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三
摘要: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获得学生对于物理学科认识的较好方法,当前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这与教师的教学措施与教学模式相关,部分教师没有重视概念教学或过于重视物理概念的单一灌输,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能力下降。为了能够改善这种现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正视物理概念教学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措施,以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强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教学有效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其旨在揭示自然界中许多具有相互联系的问题,将光、声、电这类看似缺乏实际形态的物理现象变为具象的物理。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还是存在较多不解的,由于教学知识点较为广泛,内容颇多,往往需要学生从物理概念的学习到物理规律的学习再到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每一个阶段的物理教学措施的应用。特别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完善的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正确认识。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基础,也是帮助学生通过物理概念了解物理的第一步。初中物理课程中许多专有名词如惯性、匀速直线运动、电磁波、光的反射、折射等等这都是属于物理概念知识,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名词的概念,才能够从概念中找到应用的规律,從而获得物理方法。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已经受到越累越多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与认识程度,很好的加强了物理概念在学生学习系统中的认识,也较好的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但也存在部分学校或教师没能够很好的以物理概念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情况,造成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或无法展开。以下针对当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师对于概念教学的重视不高。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展开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对于物理概念的讲解、分析、应用与加工,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吸收物理概念,获得系统的知识结构。但当前部分教师自身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剖析概念、深化讲解不如直接应用于题目中来的快,以一种灌输式的方法通过例题讲解等方式,固化学生对于某个物理概念的认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展开,容易局限于某一种题型中,难以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二)物理概念教学模式单一。物理概念的教学在很多教师眼中认为就是将概念的原有意识展开,并配合几个例子讲解,只要让学生将概念性文字一字一句背好便完成了概念教学。这是大多数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上的通病,一般一堂课所涉及的物理概念,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这实际上更倾向于一种任务式的教学,在物理概念教学模式上也较为统一,即教师讲解一遍或略微应用于例题中,便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概念其实并不重要,并且在考试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填写概念的题目,从而造成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流于表面。
(三)断层式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是一门有逻辑严谨性的学科,在学科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不同单元知识点之间看似没有关系,但内在也存在一定联系,许多物理问题的题目也同时涉及多种概念与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知识的迁移教学,以教学知识的重复性、连续性进行知识的扩展。但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更多将不同模块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区分,不同的物理概念搭配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进行教学,难以对物理概念形成很好的知识迁移,给学生加重了学习的负担。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优化措施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需要重视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完善的概念教学能够很好的梳理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物理知识框架,打好基础。当前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还存在教学不足,与教师的重视和教学模式相关,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教学措施的优化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情景导入式概念教学。教学情景的创造是教师对于教学课堂掌握的良好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式的教学,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发挥更好地教学效果。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压强”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沙滩上的脚印,这是一男一女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可以明显的发现什么呢”,学生回答“女生穿高跟鞋,男生穿平底鞋,而且男生的脚印比女生的更深”。教师此时应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男生的脚印更深呢?”。许多学生此时都会回答男生更重,所以脚印更深。教师需要在这个情景中引出压强一词,将压强与压力、面积、压缩形变的关系引出,并通过动态视频的播放分解在沙滩上走过时鞋底大小、重量与对沙滩形成的形变。通过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对于压强是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的理解。
(二)教学实验式概念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实验教学中往往能够揭示很多道理,也十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深入与细化。例如在讲解“密度”概念时,教师便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讲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教师可以准备相同体积的水与水银,并邀请几名学生参与实验,将称量好的水与水银利用容器装置,并在手中感受重量。“为什么体积相同的水的水银在手中能够感受到的重量不一样”这是参与实验的同学会提出的问题,这是学生对于自身感受的疑惑,也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探究欲。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天平进行相同体积的水与水银的质量检测,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与验证,教师向学生解释“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同”,也能够更好的对“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这一概念更好的理解与加工。
(三)生活实例与知识迁移教学。物理概念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总结与概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将这种总结与概况的能力传递给学生,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认识。例如在讲解“浮力”概念时,生活中便有许多与浮力相关的概念,有些时候学生仅能够说出木块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有浮力,但这浮力由谁产生,是木块作用于水面的,还是水面作用于木块的,这往往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是混乱的,难以得到较为系统的回答。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物理概念教學不深入造成的,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能够较好的完成物理概念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实验或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对木块浮于水面进行展示,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木块不会沉下去”,此时会有较多学生回答“由于木块较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船在水面上静止的图片,对于重量这一观点给出反对意见。“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二力平衡了,那么木块与船在水面上是否受到了引力,若是受到引力,又存在什么样的力维持着木块或船在水面上的运动,使之不会掉进水里”。通过知识迁移与语言引导,将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带入到课堂中来,有利于启发学生,扩展学生思维体系。“是由于受到了水面作用于木块的向上的力”有的学生会作出回答,此时教师便可以展开浮力概念的讲解,或搭配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对于浮力的认识。
多种物理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物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完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后续教学内容,在物理规律教学与方法教学中获得便利。
三、结语
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是具有较多趣味性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多种教学措施引导教学,避免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引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反感。物理概念教学中也要重点关注这一要点,一方面,教师需要重视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与理解,避免出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概念混淆不清的情况。总的来说,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需要作出创新,可以通过情景导入、课堂实验、结合生活实际、知识迁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超.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王长江.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包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式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姜涛.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张士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