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俊a,c,郭丽兰a,李 争
(东华理工大学 a.测绘工程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c.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
受到社会、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我国关于乡村空间规划的研究远远少于城市空间规划。目前,我国乡村空间呈现出居民点分布分散、村庄空心化、“三产”和“三生”空间分布混乱等特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制约。2018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对乡村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需要以农业为核心的六次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以农村为中心的生活空间布局和人与自然一体化的生态空间布局。
乡村振兴主要分为目标递进的三个阶段,而目前的乡村空间规划未能提供符合我国现阶段乡村振兴要求的各类空间规划。因此,厘清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有助于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规划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乡村空间提供参考,以促进乡村空间布局优化。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平台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乡村振兴涉及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着力解决新时期“三农”发展问题,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1-3]。产业兴旺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首要任务,只有在实现以农业为中心的六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生态和政治等方面的振兴才具备更好的条件[4-7]。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在“高级检索”界面的“期刊”按照主题词为“乡村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并含“乡村、特色小镇规划、田园综合体规划”进行依次检索,共检索文献3924篇。为了保证文献质量,剔除非正式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文献,最终对127篇重点文献按照三个时间段进行整理分析。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厘清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同阶段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方向。文献计量法主要以数学和统计学研究文献特点,便于研究人员快速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7,8]。本文对筛选出来的重点文献,运用CNKI分析工具、SPSS20.0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量处理,并运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了乡村空间规划在不同阶段的研究内容和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首次提出,2018年全面部署,首个五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于同年9月通过审议并印发。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不同阶段,对乡村空间规划研究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乡村振兴提出的时间划分乡村空间规划研究阶段,以弄清乡村空间规划各阶段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领域。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后的乡村空间规划研究方向,检索结果见图1。从图1可知,我国乡村空间规划的研究存在起伏波动,其中2017年发文量最高,2018年有所减少。发文量的变化和乡村振兴提出阶段的变化基本吻合,反映了学术研究紧贴时事、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导性。
图1 乡村空间规划年度发文量与趋势
第一阶段(2017年以前)乡村振兴正式提出前,主要从社会和经济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该阶段重点文献的关键词经量化和可视化见图2。从图2可知,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宏观上大致分为三大类,即以特色小镇为中心的产业经济类、产业生态系统类和以乡村为中心的景观规划类。微观上,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产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服务设施等空间规划,而对生态空间规划的研究少。
图2 2017年以前乡村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2中出现了浙江特色和浙江经济,表明浙江在乡村空间规划中比其他地区进行了更加大胆的尝试,注重总结推广浙江的实践经验。此外,通过对这一阶段文献的阅读和梳理后发现,乡村空间规划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研究方法方面,普遍定性分析了规划理论、规划编制方法和国外规划经验,少数研究文献进行了实证定量规划研究[8-13]。在研究内容方面,乡村产业空间规划研究集中于乡村旅游业,缺乏与农业相关的其他第一、二、三产业,新型农村社区空间规划以及乡村生态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较少[14-17]。因此,乡村空间规划研究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研究内容上都有待丰富和提高。
第二阶段(2017年)乡村振兴提出初期,学者们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出发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该阶段重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量化和可视化,见图3。
图3 2017年乡村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图3可知,乡村空间规划的研究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和新型城镇化,也涉及产业、产业生态、浙江特色、农业、田园综合体、顶层设计和城乡一体化等。与乡村振兴提出前相比,该阶段的研究更为丰富。在宏观研究上,增加了对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和田园综合体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及规划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的研究;在微观研究上,增加了以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和体育产业空间规划研究。
笔者对该阶段文献的阅读和梳理后发现,尽管增加了对农业产业空间规划研究,但未从农业产业主体地位角度出发[18,19]。同时,更重视农业延伸的第三产业空间规划,而忽略了农业延伸的第二产业空间规划[20,21]。此外,特色小镇规划经验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定性总结的研究较多,而具有文化特色古村落的规划研究则相对较少[22-25]。总体上来说,该阶段的研究比前一阶段更有广度,但仍然缺少以农业为中心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规划研究,研究方法仍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具体乡村实际规划设计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乡村振兴提出后期,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具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特点,研究成果更具多样化。本文将该阶段重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量化和可视化,见图4。
图4 2018年乡村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图4可知,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呈“烟花绽放式”形状。即以特色小镇和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同时涉及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影响因素、路径、特色体育、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与前两个研究阶段相比,该阶段的研究更加微观化和多样化,紧贴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在乡村空间类型方面,增加了对乡村文化空间、乡村治理空间、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空间和体育产业空间,注重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规划,且将研究方向拓宽到影响因素、规划策略、文化景观、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等。对该阶段文献的阅读和梳理后发现,研究方法上增加了实证量化分析,打破了以往停留在定性规划方案分析[26-29]。在内容上,增加了对浙江省之外其他地区的农业特色小镇和游戏游艺文化等特色小镇的规划分析[30-34]。周敏、葛云晴等将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规划进行比较后发现,田园综合体在功能、主体和产业等方面更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规划更强调各类产业、各主体和功能的协同性[35-38]。综上所述,该阶段研究方法由定性规划方案探讨到量化形成规划图,内容从简单的乡村空间规划和特色小镇规划研究转为新型城镇化、田园综合体和产业融合发展等复杂的规划研究。
经过文献梳理总结发现,乡村空间规划研究方法和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后存在差异。在乡村振兴正式提出前(2017年以前)的第一阶段,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缺乏,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业空间规划,忽视了以农业产业为主的六次产业空间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等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提出初期(2017年)的第二阶段,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第一阶段基本相同,研究广度有所提高,但对以农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空间规划仍欠缺。在乡村振兴提出后期(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方法上更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划方案由单一的文字转向图文并茂的描述;研究内容上则由简单的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向顺应“三农”发展趋势的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和田园综合体等空间规划转变。虽然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的六次产业空间规划、田园综合体规划经验总结和推广以及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第一、二、三产业空间的“三生+三产”融合空间规划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指导。
根据前文对乡村振兴提出前后乡村空间规划研究的梳理与总结,为给乡村社会、经济、政治、生态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振兴提供合理的空间规划,提出了以下几点研究展望:
首先,确立农业产业核心地位,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规划。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国内学者关注于乡村旅游业规划研究,出现过度强调农业旅游化而忽视农业在工业、科技和文化等其他价值的现象。此外,乡村振兴比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有着更高的产业融合发展要求,旨在通过延长农业价值链,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乡村产业空间规划是基于明确的农业产业核心地位,统筹农业及其延伸的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需求,形成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规划。
其次,统筹“三生+三产”空间规划,用“一张图”满足振兴乡村的空间发展要求。乡村空间由乡村聚落空间、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产业与经济空间、社会组织空间、乡土文化空间等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构成。即乡村空间包括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也包括第一产业空间、第二产业空间和第三产业空间,每一种空间都可以形成对应的空间规划图,并且每种空间规划图存在差异,若差异太大则容易造成规划冲突等问题。此外,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要求融合、协调和可持续的乡村“三生+三产”空间,达到全领域和全方位振兴乡村。因此,要实现用“一张图”满足振兴乡村的空间发展要求,就必须加强统筹“三生+三产”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提高规划功能的综合性。
第三,田园综合体规划经验总结及推广研究。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融合了工业、旅游、地产、文化、商贸和娱乐等三个以上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平台。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地区于2017年5月确定,其中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等18个省份共36个试点地区。这些试点地区涵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各地区的规划经验分析对类似地区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对田园综合体由少数试点到全面推广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研究以特色小镇规划经验、模式创新、实施路径等为主,对田园综合体规划评价及其他地区实际规划研究的较少。因此,对田园综合体规划经验总结分析和推广研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多学科交叉。定性化研究虽然能够提供规划理论、规划经验和规划模式等参考,但是无法提供量化研究的规划图件和数字表格等更直观参考。同时,图件和数字表格等量化结果需要适当的文字描述以便于理解,形成文本、图件和表格等全套的规划成果。此外,乡村振兴包括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生态等多个方面,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而现有单一的学科、研究方法和规划技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生态景观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综合运用GIS、RS和GPS等现代数字技术得到更具有指导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