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微腺体癌一例

2019-08-23 02:01倪慧静杨谢兰樊小琪
云南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非典型腺体本例

倪慧静,杨谢兰,樊小琪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 妇科,云南 昆明 650100)

病 例 患者,女性,47岁,未孕未产,因“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入院。既往月经规律,否认激素服用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家族遗传、肿瘤病史。3月前无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呈间断性,量中等,色鲜红,伴下腹隐痛,至当地医院就诊,予诊断性刮宫,组织送外院病检报告:(宫腔)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伴嗜酸性化生及局部癌变。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伴局灶癌变”,建议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血压:126/98mmHg,体型偏胖,BMI:29.7。专科检查:子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可,轻压痛,宫旁软,其余无特殊。血生化提示糖耐量异常及高脂血症,血清肿瘤标记物、胃肠镜未见异常。B超: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与子宫肌壁分界欠清,最厚处约7mm,宫内未见肿块图像。盆腔MRI(见图1、图2):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增厚,宫腔近宫底左份小片状异常信号,扩散加权上呈更高信号,增强后局部强化欠均,周围结合带完整,未见肌层受累征象。HC2 HPV DNA检测:阴性。宫颈巴氏特染:检出个别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AGC-FN),多考虑宫内膜来源。我院会诊外院病理切片:(宫腔)子宫内膜腺体呈腺瘤样增生,腺体排列密集,部分腺体呈筛孔状,可见浸润及细胞异型,局部癌变(见图3、图4)。病理诊断:宫内膜复杂非典型增生,部分区域考虑微腺体癌。于2017年11月21日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探查子宫双附件外观正常,留取腹腔冲洗液,淡粉色。剖视子宫,内膜厚0.1cm,宫腔内见一肿块,肿块大小约1.2cm×1.2cm×0.6cm,切面灰白灰红实性质软,肌层及宫颈管未受累。术后病理结果示:细胞学诊断:(腹腔冲洗液):检出轻度非典型病变细胞。<“全子宫双附件”>子宫内膜全取: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其余组织镜下未见癌。最终诊断:子宫内膜微腺体癌IA期,术后未再补充放化疗。门诊随访1年余,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

图1 盆腔矢状面MRI

图2 盆腔横断面MRI

图3 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切片(HE×20)

图4 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切片(HE×40)

讨 论 子宫内膜微腺体癌(micr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s,MGA) 是子宫内膜黏液腺癌的一种变异类型。而子宫内膜粘液腺癌属于相对少见的I型子宫内膜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9%,预后与同等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相同。自1992年Young等[1]首次报道MGA以来,至今共17例。既往16例为绝经后老年女性,6例有激素使用史[1,2],3 例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3,4],1 例曾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3]。有研究报道未孕者至少比生过一个孩子的人群增加2-3倍患I型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并且26%~47%发病可能与肥胖有关[5]。本例患者未绝经,偏胖,未孕未产,血生化提示糖耐量异常及高脂血症,具有典型的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特征。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与以往报道的病例相似,MGA的超声多数表现为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或宫腔线消失,相比常规I型子宫内膜癌无明显特异性。近年来,MRI因其颇高的准确性已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协助分期、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随访复查[6]。本例患者术前盆腔MRI提示未见肌层受累征象,考虑为子宫内膜癌早期,决定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MGA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病检结果为腺体排列紧密、大小不一的微腺体模式,部分腺体呈筛孔状,腺体之间间质成分很少,甚至缺如,因该病罕见,极易与宫颈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 和宫颈腺癌混淆,MGH和MGA镜下很相似,但MGH细胞的异型程度比MGA轻,核分裂无或罕见[1],而MGA除具有与MGH类似的构象外,常可见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或共存的子宫内膜样癌区域[7],且MGA常伴桑葚样成熟鳞化及间质内泡沫细胞,而无MGH的腺体周围储备细胞增生[8]。Zaloudek等[2]报道MGA多发生在子宫下段,而MGH好发于口服避孕药或怀孕的育龄期女性,因此对绝经后妇女诊刮标本诊断MGH应持谨慎态度。另外MGA还需与宫颈黏液腺癌鉴别,除了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免疫组化上,宫颈腺癌ER、PR(-),而大多数I型子宫内膜癌ER、PR(+),且宫颈腺癌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9]。遗憾的是本例患者因外院病理切片有限未行免疫组化检测。因此子宫内膜病变若能采取宫腔镜检查,直接检视病灶,定位采集病变组织,再结合病理科医生广泛取材,仔细辨别病变背景,注意细胞异型和核分裂,并联合免疫组织化学与宫颈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后可显著提高MGA诊断的准确性。

本例MGA的治疗参照NCCN指南I型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术后因无高危因素未行辅助放化疗,预后较好。黄文斌等[10]报道的1例同本例均为诊刮组织中发现MGA,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标本内膜仅见局灶的复杂性非典型增生。这种癌组织局限于子宫内膜浅层及以往研究报道MGA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共存[8]的现象,表明MGA与常规的子宫内膜癌相比可能代表了一种分化更高、侵袭性更低、分期较早、预后相对较好的子宫肿瘤。但由于迄今报告的病例数量有限,因此难以确定MGA病例的确切预后,还需大量的数据和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

猜你喜欢
非典型腺体本例
《民法典》时代非典型担保的逻辑追问与效力审视——以买卖型担保为分析视角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春蚕吐丝
胃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的探讨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