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落实,对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变革传统教学中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这一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受到集中关注。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营造轻松自由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不仅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社会性发展。所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与落实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内涵与价值呈现
合作学习是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斯莱文教授作为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指出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学习小组的成绩与研究结果获得奖励与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而以色列学者莎伦博士指出合作学习是组织与促进课堂教学系列方法的集合体。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和产生的全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将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从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等几个模块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得高中生乐于与他人交流,积极主动向他人分享阅读鉴赏的心得。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与基础教育改革基本要求和现代语文教育思想高度吻合,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合作学习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第二,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全面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语文是语言、文学的集合体,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學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特点的集中呈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可以将学生从书本、填鸭式课堂中解放出来,通过分工协作、讨论探究、交流互动等过程,确保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应用技能,提升鉴赏文学艺术的能力。
第三,开展合作学习是培养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标准是学生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说话能力、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合作之前受到任务与问题的驱动开展自主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生生之间会进行交流与讨论,这都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所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应用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践表明,大部分高中生都具有极强的进取意识,喜欢同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在一起,进而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达到开拓视野的目标。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若想有效组织实施合作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使得小组的每个成员认识到大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同步提升能力,才能实现集体荣誉。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向学生积极渗透班级同学就如兄弟姐妹的思想,在不同的同学身上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点,如果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就可以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在名著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首先布置任务“对莫泊桑经典小说《项链》进行续写”。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续写内容分享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在汲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循序渐进的养成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思想基础。
(二)科学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前提,常见的分组方式包括固定分组、随意分组、混合分组等。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在学习小组组建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通常根据学生座位或者个人意愿实施分组。此类分组方式无法综合考量组内各成员的基础能力、合作意识、性格特点等各类因素,从而导致小组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一部分学习小组的能力极强,而也存在能力较弱的学习小组,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组际之间的竞争往往缺少公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在实施学习小组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性别、基础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使得组内成员可以在上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整体情况大致相同。例如,从学习成绩和技术能力的角度考虑,可以让组内基础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较弱的成员快速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而男生和女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不同,所以分组的过程中考虑性别因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性格不同的学生具备特定的解决问题技巧与方法,有利于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化。通过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组合,可以使得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与竞争活动的顺利开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更多观点,总结更多方法,利于提高知识理解的效率与深度。高中办学实践中,班额普遍比较大,所以在分组的时候,教师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融洽、和谐。在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各个小组开展组内文化建设,包括学习小组名称的编辑、组内“领导与管理机制”完善和目标愿景的制定等等,从而驱动各个小组更加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在分工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作学习的多维度应用
学生的合作技巧是推动合作学习的重要力量,合作学习的技能就是在合作学习语境下,小组各成员在人际互动、咨询、磋商、讨论、分析、分享等方面展示出来的能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合作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教师组织合作的能力和学生合作思想与技能的养成两个方面。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一定要积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与任务的能力,进而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而学生的合作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磨合与摸索中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完成小组组建工作之后,一定要引导组内会议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全体小组成员可以树立万众一心的思想,积极发挥个体智能,实现集体目标。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合作学习可以在多个板块中应用。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组织实施合作式阅读学习,如在讲解《蜀道难》一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同桌之间合作,在合作中双方互读课文,之后讨论语感的准确性等问题。通过两两合作,学生可以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提高朗读能力。通过合作阅读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同时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实施合作学习。如针对某一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组内讨论,首先分析材料内容与精髓,之后确立写作主题,利于学生写作思路的快速明确,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在基础知识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合作学习,例如可以让组内成员搜集生僻字,之后将搜集到的字词进行组内汇总,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四)营造轻松合作氛围
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启发,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整体效率。与此同时,为了彰显合作学习的优势,应该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首先要考察学习小组的功能与价值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团队学习必须要以全体成员的共同进步为考察对象,集中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是否都发挥了作用,集体成绩是否得到综合提升。其次,要考察组内成员是否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每一位成员在讨论交流中是否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最后,要引导每一位成员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感受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而在评价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不仅要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取得的成绩,同时还要总结合作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动态提升。
将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需要,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需要,是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涵、要求与价值,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综合分析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轻松的合作分为,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实施,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动态提升。
李达均,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