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鸿雁 徐秀芝 魏成群 高展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2]。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属于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但是临床上由ACA引起血栓形成机制尚未明确,且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较少。临床研究表明:ACA表达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其具体机制、关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9例作为对象,男45例,女44例,年龄(46~78)岁,平均(57.94±3.59)岁;受教育年限(1~15)年,平均(6.78±1.04)年。患者中,吸烟史12例,饮酒史9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1例。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分组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又分为可疑、轻、中、重组。认知功能障碍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58.22±3.62)岁;受教育年限(1~14)年,平均(6.84±1.08)年。非认知功能障碍组54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43~80)岁,平均(58.77±3.67)岁;受教育年限(1~16)年,平均(6.94±1.12)年。纳入标准:(1)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均经CT、MRI检查确诊;(2)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医生完成有关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病理资料不全者;(2)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3)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患者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标本采集。各组入院后日次取空腹静脉血3 mL,25 min离心,离心力1 835 g,血清分离后放置在-80℃冰箱中,备用。(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测定;(3)认知功能测定。所有患者均采用MOCA量表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该量表总分30分,得分≥26分无认知功能障碍,得分<26分表示患者已经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应用CDR量表对痴呆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根据患者评估得分分为正常、可疑、轻度、中度及重度5个不同的等级。
表1 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比较()
表1 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抗心磷脂抗体水平(mg/L)认知功能障碍组 35 0.89±0.12非认知功能障碍组 54 0.45±0.03 t 值 - 5.989 P 值 - 0.000
表2 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比较()
表2 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抗心磷脂抗体水平(mg/L)可疑组 8 0.32±0.07轻度组 10 0.63±0.12中度组 14 0.88±0.14重度组 3 0.97±0.15 F 值 - 6.981 P 值 - 0.031
(1)观察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2)观察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比较;(3)观察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性。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表示,采用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抗心磷脂抗体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组89例患者均完成认知功能评估,35例伴有不同认知功能障碍,障碍率为39.33%。CDR分级可疑8例,轻度10例,中度14例,重度3例。认知功能障碍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见表1。
可疑组、轻度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均低于中度组与重度组(t可疑组=5.295、6.312和t轻度组=8.314、4.315,P=0.000);中度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低于重度组(t=4.325,P=0.000),见表2。
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脑梗死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0.593,P<0.05)。
抗心磷脂抗体属于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能与磷脂相互结合,亦可抗磷脂抗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表明[4-5]: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有关,能参与疾病的发展。本研究中,入组89例患者均完成认知功能评估,35例伴有不同认知功能障碍,障碍率为39.33%。CDR分级可疑8例,轻度10例,中度14例,重度3例。认知功能障碍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说明抗心磷脂抗体在脑梗死患者中呈高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相关性。国内学者[6]对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5年追踪、随访,结果表明:ACA IgG>40 GPL是PAPS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有IgG、IgM及IgA三种不同的类型。目前,临床上对于ACA引起血栓的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是ACA通过直接或借助辅助因子B2、GP1与体内的磷脂相互作用形成,能干扰凝血系统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具体如下:(1)ACA能与血小板或血管内皮细胞膜磷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内皮细胞细胞合成,释放前列环素;(2)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将会释放纤溶酶原,降低纤溶活性,导致血栓形成;(3)对于内皮细胞能产生直接免疫损伤,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凝血因子XII水平,能促进血小板直接参与血小板形成;(4)能抑制血栓素水平,减少活化蛋白C表达水平,引起体内凝血活性升高;(5)能与凝血酶原中磷脂竞争性的抑制因子,干扰PAP抗凝作用,能促进血栓水平的升高。本研究中,可疑组、轻度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均低于中度组与重度组(P<0.05);中度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均低于重度组(P<0.05),说明ACA能参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且患者疾病越严重,磷脂抗体水平越高[7-12]。为了进一步分析磷脂抗体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本研究中对二者进行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0.593,P<0.05),说明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密切,加强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测定能预测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能为患者治疗、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但是,由于每一位脑梗死患者病因、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再加上部分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应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控制,避免对脑梗死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降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
综上所述,抗心磷脂抗体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正相关性,加强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测定能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