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联合穴位推拿按摩辅助辨治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观察

2019-08-26 06:52马晓薇邓丽娟林耀展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外感清肺体温

马晓薇,邓丽娟,林耀展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528200)

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具有四季发病、发病快、传变迅速、病程短的特点[1],临床上因误治或失治易引发神昏惊风、抽搐等症而备受临床关注,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以给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休息、避风寒、防治继发感染等对症处理为主,轻者不服药;体温较高者多给予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3],但是久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退热降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优势凸显[4]。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所见外感发热小儿“风热犯肺”的病机特点,采用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联合穴位推拿按摩辅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风热犯肺证外感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12岁,平均(7.41±2.75)岁;病程1~3 d,平均(1.47±1.04)d。治疗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12岁,平均(7.63±2.57)岁;病程1~3 d,平均(1.50±1.12)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儿科学》中有关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5]:血常规检测可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增加;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风热犯肺证感冒的诊断标准[6]:就诊时发热,伴有头痛,咳嗽频剧,咽喉肿痛,或微恶风寒,流黄涕,鼻塞,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证;同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年龄1~12岁,性别不限;病程1~3 d;患儿家属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1.4 排除标准 依从性差、药物耐受性差者;中医证型不符者;合并有脑炎、脊髓灰质炎、荨麻疹等急性传染病者;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缺陷者;近1周有药物治疗史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发热后体温不足38.5℃者,不给予任何退热药物;发热体温超过38.5℃者,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59)口服,1~3岁或体质量为10~15 kg者,每次4 mL;4~6岁或体质量为16~21 kg者,每次5 mL;7~9岁或体质量为22~27 kg者,每次8 mL;10~12岁或体质量为28~32 kg者,每次10 mL;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 h重复用药1次,24 h不超过4次,体温低于38.5℃后停药。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联合穴位推拿按摩。①桑菊饮合升降散组成如下:桑叶9 g,菊花12 g,连翘6 g,苇根8 g,炒杏仁6 g,桔梗8 g,枇杷叶10 g,牛蒡子10 g,蝉蜕6 g,僵蚕4 g,甘草片4 g。随症加减:热甚者加黄芩10 g;咽喉不利者加板蓝根15 g;鼻塞甚者加苍耳子、辛夷各10 g;咳嗽甚者加白前、前胡各8 g;每日1剂,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加减,分2~4次服用。②穴位推拿按摩:清肺经200~400次,清天河水100~500次,开天门30~50次,按揉太阳穴30次。推拿按摩以微出汗为度,每日1~2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头痛、鼻塞、咳嗽等)消失时间、体温情况;退热起效时间(开始服药至体温下降0.5℃所需的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开始服药至体温降到37℃所需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痊愈:发热等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且24 h内无反复;显效: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24 h内平均体温降低至少1.0℃,但未降至正常;有效:发热等症状有所好转,24 h内平均体温降低<0.5℃,体温复升1~2次;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体温复升至少3次。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热犯肺证外感发热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h,x±s)

(2)体温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体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风热犯肺证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情况比较(x±s)

(3)降温效果比较 治疗组降温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风热犯肺证外感发热患儿降温效果比较(例)

4 讨论

中医认为,风热犯肺是小儿发热的主要病机特点。患儿因年幼体弱,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冷暖不知自调,卫外功能不固,极易受外邪所扰,风热乘虚而入,肺卫宣降失调,卫表不和,发为此病[7]。若卫阳被郁,腠理闭塞,加之邪气阻于头身四肢,上窍不利则患者多表现出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现象。因此,临床治之当以疏风散热、清肺止咳为要。本文所用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善治风热犯卫之证。升降散善调理气血升降,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方中桑叶入太阳,苦能清,甘能和,善清肺热、润肺燥;菊花清散上焦风热;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苇根清热生津止渴;炒杏仁、桔梗一降一升,功在肃肺解肌以止咳;枇杷叶可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牛蒡子可疏散风热、宣肺解毒;蝉蜕、僵蚕能袪风、解痉、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升降并用,共奏宣发肺气、清热祛风之效。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能通过刺激穴位而调整小儿全身气血,达到扶正祛邪、筋脉疏通、阴阳调和的效果。清肺经重在清肺热,平喘咳;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利水;开天门、按揉太阳穴则开窍醒神,发汗解表;多穴合用,共奏清肺解表、泄热解毒之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降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的体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联合穴位推拿按摩辅助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外感发热的降温效果更加明显,与陈琦辉等[8]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桑菊饮合升降散方中菊花、连翘等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解热效果。菊花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菊花挥发油灌胃给药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体温有明显降温效应[9];连翘挥发油通过下调下丘脑c AMP发挥解热作用[10],也可通过抑制PGE 2的合成和释放而对致热模型大鼠发挥解热作用[11];杏仁、桔梗配伍可明显减少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的炎症细胞数量,抑制舒缩性介质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12];蝉蜕、僵蚕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发挥抗炎、解痉挛等作用,二者共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13]。

综上所述,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联合穴位推拿按摩有利于促进风热犯肺证外感发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退,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因本文样本量有限,未对远期疗效进行随访,后期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外感清肺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清肺茶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有没有“清肺食物”?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