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图1 唐韵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留下的绝妙诗句,此诗中所提到的“阳羡”即是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江苏宜兴。在宜兴这个温柔细腻的江南古镇,人文荟萃,曾被称为“院士之乡”,难怪苏东坡途经此地也产生了想要在此终老的念头。除此之外,宜兴还被称为“陶的古都,茶的海洋”,这一点也使宜兴声名大噪,更有以其市名来命名的艺术作品。我们不得不艳羡自然对于宜兴的馈赠,同时也更为人类的创造力所惊叹。
那么这种使宜兴一举成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便是如今广为人知的紫砂。在宜兴城中,有一丁蜀镇,这便是中国陶文化的发源地了,紫砂泥也正是发源于丁蜀镇黄龙山,这种泥土在长久的雨水滋润之下与上亿年形成的矿石发生作用,矿物质含量极高,透气性好,因泛着淡淡的紫光因此被称为“紫砂泥”。用紫砂泥制成的最为杰出的器具便是紫砂壶了,它被看作是“世间最好的泡茶器具”,自古以来为紫砂壶作诗吟咏之人更是不在少数,因此紫砂壶也被看作是一件文化艺术品,至今仍保持着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紫砂泥的魅力并不仅仅在制作紫砂壶上,关于陶器的烧制,中国人可以说是非常有心得的,对于紫砂泥这样一种独特美丽的原材料人们更是要细心制作,只要将紫砂泥塑造成型,再进行烧制就可呈现出多种自然绚丽的色彩,呈现出不同的艺术与文化特征。那么此件名为“唐韵”的紫砂雕塑作品就可以看作是紫砂艺术创造的一个全新的突破,手工艺人通过精湛手艺所塑造的紫砂仕女雕塑不仅体现出紫砂泥原材料的古朴色彩,同时又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繁荣昌盛的盛唐时代景象。
此件紫砂雕塑为一盛唐仕女形象,整体上由两个色调构成,服饰上是饱满鲜艳的红色,身体发肤则为黄色,尽量还原出仕女的真实面貌,既体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称感,又能够体现出细节之处的精细。从姿态上看,仕女体型丰腴,站立姿态微微倾斜,肩颈圆润,线条柔美,手臂自然垂下,一双玉手在下方作佛手状。仕女头发盘起,干净利落,面部表情生动,垂头含笑。服饰有丝绸般的质感,光泽柔和,设计简约大方,微微有些滑落的披纱更有一种生动感,衣裙褶皱清晰可见,细节之处尽显雕刻之用心。
所谓雕刻其实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感的可观看、可触摸的艺术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或观赏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以及审美理想等的艺术形式。雕刻在中国的历史比紫砂艺术还要悠久,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手艺精妙的手工艺人甚至能在大米上进行雕刻,且清晰美观,可见雕刻工艺的艺术价值。手工艺人往往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高超的手艺而创造出许多不朽的作品。
从整体造型上看,此件雕塑作品所讲究的便是“真”与“实”二字了 。与讲究写意的中国山水画有所不同,雕塑工艺在于还原,在于对真实的模仿。因此我们所见到的仕女并不是死板的,而是栩栩如生的。她微微带笑,姿态优美,似在起舞,衣服也因她的动作而起了褶皱,披纱滑落也浑然不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样的造型既优雅娇媚,又带着一些可爱,自然就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从此件作品中欣赏到一个极为华丽的盛唐。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与外国交流频繁,在文化上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象,整个国家与人民都充满着自信。盛唐以女子体态丰腴为美,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仕女并不是纤细苗条的,而是丰润饱满的体态。从服饰上我们也能看出盛唐文化渗入人们生活的痕迹,唐朝时期丝织品遍布全国,尤其在女子服饰上更是华丽非常,服饰设计以体现出女性体态与气质为主,在丝绸薄纱的掩映下,女性所特有的优美体态就由此展示出来,再配合女子的翩翩起舞,自然是美不胜收。因此从此件雕塑作品中,我们的确体会到了那种唐韵,那是盛唐气象的凝结,手工艺人以一仕女为载体,将我们带回盛唐,带回那虽然远去的,但却使人感动的朝代中去。
雕塑为静,而我们却能真实地感受到仕女在起舞,虽未引蝶,但我们仿佛已经闻到那芬芳的紫砂香气。这便是紫砂的精妙之处,它能与万物不露痕迹的结合,又能赋予他们全新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钟情于紫砂文化的人甘愿为其耗费心血,甘愿为紫砂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便是传统工艺品的魅力之所在,它凝结着人们对于美抑或是生命本质的不懈追求。
在此件“唐韵”紫砂雕塑艺术品中,我们了解到除紫砂壶之外另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从这个可爱的仕女身上感受到那华丽的盛唐时代。紫砂作为一种珍贵的原材料,其存在需经过上亿年的演化,虽然它可以通过手工艺人转化成另外一种艺术生命,但其自然质朴的一面实际上更需要我们去欣赏,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紫砂的真正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