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尧
摘 要:在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融入德育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能促进学生“德”与“美”的发展,让学生在德育和美育的积极作用下全面发展,培养高尚情操与美好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德育
1 初中美术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1.1 目标及功能上的联系
初中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接受约束,形成一定习惯和品质;美育主要是通过作品赏析及艺术创作,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愿望产生影响,而这些关于美好事物的学习、欣赏、创作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促使他们去追寻美的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精神导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通过美育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2 教学方法上的区别
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对美术作品的欣賞和点评以及学生创作艺术作品的形式,让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德育属于规范性的教育,通过讲解一些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及一些人物事迹,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性的道德品质,或者说,德育是重于说理的、规范类的教育。但是,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更加感性、多样化和自由,属于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旨在通过教育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升华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1.3 教学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美育及德育的共同点在于两种教育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都在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它们都包括心理教育。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来引导学生,调整以及约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及秩序来约束人的行为。初中美术教育中的美育目标在于保持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平衡,激发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上全面、健康地成长。通过维护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精神和谐、人际交往关系和谐及人与世界的和谐发展。美育更关注学生审美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审美思想,使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及创造力得到提升。美育主要依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对楷模的模仿作用下,学生会更容易被教师引导。在这一层面,德育往往依赖美育发挥其约束作用,使得一些规范不会沦为形式化的条文,让学生意识到这样做是应该的,是主动去接受而不是被迫接受约束。所以,德育可以让学生划清好与坏、善与恶的界线;美育则通过鲜明的导向性作用,使人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并得以提升。
2 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2.1 深入挖掘教材,在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
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人们开始明确意识到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德育水平的重要意义。美术教师开始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美术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渗透。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较为强调对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中学美术教材为依托,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德育元素,把德育与美术教学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感悟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授中国花鸟画内容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知名画家齐白石的人生历程。齐白石幼年时家境不好,多数时间以放牛减轻家里的负担,闲暇时经常到村里池塘观察小鱼小虾。14岁时,他成为了一个木匠,做起了雕花的工作。工作之余,齐白石以家里一本《芥子园画谱》为师(图一),学习国画花鸟,使自己的雕花技术日渐成熟,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木匠。25岁时,齐白石拜入大画家胡沁园门下开始正式学画,以画肖像为生。但是齐白石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直到晚年才改变画风,自创写意花鸟,把虾在水中游动的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通过介绍画家齐白石的人生历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悟,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2.2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校组织的美术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定期举办与美术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实践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情操,并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接受有意义的道德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以“‘中国梦和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国梦”的含义之后,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向往的美好生活描绘出来。这个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中国梦”的感召下提高民族意识和生活朝气,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美术实践的能力。
2.3 鉴赏美术作品时渗透德育
美术作品是陶冶人心灵、精神、思想和人格的艺术成就,其中凝聚、浓缩着时代精神和思想观念,能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提升人的人格品性。而鉴赏美术作品正是品味美术作品深刻内涵的一种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指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渗透德育。
3 结语
美育是基础,德育是前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应把握好不同领域美术教学的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适时施教,积极渗透,加强美的熏陶,注重道德的感化,让孩子用心来感受美、热爱美,用手来设计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钱海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7(04):99-100.
[2]亢海涛.谈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55.
[3]崔鑫.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