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摘 要: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心理学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分析问题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心理更好地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原因所在;方式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工作,一定会运用到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以说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者,但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很好地重视这一点,其中也不免包括部分教育教学能力很突出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往往很少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育心理学,更不用说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现实大部分情况是部分教师为达成具体教学任务,就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致力于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通过这样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进行更好的施教,当然这是值得鼓励做的事情。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这一知识领域,清晰认识学生在每一年龄阶段心理和性格各方面的特点,教师才会做出相应的教育方式的调整真正达到教育的目标。
二、目前小学教育心理学所存在的问题
1.教育心理学整体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目前而言,小学教育心理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于,整体内容过于庞杂、体系繁复、个别课题专业性不强,缺乏实践性、无法解决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起步较晚,忽视了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逆反性,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盲目性。后期教育心理学发展主要方向在于学科教育、品德心理学、教学心理等,同时糅杂大量遗传、生理构造、发育、心理卫生等其他学科内容。由此可知,小学教育心理学涵盖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发展心理等多个方面,整体的教育心理学过于复杂、教学情景过于多元化,忽略了个体实际发展需求,缺少小学生个性调查环节等。无法针对小学生年龄、行为、情绪以及实际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数据支撑不足,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同时各学科间联系度不高、没有统一的核心内容。小学老师实际教学中,注重德智体美的发展,缺乏对小学生心理活动的探究,心理学实际应用内容缺乏系统性。
2.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模糊不明确。由于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过于庞杂、整体结构凌乱,因此导致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模糊、划分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法等内容,没有明确的划分,部分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附属产物。然而,实际教学表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它具有特殊的内容、特殊的现象、特殊的教育作用等;第二、学科方法应用方面,多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缺乏对6-12岁小学生性格、年龄、行为的深入研究,应用的方法脱离小学教育实质;第三、小学心理学特色领域研究匮乏,中西方小学心理教育存在一定差异性,前者更重视素质教育,然而大部分教育学理论严重忽视了中国小学生实际情感发展、社会性质、社会现象、心理情感等。实际应用过程,无法根据研究者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整体效果不佳。
3.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偏低。实际小学教学调查研究可知,教育心理学在日常教学活动更重视理论教育,缺乏教学实践。實际研究与应用过程,缺乏对小学生年龄、心理活动、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等相关内容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实际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方面严重欠缺,积累经验不足,理论应用存在不科学性,缺乏相应的实践依据。同时,受到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影响,小学教育学理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缺乏对先进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应用,大部分教育学理论局限在学科教学、校园服务。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层次不高,缺乏多元化发展,忽视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偏低,不利于其平衡发展。
三、明确研究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具备交叉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的交叉,研究的重心就是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或者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教学上。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明确学科的性质和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研究與教育学有交叉,研究对象即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心理现象,虽然两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考察对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研究成果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印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问题,这又必然涉及心理学的问题。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两者的关系就好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针对的人群也比较多,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师生之间互动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等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有着密切关系。教育心理学是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规律的学科,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研究,包括研究这些学生是如何学习知识、学习的性质以及各种学习的条件和过程等问题。因此,我国教师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的理论知识,它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始终是以研究课题为核心的。此外,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研究者可以通过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直接干预课堂教学,并考察干预的效果。
四、树立全局性的教育研究观念
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对象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状况是互相影响的,并非孤立存在的。笔者认为,国内现在的教育心理学缺少必要的科学的内核,它不具备系统性,并未真正明确学科研究的“范式”。有些学者认为,这个现状主要表现在学科内容很杂,没有固定的理论指导,研究课题非常丰富,选择困难。研究内容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下,没有稳定性。所以,人本身也是各种机能的综合。而教育的意义就是使人才的心理和身体保持一致,人格成熟。教育心理学研究学者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不可以将心理现象分割开来,孤立的看。比如在进行学习研究的时候,研究者不能仅仅站在认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还要将情感因素,动机情况以及个人意志力等考虑进来。
五、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心里学理论实际应用研究,应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科学与邻近学科进行界定、合理运用研究方法,具体实施措施如下:第一、严格界定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法,使学科教学明确化;第二、科学运用教育学方法,如“多方法三角测量”、“多特质多方法模型”等。运用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更为客观、真实,分析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现象、整体特征,并不断完善,优化;第三、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小学教学思想,开放式思想理论,改善传统小学思想,合理把握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特点、分析心理发展的异同点等,切实提高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实际效率。
六、加强理论建设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研究为实践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引,没有扎实的理论研究则很难有成功的实践研究。面对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理论出现“退化”的生存危机,学界应积极认识到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在推动整个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自教育心理学产生以来,有关教育心理学到底应该属于“理论性学科”还是“应用性学科”的争论到今天依然没有停止,时至今日,教育心理学界基本上都认为教育心理學应该兼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并偏重于应用性,但应该认识到,所有应用性学科的发展基础都必须借助于理论研究,尤其是考虑到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发展仍然较为滞后的现实状况,未来学界还需要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广大教育心理学理论工作者要重拾理论自信,在与教育心理学实践的对话中实现坚守,处理好与教育心理学实践的关系,推动二之间的良性互动,扭转和摆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地位,切实推动我国教育心理学本土发展。
七、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从对小学阶段学生对情境和道德观念的判断来分析,不同学年段的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儿童阶段,对于一些简单词汇进行混淆,例如:友谊和包庇、英雄行为和勇敢,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是需要进行引导的,通过相关的资料数据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他律和自律、律他和律己以及片面到全面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可以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时,可以通过讨论来分辨是正确还是错误,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某件事情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具有一致的态度,不可以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辨别对错意识,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对各种观念所存在的含义进行分清;另外可以通过经典的预言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狼来了”,使学生意识到说谎的危害;同样也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不良行为和习惯所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心理和道德观念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种种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克服自卑、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必要的预防,对各种不理想问题及时做好消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面做好宏观的统筹与把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积极心理学组织系统,充分利用种种正面社会关系对学生进行文化规范,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借助于家庭的影响给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帮扶和疏导,构建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心理学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有利因素,发挥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适应各种突发或不利环境,在不断地调试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坚定的意志,培养不懈的耐力和卓越的品质,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全面、有效地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综合人才。
九、教师与孩子良好沟通
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希望被自己的学生喜欢,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满意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断乳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妄想等心理问题,教师这时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施加影响。
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就不能进行学习和劳动,不能认识环境和事物,生活难以想象。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在实践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学中要了解记忆规律,把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消除影响记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具体实施到学生时,根据中学生特点,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识记方法,正确地复习和练习,加深理解,最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合理使用大脑,做到身心健康。
十一、运用好积极评价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作为老师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学生,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因材施教。例如,老师在面对性格羞涩,不善言谈的学生时,要尽量多的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树立自信心,尽可能的鼓励他们,对他们多多进行正面肯定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学家苏斯基曾经说过,老师们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这句话从一定的角度充分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正面评价的重要性学生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一味的指责犯了错误的学生而是要用积极向上、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鼓励的批评的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鼓励会让人逆风前进,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不能小看评价对于成的影响。如果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消极的,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遭受到打击,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学习也很产生厌恶,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多揣摩学生的性格,要认识到正面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在教中尽可能多的给与学生正面评价,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小学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展开深入探究,仔细分析了小学教育学理论发展现状、特点,重点对小学现存的教育讯整体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与邻近学科关系模糊不明确、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偏低等问题进行细致讨论。明确,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发展,应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切实推动小学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胡东武,陈爽.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综述[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2]张苗苗.如何有效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成效[J].成功(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