去网上查,看到国家还是大力发展的。但还是觉得应该和正常的学习不一样,我在报考结束后,就去了公司东莞门店做了2个月,感觉还是可以适应这个门店,也就接受了。我就是想上大学,大学一定会让我有更好的成长。”S07说,“我都是自己选择学徒制的,我爸爸是后来才知道的,他觉得为什么要这样边读边学?他之前还劝我放弃过,说两边跑太辛苦了。但是我觉得可以再坚持一下,也是希望能上一下学,长长见识。然后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如何管理一家门店,能够今后想创业,拥有一家自己的门店。”由此可见,学生期待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较为明显,而社会期望对于他们的影响不明显。
2.“学生”角色期待高于“员工”角色期待,向往校园生活
学生对于现代学制信息的获取及了解,最初都是从学校开始的。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和分析时首先考虑的是目标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想上大学”“向往大学校园生活”成为学徒制学生在提及自己角色期望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尽管不少学徒会提及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很多锻炼,非常认可自己在岗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甚至为自己的工作成长感到自豪。但这并不能降低他们渴望多回校上课,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的热情。许多学徒表示每次回校上课成了他们工作之余最期盼的事情,为的就是和老师、同学见见面,聊一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S08学生说“想到要去上课,即使是上晚班了好累,但心里是兴奋的”,S09学生说“谁不向往校园生活,真希望能多一点在学校”。
除此之外,学徒们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10],不但是学生表现兴趣、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们感受学校文化风采的一个载体。“谁不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一点”是S07学生发出的感叹,然而由于学习形式和时间的限制,部分学徒参与了社团,但最终因为不能按时参与社团活动而不得不退出。学徒们普遍对自己的“员工”身份胸有成竹,尤其是工作6个月以上的学徒在岗位工作上甚至能独当一面,然而他们共同感叹停留在学校的时间太少,心中对于校园的渴望却从未褪色。
(二)角色适应需求呈现阶段化差异
1.职业适应初期-情感需求强烈
学徒们普遍认为,进入企业的1~3个月是他们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期,从组织的层面讲被认为是组织社会化的进入阶段[11],可以称为职业的适应期。对于新入职的学徒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对自我角色定位、与同事上司等互动的社会化行为来获取自己的角色认同,从而开展与自己角色相关的工作[12]。“我什么都不会,恨不得同事就一直在旁边帮我”“我很想放弃,很害怕被顾客投诉”,这是S06学徒在回忆自己刚进企业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处于角色社会化初期的学徒们希望获得工作技能成长以胜任岗位能力要求,但更需要的是他人心理及情感的支持。S08学徒说,“再坚持一下”“感谢老师来看望我们,给我们支持”,这一阶段是学徒们心理波动最大、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以我院市场营销专业4届学徒就读情况来看,90%以上的退学率是发生在刚入职的3个月内。教师的一句问候、同事的一句关爱、同学的一句鼓励成为不断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他们对于心理支持需求高于职业支持需求,渴望他人关爱,希望通过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来内化自我角色的认知。
2.职业成长期-职业支持需求凸显
顺利渡过社会化进入阶段后,學徒的职业迷茫及不安逐渐解除,在工作上的适应程度明显改善,对于自身职业技能提升的要求凸显。企业师傅承担着学徒培养的重要职责[13],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工作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学徒对于师傅给予的职业指导需求也明显增加。“我时刻提醒自己是大学生,一定要比普通员工做得更好”“我希望学习更多的岗位技能,早一点能够成为店长助理”,S04学徒自豪地表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成为许多员工的示范。学徒通过增加与师傅互动、及时向同事请教抑或自动加班的方式来不断强化自身的技能水平,以获取职业晋升的机会,入职6~8个月,大部分学徒都成为部门主管的得力助手,部分甚至可以独挡一面。学徒之间也会经常较劲,通过分享来获取更多的技艺知识和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他们也对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好的诉求,学习更有目的性,希望教师能够从理论的深度来指导他们的实践,从而提升工作绩效。
3.职业成熟期-生涯指导需求增强
当技能趋于娴熟,岗位工作稳定后,学徒们对于职业的关注更趋于生涯发展规划的层面。“员工”的工作让学徒们提高了技能,积累了社会经验,也拓宽了学徒职业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徒希望能在本职工作区域内得到更高的提升,有的学徒会思考能否在公司范围内轮岗,甚至有的学徒开始探寻外界的工作机会。S09学生反复提到,“我非常希望老师给我们一些关于岗位转换的指导,我相信老师们的经验和见识能够帮到我”“在公司的工作,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我希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学徒对于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需求日益明显,其探索的范围主要体现在如何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及性格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及岗位。而在学徒的最后一学期,学徒都面临去留的问题,何去何从成为困恼学徒未来发展的难题。S01学生提到“是否决定留下来,我觉得老师给予我的建议十分有用”,S03学生提到“老师比我们更有见识,我想听听老师的看法,给我一些参考”。在职业指导方面,学徒还是偏向于听取在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为学徒提供专业的生涯辅导和咨询,助推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必要的。
(三)角色冲突深受情境影响
1.双重身份在工学情境反复交替,角色冲突频率高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有所不同,不过基本都是按照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交替的方式进行。学徒们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完成既定的工作,再根据课程安排时间返校上课,“学生”和“员工”的身份不断地交替变换。学徒在工作期间,同时也需要完成学校课程的任务,而在校学习时,岗位工作的基本任务也在同步进行。S09学徒提到,“有时在上课,我也得回复粉丝群顾客的疑问,工作是不可间断的”;S11学徒也说,“我经常趁着上班休息时,赶紧刷一下网络课,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习工作两不误,成为学徒的真实写照,学徒们不但需要灵活转变身份,还需驾驭工作和学习双重任务,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S11学徒说,“学校网络课程有规定的学习时限,有一次我们班2/3的人都没有考试资格,上班时间真的很难兼顾”;S02学徒也说,“我们平时上班真的好累,回到学校上课就当是放松了,上课的内容听得不多,就想趴着睡一觉”。角色冲突发生时,学徒的懈怠、厌烦情绪容易滋生,通常需要校企在学习及工作任务的安排上反复沟通,平衡学徒工作和学习的难度,确保他们的学业及工作能顺利开展。
2.学习与工作同时兼顾,时间管理难度大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学徒学业成绩最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审定。学徒们深知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学习和工作双重压力下砥砺前行。“并不是我不想好好完成作业,但是我们下班后真的精力有限”“每次往返学校路程两三个小时,很难保证不迟到”。对于学徒来说,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他们学习和工作安排至关重要。S08学徒说,“我觉得自己时间效率比较高,为了能按时上课,通常都提前安排班次,定好最早的高铁回来”,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安排,保证学习效率。当然,也有很多学徒在时间管理上难以同时兼顾学习和工作,往往只求60分万岁。
(四)角色情感体验注重目标感
1.角色切换频繁,寻求自主支配感
角色情感通常指角色带来的快乐、骄傲或者失望等情绪体验,角色认同过程也是一种角色情感体验的过程[14]。学徒的角色情感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会有所变化,然而对于95后甚至00后的孩子来说,渴望自由支配是其在角色体验中反复提及的事项。
其一,多样岗位选择提供自主支配感。学徒在入职初期,由于对职场不熟悉,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其角色情感体验偏向于迷茫与失望,他们渴望校企提供多种岗位选择的机会,让其获取结合自身的兴趣及特长进行岗位工作选择的自由权。S10学徒说,“我不喜欢公司的工作,希望可以有其他的岗位可以让我们选择,而不是仅仅做销售,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S11学徒也表示疑惑,“明明招生简章上写了有销售、行政、客服等各種岗位,可是为什么我们去到公司就只有销售一个岗位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徒需要得到企业和学校双方认可才可毕业,因此当在职场中不适应或难以胜任时,学徒渴望自己能有其他工作岗位选择的机会,达到人职匹配的效果。
其二,闲暇时间支配促进积极情感体验。在校求学的学子总是周旋于学业、社团活动及校外实践中,有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对于学徒们来说,自己掌控时间的自主权就难得多。尤其处于服务行业的学徒,节假日往往是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在工作的同时,羡慕着同龄人度假的时光。S08学徒感叹:每天最开心就是下班可以和朋友聚聚,不加班的日子真美好。尽管他们也会自豪地表示自己比在校生积累了更多社会的经验,但对于时间自由支配的渴望确实丝毫不减。部分已经在岗位工作游刃有余的学徒,由于高效的时间管理,幸福感相对更高,对于角色的认可程度也更高。
2.角色情感丰富,追求职业成就感
学徒的双重身份是共存共生的,任何一方身份的放弃就意味着学徒生涯的结束。即使面对工作的困难和挫折,学徒更多的是选择适应,在繁重的工作与学习交替的任务中锻炼自己坚韧的品行,而非潇洒地辞去工作。因此,学徒们注重自己工作的成就,不希望落后于人。几位学徒都提到: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自己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肯定,甚至很多客服指定要我帮他们挑选商品。S03骄傲地说,我们是大学生,比普通员工学习能力强、工作做得好,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结论及启示
访谈中,笔者深刻体会到院校的项目设计及过程引导对于学徒角色认知度的影响颇为重要。注重校企共同育人、多方参与的项目更易促进积极的角色认同,使学徒获得较高的角色情感体验;反之项目设计粗糙,“用人”重过“育人”的项目则极易引起学徒的对抗及懈怠情绪。学徒角色认同表现出来的现实特征是个体认知、院校培养、企业培育协同的结果。提高学徒对双重身份的认同度,可以减少他们对角色工作的不确定性,同时能提升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把握“共同育人”的顶层设计,鼓励学校、企业、导师和学生多方参与,建立基于岗前辅导、在岗跟踪及个性化随岗辅导育人过程的引导方式来促进学徒的积极角色认同,将有利于学徒的学习成长,对于提升校企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一)岗前宣传及辅导,形成合理角色认知和期待
1.开展精准招生宣传,明确角色身份及期待
招生宣传的精准、具体是促进学生进行准确角色认知的关键环节。访谈中,每个学徒都提到在报考前,会通过老师、校友等途径来了解报考项目,尤其看重学校及知名度企业岗位的要求。因此,在招生宣传环节,校企对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清晰解读、精准宣传十分关键。一方面,保证信息的准确度,让学生对学习的形式、时间安排及岗位设置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入学后学生的角色认知模糊及对于学生身份的过分期待;另一方面,也让有意愿报考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从角色认同的角度做出抉择,做好“学生”和“员工”角色灵活转换的心理准备。角色认同引导策略见图1。
2.设置岗前校企融合课程,提升角色认知清晰度
课程的载入也是角色认同的一个载体,在学生进入岗位工作之前,设置相关校企融合课程进行岗前认知及辅导。课程的形式可多样,既有知识的传播、也要实践的体验。通过行业企业的认知、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岗位工作的真实体验等帮助学生进行角色的清晰认知及过渡,为后续的角色适应和融入做准备。
3.启动“校园大使”项目,提升角色情感
校园大使项目是指企业选取优秀的学生代表,为企业进行校园形象推广、活动组织与执行等事项的项目。选取学徒作为校园大使,能加深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有效地在学徒或其他学生群体中传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学徒与企业、学校沟通的桥梁,对于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可以做出反馈。而代代相传的校园大使,就如企业在校园种下的种子,可以加深学徒对企业的认知,培养积极的角色情感。
(二)在岗跟踪及指导,增强角色适应及体验感
1.建设双导师队伍,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及职业指导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校企共同育人的主体。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与指导既含理论课程,又有工作岗位的实践指导。这不但要求老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及趋势、精通企业经营运作实战[15],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校企双导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关注和指导学徒在岗学习及工作成长情况,及时为学徒答疑解惑,有助于学徒尽快融入和适应“员工”角色,合理进行双重身份转换。
2.合理设置校企课程时间,提升角色情感体验
根据学校课程内容及企业工作任务的安排,合理地设置课程时间及学习形式,校内课程安排交叉式集中学习,避免学徒频繁往返学校和工作岗位的奔波。部分企业课程也可以安排在校内集中上课,增加学徒走进校园、体验校园生活的机会,促进“学生”身份的体验感,从而整体提升学生对自己双重角色的认同度。
3.运用动态评估机制,促进积极角色行为
学徒的跟踪指导成效需要有合理的评估机制作支撑。动态评估机制包含对学徒在岗学习与工作的评价,也包含指导过程中学徒对于师傅的评价。在评价机制中及时跟踪学徒成长情况,让学徒明确自己的优势,也认识到不足。通过学徒对师傅的动态评价,了解师徒关系构建的情况、指导的成效并对之及时调整。在此过程中,学徒能明确感受到校企对他们的关注,也能对角色胜任度做出客观评价及进行态度和行为的调整,促进他们的积极角色行为。
4.跟踪学徒成长,促成学徒的角色成就感
在学徒的培养过程中,对学徒的成长发展进行跟踪辅导,并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这有助于校企作为学徒评价及考核的依据,也可以让学徒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加深他们对自我发展及岗位进阶的掌控力。学徒在自我认知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依此进行目标设定和自我规划的调整,容易获得工作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他们角色的适应力,对于产生积极的角色行为也是有利的。
(三)个性化随岗辅导,促进角色融合及黏性
1. 提供生涯辅导咨询,提供分阶段辅导
生涯辅导咨询可为学徒在岗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提供辅导,也可以为学徒未来生涯发展进行专业指导。学徒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也是一个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的过程。通过专业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测量,让学生清楚认识自己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找到更为适合自我发展及晋升的通道,能提高学徒与企业岗位的人职匹配度及角色黏性。
2.定制职业发展路径,实现差异化辅导
在共同育人的指导下,企业对于学徒的培养应有别于普通员工。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学徒提供定制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学徒深刻感受到角色身份的优势,在角色定位、情感体验等方面有积极的体验。同时,根据学徒的岗位工作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成长及晋升通道,提升角色的融合度。
3.举办定期学长沙龙,提供角色成长榜样
在现代学徒制项中,学校对于企业的选择往往从之前有着优质合作基础的企业中产生。这一类企业通常具有行业典范、学生认可度高、责任心强等特点[16]。历届在职校友的职业成长是学徒职业规划的有效参照,定期进行学长的成长分享可以增进学徒对企业的亲切感,减少学徒对企业的负面情绪。同时,学长的成长,也可以作为学徒今后职业发展的有力参照,让其自我规划更加全面和清晰,提升学徒的自我角色认同度。
参 考 文 献
[1]阚雅玲,丁雯.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以百果园学院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4):60-67.
[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21-27.
[3]代晓容. 现代学徒制双重性特点与管理机制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10-13.
[4]严鸣,邬金涛,王海波. 认同视角下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作用机制[J].管理评论,2018(30):149-162.
[5]李秀勤.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认同研究——基于重庆市高校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2.
[6]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7][14]周永康. 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Marcia, A. Finkelstein. Motive, Role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 as Predictors of Volunteer Activity[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5,33(4):403-418.
[9]黄洁琦.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职业认同度调查与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5-39.
[10]梅亚萍. 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及突围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57-59.
[11]杨岸,李燕萍. 组织社会化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7(21):91-96.
[12]王海波,严鸣,吴海波,等.恶意报复还是认同驱动?现员工的角色社會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J].心理学报,2019(51):128-140.
[13]刘红.我国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带徒能力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15]王书暐.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综合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58-259.
[16]谭福河,阚雅玲,等. 从分割到创造:职业院校选择现代学徒制企业的导则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