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8-26 06:52:08薛丽霞王春鹏黄金娥赖晓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颅脑出院康复

薛丽霞,王春鹏,黄金娥,刘 纯,赖晓燕

(1.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广州 深圳518102;2.深圳宝安区中心医院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广州 深圳518102;3.深圳宝安区中心医院天富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518102)

颅脑损伤(TBI)是一种病残率极高的外科常见病,是由暴力作用造成的意外损伤,具有病情复杂和变化迅速的特点。近年来我国TBI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的年发病率为180/10万~250/10万[1],我国的年发率为783/10万[2]。大多数TBI患者康复治疗需要漫长的时间,且TBI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3]。笔者在给予TBI患者常规康复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联合家庭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以前出院并转诊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做康复护理的TBI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8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4±5.8)岁;病程1~40个月,平均(4±1.4)个月;车祸伤58例,打击伤19例,坠落伤18例,摔伤5例;其中脑挫裂伤24例,脑干损伤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12例。观察组男8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1±5.6)岁;病程1~40个月,平均(4±1.2)个月;车祸伤62例,打击伤17例,坠落伤16例,摔伤5例;其中脑挫裂伤26例,脑干损伤4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有明确急性颅脑外伤病史;经头颅CT或MRI影像学资料确诊为TBI[4]。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心肝肾严重疾病者;有意识障碍、精神病史和血管性痴呆者;有严重器官衰竭或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者;恶性肿瘤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在出院后给予常规的社区TBI相关康复护理指导,主要包括定期常规体检、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制订个人康复干预计划、心理健康促进、定期随访患者、年度考核。干预6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TBI康复护理知识培训。每个月组织颅脑损伤患者和家属开展4次出院康复培训课程及心理疏导,每次60 min。要求每例患者至少有1名家属共同参与学习,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提高患者和家属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强化家庭的支持;在培训中建立“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关系,发放颅脑损伤知识材料和阶段式协助康复手册。②制订阶段式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以家庭为单位的颅脑损伤后阶段式康复计划,进行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训练。③肢体功能康复计划。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上门指导康复训练和随访,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摸索患者的康康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次数和持续运动时间,其主要的康复计划为被动训练→健肢主动活动→腰腹肌活动→卧位平衡训练→坐姿训练→步行训练→正确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增加肌肉张力,防止关节挛缩。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患者进行使用钥匙、吃饭、脱穿衣服、洗脸梳理和处理个人卫生训练。⑤语言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引导患者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从单字、单词和句使用方面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反复练习。⑥心理康复。包括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顾虑,培养患者多种兴趣,倾听患者主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尊重、关怀患者,制定陪伴制度,妥善化解患者困难而紧张的人际关系,协助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教会患者掌握松弛紧张心理,防止精神状态继续衰退,协助患者调整睡眠或保持较高质量的睡眠;家庭护理过程中出现不适感时要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干预6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一对一询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参考MINNES等[4]的F-COIPES量表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5项生活质量指数表,分别为身体功能量化评分(QBFS)表、角色功能量化评分(RFQS)表、情绪功能量化评分(EFQS)表、社会功能量化评分(SFQS)表、总体生活质量量化评分(OQLQS)表。每个量化评分表项目分为25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总分为25~100分,每个量化评分表得分越高,生活质量指数水平越高。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干预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调查问卷共4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出院时,两组患者5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后半年5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半年5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5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TBI通常病情重、起病急、死残率较高,随着颅脑外科医学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患者出院存活率有极大的提高[5],但约有40%的患者遗留有重度和中度残疾[6],且遗留躯体损伤、心理、认知、情绪缺陷和行为障碍等后遗症。本病治疗康复需要漫长的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这也成为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的主要障碍之一。

TBI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或社区后,其健康需求有时难以得到及时满足,家庭护理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模式,通过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护理能力,达到改善TBI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在TBI患者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家庭护理,出院半年后,观察组5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BFS、RFQS、EFQS、SFQS和OQLQ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庭护理能显著提高TBI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TBI患者出院后心理康复和躯体残疾状态。家庭护理能使TBI患者在不改变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条件下,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护理指导和治疗,并与社会和家庭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既防止了TBI患者社会功能的衰退,又促进了康复。随着家庭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社区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以血缘及婚姻为纽带的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和生活组织形式,是TBI患者个体生活的重要环境[7],充分考虑到家庭是影响TBI患者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TBI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状况与相互关系的情况下,为TBI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健康护理。强化陪伴制度可为TBI患者提供所需或喜爱的一些简单生活护理,以消除TBI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减缓TBI患者出院后的行为退化及精神状态的继续衰退。此外,家庭护理减少了TBI患者及家人奔波医院之苦,降低了家庭经济负担[8]。

综上所述,为TBI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患者5项生活质量指数,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全面提高TBI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

表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5项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分,x±s)

猜你喜欢
颅脑出院康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