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杜荣祥
噪声治理是空分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盈德气体作为空分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从控制噪声源、隔音降噪以及个体防护三个层次对空分装置的噪声进行综合治理,效果明显。
空分工艺主要包括压缩、预冷、净化、增压膨胀、分离等系统。压缩系统是空气、氧气、氮气等介质通过机械做功压缩至一定压力后输出;预冷系统是对气体进行冷却降温、缓冲及除杂;净化系统是除去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乙炔等杂质;增压膨胀是对空气进行进一步做功提高压力,高压气体通过膨胀制冷而获得降温;分离是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精馏塔对氧、氮、氩等组分进行分离提纯得到高纯度产品。
空分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为主。空分装置生产噪声来源点多面广,有气体压力突变产生的气流噪声,如压缩空气、氧气、氮气、蒸汽放空,设备管道投用前或检修期间的加温吹扫;有机械的摩擦、振动、撞击或高速运转产生的机械噪声,如空压机、氧压机、氮压机、增压机、膨胀机、汽轮机、凝结水泵、预冷水泵等;有气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产生的冲击摩擦声,如压缩空气在预冷系统中的流动,蒸汽在抽气器中的流动等。
无防护措施的生产性噪声对人身体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造成听觉位移、噪声聋、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变心率和血压;引起食欲不振、腹胀等肠胃功能紊乱;对视力、血糖也有影响。
近年来,盈德气体集团公司(简称“盈德气体”)不断探索改善现场噪声作业环境的方法,从控制噪声源、隔音降噪、个体防护三个层次并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对生产现场的噪声进行综合治理防护,成效显著。
1.基本情况
空分的设备、容器和管道中大多数介质均为高压空气、氧气、氮气、蒸汽,工作压力高,最高可达8MPa。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每台压缩机、汽轮机以及每条高压气体管线都有放空管,保证设备、管道在超压状态得以泄压,或者在开车时用作管道吹扫与置换等。当高压气体从排口高速排放时,伴随发出极强的噪声,岗位噪声值可达100~110dB(A)以上,属于重度噪声危害岗位。
2.改善思路
高压排气放空噪声不同于一般风机类设备排气噪声。风机的噪声源在其内部,是叶轮和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再通过排气口(及进气口)向外传播出来。而放空设备内部并没有噪声源,噪声源就在排管口上,或更确切地说在排口截面之外,是由于高速喷出的气流冲击和剪切周围静止空气,引起剧烈的气体扰动而产生的。首先从工艺角度考虑,通过工艺精细化调整,减少气体放空,其次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决定在现场所有放空管上加装放空消音器(见图1)。
图1 放空管上加装放空消音器
3.改善效果
检测确认,加装消音器后,作业岗位噪声值从100~110dB(A)下降到85~95dB(A),接近国家标准要求。
1.基本情况
空压机、氮压机、氧压机均为大型压缩机组,机械的摩擦、振动、撞击与高速运转产生的高噪声传播至机组厂房外测得噪声值仍超过85dB(A),超过了国家标准。
2.改善思路
首先从声源入手,采取在机组本体表面增加减震垫等减震降噪措施,降噪仅为1~2dB(A),效果一般,而且此措施不便于设备检维修,拆装困难。经过深入分析,决定从噪声传播途径入手,切断或隔绝声源直接或反射传送路线。机组厂房较大,声波不易反射叠加,所以选择以控制声源传送路线为主,对氮压机、氧压机等大型机组厂房采用吸音、隔音材料进行全围蔽降噪处理,并且对门、窗均采用双层结构。
3.改善效果
完成全围蔽降噪工程后,经检测,噪声值平均降低9~10dB(A),厂房外的噪声值均小于85dB(A),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1.基本情况
图2 为员工增配与安全帽配套的护耳器
空分现场的机组厂房、泵房等90%的区域噪声都在90dB(A)以上,压缩机厂房、预冷泵房、膨胀机房噪声能达到100~110dB(A),而且很多现场生产区域在采取降噪措施之后,仍然高于国家标准。目前岗位员工进入现场都佩戴耳塞,由于耳塞降噪的局限性,在部分区域仍未能减噪至国家标准限值。
2.改善思路
为全部岗位员工增配与安全帽配套的护耳器,进入现场耳塞与护耳器均需佩戴,进行双重防护(见图2)。
3.改善效果
岗位接触噪声值全部降至85dB(A)以下,符合国家标准。
除了用上述三种手段控制降低噪声强度外,盈德气体还通过优化工艺布局、加强日常管理,减少作业人员噪声接触时间。
在设计阶段,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集中布置设计,便于岗位员工对高噪声区域集中巡检维护,缩短噪声接触时间。
划分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严格要求进入生产区域人员100%佩戴耳塞耳罩,设置专项检查岗,检查佩戴情况。
生产现场安装监控视频,避免员工在噪声超标区域长时间停留。
每年定期对员工进行听力检测,对听力减弱者,及时调整岗位。
盈德气体通过控制噪声源、隔音降噪、个体防护三个层次以及其他一系列措施逐层控制治理噪声,减少了噪声对岗位员工的伤害,保护了员工健康。
下一步公司将深入研究噪声源治理,从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技术提升、工艺操作优化改进等方面入手,让噪声在根源上得到削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