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敏
图1 祝寿提梁
紫砂壶是中国古代传统手工艺品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诞生于明朝正德年间,因其诞生地点为江苏宜兴丁蜀镇,故也称“宜兴紫砂”。制作紫砂壶的紫砂泥十分稀少,它深藏于矿石底层,经过人们的提纯冶炼后烧制成的紫砂壶具有高透气性,不仅可以使茶叶的色香味完美地体现出来,更是能隔夜而不馊,因此紫砂壶也被称为“世间茶具之首”。在紫砂壶发展之中,不仅在造型上越来越丰富,在内涵上也是愈加深厚,今天紫砂壶依然为人们喜爱与收藏,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青睐。
图1这件“祝寿提梁”紫砂壶在提梁造型的基础上,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既体现出现代感又保留了紫砂壶本身的古色古香,又在这种包容性之中蕴含着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使其内外兼备,形神俱佳,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又能满足外国友人对于中华文明的审美期待。
“提梁壶”是紫砂壶的一种基本造型,传说是由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闲居,居住于一村庄之中。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他从小书僮所提的灯笼上获得启发而制成大茶壶,为了方便煮茶和使用,照屋梁的样子制成壶把手,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诞生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也称“提苏壶”,这一造型因此而流传下来。
此件紫砂壶整体呈暗红色,颜色均匀饱满,表面光泽柔和,细腻入微,具有精致的气质与美感,体现出此壶艺术的典雅风格。壶身呈椭圆形,圆润小巧,可爱憨厚,其线条柔美,不见锋芒。壶嘴短小精悍,与壶身的圆润相互呼应,风格一致。壶盖成扁圆形,边缘线条流畅优美,上有壶钮一枚,为仙桃状,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壶的上方是一圆形提梁,前方有一小小凸起,既能满足使用时的手感,又在造型上增添了些动感,远远望去与壶钮的仙桃形状相似,设计十分精巧。从造型上我们可以发现,此壶是由几个圆的几何图案而组成,它的各个部分都体现出圆润的特点,既体现出各个部分的特色,又具整体性。
此壶在装饰上也颇具特色,壶嘴处特意以竹节图案作为点缀,从壶嘴处恰似生长出一节竹枝,向壶面处伸展。壶面处有几片小小竹叶,叶片雕刻的清晰硬朗,十分真实。竹子这一植物在中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含义,一方面它象征着刚正不阿,正直大方的君子风范;另一方面由于他笔直的身躯和四季常青的特征,被人看作是一种长寿的象征。而此壶中的另一种元素——桃子,同样也被人们认为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在为老人贺寿时,后辈们经常以寿桃作为贺礼。因此在此壶之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植物中所包含的中国意境和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这件紫砂壶一则是体现出这种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中国人的生命观和朴素的自然哲学,人们往往能从自然之物中受到启发,本着对于延年益寿的渴望,手工艺人制作了此壶,使其承载着中国人对于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这也便是此壶古雅风韵的来源。在提梁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少棱角而呈现出一种随和温柔的感觉,然而其意韵悠长之处已经成为其整体的一部分。
一件精致高雅的艺术品是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我们透过前人所创之物发掘到美丽与价值,尤其是发现其不朽的内涵。紫砂壶艺术能够流传至今而活力不减,也正是因为有内涵作为它艺术魅力的支撑,而生活在百余年后的我们也得以欣赏到紫砂壶的魅力,了解到手工艺人在其中所凝聚的心血与力量,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品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
提梁风度,长青翠竹,在这件“祝寿提梁”紫砂壶艺术品身上,我们发现了其多种艺术魅力,感受到紫砂壶艺术的别样包容性。一件艺术品要流传下去,除了手工艺人对于它的执着追求,也离不开人们对于它的热爱和创新,这样才能在时代潮流中绽放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