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68例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入住该院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化疗方案,依照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和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各项血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为(8.8±0.7)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3.0±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12.6±0.8)%,相比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可降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使用。
[关键词] 恶性肿瘤;糖尿病;血糖指标;满意程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5(b)-0099-02
恶性肿瘤患者易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存在同样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二者合并时,既使得病情更加復杂,也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效果好,但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性存在抑制作用[1]。为提高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化疗效果,该院予以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部分患者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任选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34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60.8±1.5)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4±0.8)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均为17例,患者年龄在42~80岁之间,平均(61.2±1.6)岁,病程2~11个月,平均(6.6±0.9)个月。上述数据间均保持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具体表现采取护理措施,注重异常情况的处理解决。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以下几方面。
1.2.1 知识宣讲 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理解能力,结合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从不同方面了解自身疾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同时为患者讲解化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告知患者配合方式,确保化疗效果的发挥。
1.2.2 心理调整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易产生焦率、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患者对护理治疗工作的依从性。此时,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症状稳定时,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前提下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1.2.3 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方案,化疗期间患者多存在造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异常情况。需予以患者鸡汤、鱼汤、米粥等食物,以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机体免疫力;存在食欲不振者可予以山楂茶,睡前引用适量牛奶,注重糖分摄取量的控制。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判定,该问卷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安全和护理成效4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范围在1~5分之间,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将68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数据置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展开统计处理,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满意程度得分由(x±s)表示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和观察组护理前不存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现代人生命健康,超过15%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血糖和糖尿病,且着一数据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控制疾病发展进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3]。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化疗时,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幅度大,使得各种并发症层出不穷地产生,加重患者原有疾病。为此必须注重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提高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干预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护理诊断为指导,根据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护理活动的运行。它需要护理人员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以患者为工作重心,在全面了解护理研究成果、护理诊断结果、医护人员水平和患者自身潜力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实现保持患者良好身心状态、控制疾病发展进程、预防并发症的目的。护理干预措施类型多样,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心理疏导均属于护理干预措施,它能够帮助患者从不同方面了解自身疾病,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工作,自觉自愿与护理人员配合;严格遵照医嘱,养成科学规范的饮食习惯[4-5]。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前不存在血糖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提示护理干预可提高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既可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也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慧卿, 王桂英, 尉杰忠. 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6, 28(6):404-406.
[2] 郑丽君, 杜海燕. 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围PICC置管期的护理干预[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1):149-151.
[3] 李英棉, 李冬青, 吕秀华, 等. 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综合护理管理[J]. 河北医药, 2016, 38(16):2555-2557.
[4] 张冰冰. 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工作体会[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3):148-149.
[5] 卢娇. 19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23):125.
(收稿日期: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