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因素分析

2019-08-22 10:06管陈雷1胡志毅2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9期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者目的地

管陈雷1,胡志毅2,谭 波

(1.重庆三峡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4000;2.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3.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管理学院,重庆 401520)

1 引言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体育旅游的逐渐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全民健身意识也随之得到增强。自行车旅游作为一种既能满足旅游者观光游览、锻炼身体,又能够让旅游者深度旅游,认知社会与环境,从而获得身体和心理的满足感、愉悦感和自豪感的旅游方式,愈加受到人们喜爱,并逐渐成为体育旅游研究的重点话题[1,2]。Antonakos定义了自行车旅游者并对其旅游偏好进行了研究,为目的地更成功地设计骑行路线,提高自行车旅游者的满意度提供了可参考性建议[3]。随后,Lumsdon、Simonsen、Jorgenson和Ritchie对“自行车旅游”的定义进行了阐释,并总结出了自行车旅游的特征,为自行车旅游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4-6]。之后,国外学者开始为自行车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与旅游设施等制定各种开发与管理的策略[7-9],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自行车旅游者旅游体验、满意度和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0,11]。随着国内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相关学者也深入分析了自行车旅游的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趋势[2,12]、出游动机[13]、骑行特征[14,15]和旅游体验[16-19]等方面。

综上所述,前人基于供给和需求方面深入分析了自行车旅游现象、理论和旅游者体验等,对指导旅游目的地自行车旅游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快速发展的自行车旅游业相比,自行车旅游理论与实证研究仍十分薄弱,国内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理论分析和策略性建议方面,探讨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的论文相对较少,实证研究也相对欠缺。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以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自行车旅游者的骑行偏好视角出发,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骑行体验,采用信度与效度检验,结合因子分析方法,提炼自行车旅游者主要的骑行偏好,针对旅游者偏好差异,为研究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为今后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湖面海拔3196m、湖长约105km、宽约63km,湖区总面积达4435.69km2。湖区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光照充足、干湿季明显,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样。自2002年青海省开始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来,该赛事已成为亚洲顶级自行车公路多日赛,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凭借该赛事的国内外高知名度,每年慕名而来的自行车旅游者不计其数,使青海湖成为我国著名的自行车旅游目的地[19]。目前,已形成从西海镇出发途经金沙湾、二郎剑、茶卡盐湖、鸟岛等景区和江西沟、黑马河、刚察县等主要休憩补给点,最终再回到西海镇大约360km的环形骑行路线(图1)。

图1 研究区位置

2.2 数据来源

数据收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2017年7—8月在研究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考察,通过环湖骑行体验、半结构式访谈等形式了解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的发展概况。其次,基于前人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7,13,20],以亲身环湖骑行体验为筛选条件,利用网络调查法向青海湖骑行俱乐部的经营者、青海湖骑行QQ群、微信群、骑行中结交的驴友们等自行车旅游者发放问卷。截至2018年3月,共收回23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96.96%。同时,与骑行结识的好友进行了长时段的跟踪调查与访谈。最后,收集有关青海湖区域内的旅游相关统计数据,观察青海湖旅游发展动态。

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社会人口学特征、旅游行为特征和骑行偏好因子重要度。通过调查自行车旅游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了解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的年龄结构、职业构成、收入条件等;统计自行车旅游者行为,分析其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旅游天数、旅游消费等方面。问卷针对青海湖的实地情况,将自行车旅游者的骑行偏好划分成21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将所有调查项目采用李克特5分值量表进行统计,1代表非常不重要、2代表不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因子分析法,这是一种有效降低变量维数的方法,通过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消减变量个数,简化变量结构和维度。通过以上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利用SPSS19.0中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结合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运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最终得出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的关键因子。

3 结果及分析

3.1 人口学特征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得到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基本特征(表1)。从表1可知,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以男性为主(71.80%),女性所占比例较小(28.20%),男女人数比例相差2.55倍;19—30岁的人数占总样本的67.67%,中青年是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的主要年龄结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达82.71%,高学历旅游者特征明显;从职业类型来看,以学生和公司职员为主,占总样本的66.90%;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总样本的63.53%。整体而言,调查样本呈现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要人群,高学历、中高收入的外地旅游者为主要消费市场的社会人口特征。这一特征与前人研究自行车旅游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3,14],从而证实了本研究样本数据的合理性,并且能有效代表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的基本特征。

表1 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基本特征

3.2 旅游行为特征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得到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表2)。表2中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途径属于多选项,因此百分比是相对整体人数而言的。从表2可见,自行车旅游者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朋友、亲人获取有关青海湖骑行的信息,网络媒介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宣传工具深受骑行者喜爱;交通工具主要指旅游者从出发地到达青海省内选择的交通工具,乘飞机、火车的样本量占总量的81.61%,可知大部分自行车旅游者是来自不同省份,与前文居住地的统计数据相吻合;在自行车使用情况中,选择到当地租赁的比重较大,占总样本的74%左右,反映出青海湖自行车租赁和服务行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骑行人数以2—5人的小团队为主,占总量的58.30%,单独出游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占总量的21.52%;在骑行伙伴选项中,与朋友、家人、亲戚和俱乐部成员一同出行的比重高达82.07%,反映出大部分骑行者都喜欢结伴而行,或在旅途中结交新的骑行伙伴;自行车旅游者的骑行天数主要集中在3—4天,人均日消费在100—300元的比例达75.79%,反映出旅游者在选择餐饮和住宿方面,自行车旅游者更偏向花费较少的地方,如小餐馆、青年旅社、帐篷住宿等。在访谈中发现,自行车旅游者并不是不愿意去高档的酒店和餐厅消费,而是他们更喜欢自行车旅社、少数民族帐篷、餐厅这种别致的体验,同时这些地方也是共同爱好者的普遍选择,更容易结交到新的骑行驴友。

表2 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行为特征

3.3 骑行偏好因子分析

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即量表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方面,本研究采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通过查看Cronbach′s α系数的高低来评价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情况。效度是指能直接体现所需测量事物程度的一种测量工具或手段,其检验方法主要通过KMO值和巴特勒球形检验来表示。KMO值越大,说明变量间的相同因素较多,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3可知,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的21个关键因子校正项的相关性(CITC)值均大于0.3,部分因子CITC值达0.5以上,且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与KMO值均在0.8以上,Bartllet′s Test检验的F值为0.000,说明本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并且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因子得分与检验

从表3中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骑行沿途风景风貌、骑行安全保障、天气情况、当地空气质量、与休假时间一致”是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青睐的前五个选项,“亲友、旅行社,骑行俱乐部推荐”、“娱乐活动”、“旅游纪念品”等因子的得分较低,表明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比较看重旅游目的地的骑行环境和安全保障,而自行车旅游者的快速移动性和大数据的普及性,使“亲友,旅行社,骑行俱乐部推荐”、“旅游纪念品”等因子的重要性不明显。自行车旅游本就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体验形式,自行车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不仅是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是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对自行车旅游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中发现,自行车旅游者普遍认为尽管在骑行途中会遇到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如身体不适、天气较差、自行车破损、餐饮住宿条件差等情况,但自行车旅游者更加看重享受骑行在路上的感觉和欣赏沿途美景,将整个骑行过程当作一个愉悦身心和挑战自我的旅游体验。基于此,大部分自行车旅游者没有过多地关注其他娱乐活动,部分自行车旅游者认为目前青海湖还没有开发出骑行以外足以吸引他们兴趣的娱乐活动,目的地需要完善和提升娱乐活动的水平层次。

因子分析:通过信度与效度的检验结果(表3)可知,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的21项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将样本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通过方差最大化(Varimax)正交旋转,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从中提取相同的因子,最终得到因子分析结果(表4)。

表4 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因子分析

从表4可见,经过因子分析共提出了5个关键因子,累积解释方差总和达61.55%,新凝炼的5个关键因子能较好地解释原有的21个变量,并将各因子分别命名为F1“资源环境要素”、F2“旅游活动要素”、F3“交通设施条件”、F4“个人情感”、F5“时间,安全与费用”,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提取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可信度较高。

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看,排在前两位的F1和F2方差贡献率都在14%左右,反映出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主要看重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与环境,同时对各类可参与的旅游活动也十分重视。F3解释的方差贡献率接近13%,其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较看重旅游地的交通设施条件,无论是自行车道的宽窄、硬化条件、附近的美化环境,还是交通的指示牌、路标、通畅度等条件都影响着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的骑行体验。F4和F5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0.85%与9.6%,但也是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中必不可缺的关键因子。骑行者身体状况是保障整个骑行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时间、安全与费用决定了自行车旅游者对骑行目的地的选择;而结交骑行好友或与朋友、亲人结伴同行是众多骑行者重要的情感诉求,虽然环湖自行车赛集中在7—8月的某一时段,但已成为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条件。

为对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进行综合评价,拟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量化各因子得分。其中,权重的确定是模型构建关键,本研究的计算模型仅从因子数量上考虑,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为权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BTP=W1/(W1+W2+…+Wn)F1+W2/(W1+W2+…+Wn)F2+…+Wn/(W1+W2+…+Wn)Fn

(1)

式中,BTP(Bicycle Tourists Preferences)为自行车旅游者偏好;Wn为因子权重;Fn为因子得分。将表4数据代入公式,得到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偏好模型:

BTP=0.229F1+0.227F2+0.211F3+0.176F4+0.156F5

(2)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以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网络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运用Excel、ArcGIS、SPSS等工具,结合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自行车旅游者的主要骑行偏好,得出以下结论:①从人口学特征看,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职业类别主要集中在学生和公司职员,高学历与中高收入的市场群体特征明显,省外旅游者数量远高于省内,自行车旅游市场有待完善。②从旅游行为特征看,网络媒体是大多数旅游者获取青海湖骑行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火车和飞机是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旅游形式分为单人游、团体游、亲子游、情侣游等,环湖骑行天数大多可在3—4天内完成,人均日消费在100—300元之间,租车行业仍有较大的消费市场。③从骑行偏好因子看,分为5个关键因子,即资源环境要素、旅游活动要素、交通设施条件、个人情感因子和时间、安全与费用因子。其中,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环境要素是自行车旅游者最看重的因子。其次为相关旅游活动要素,如娱乐活动、住宿餐饮、景区景点等,而骑行时间、安全与花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行车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

4.2 讨论

自行车旅游系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旅游系统,其主体包括自行车旅游者、本地居民、政府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客体包括旅游目的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医疗卫生、住宿餐饮条件等。旅游业作为系统中重要的媒介,主要通过网络宣传、广告牌、智能终端等形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营销,旅游环境主要由人、社会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组成。旅游目的地中的关键节点是旅游者休憩和补给的重要站点,也是旅游者选择骑行路线的关键因素,在整个旅游系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完善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系统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增加自行车旅游补给站点,改善交通硬化条件,提供可选择的优质骑行路线,针对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开发差异性旅游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有利于青海湖自行车骑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已形成了众多成熟的旅游骑行环线,如川藏线、青藏线、环海南岛线、环台线等。目前,环青海湖骑行路线在众多骑行环线中尤其受到骑行者的追捧和喜爱。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路线主要在海南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区域内。通过调查这两个州2017年的统计公报发现,海南州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8.30%,旅游总收入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70%,占全州生产总值的14.18%;海北州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7.60%,旅游总收入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20%,占全州生产总值的32.11%[21,22]。从中可以看出,旅游收入是这两个州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同时也能为自行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

自行车旅游属于可持续旅游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多数学者均对自行车旅游的环保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持肯定的态度,但自行车旅游能否带来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尚存争议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自行车旅游的规模较小,旅游者日均消费较低,大量的资金投入能否带来与之相应的经济效益有待论证。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假如一个地区的自行车旅游十分盛行,并且未经过刻意推广就已经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往,那么采取适当的资金注入、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等措施,自行车旅游产业很有可能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拉力。因此,基于旅游目的地不同年份的自行车旅游统计数据,从自行车旅游者骑行偏好差异视角,比较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体验满意度,探讨自行车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等,将是未来可深入探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青海湖旅游者目的地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那美丽的青海湖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青海湖》
动物可笑堂
踏浪青海湖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