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9-08-20 09:14
江苏教育 2019年49期
关键词:故事类文本评价

英语阅读是中国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获得英语知识的一个有效且直接的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既要阅读《灰姑娘》《皇帝的新装》等引人入胜的故事类文本,也要阅读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等领域的非故事类文本。非故事类文本话题丰富、图文并茂、词句高度复现,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描写细节、阐释原因等,包括许多文本类型,如手册、指南、菜单、地图、海报、科技介绍、社会研究报告等,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的各个方面。阅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非故事类文本,有助于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了解语言的功能,掌握语言的用法,并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激发其对世界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其自主建构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基于此,笔者从阅读内容选择、阅读任务设置和阅读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课程标准为本,拓宽阅读视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技能有这样的要求: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课标要求,选择非故事类材料,以供学生阅读。

1.分析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障;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就要让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材料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前,教师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如:在围绕Sky进行主题式教学时,笔者选取了非故事类分级读物Oxford Read and Discover中的In the sky一书,全新的内容,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顿时来了兴趣。In the sky 一书分为 The sky;At night;The sun;Day and night;Stars;Planets;On the moon;Into space等部分。课堂上,笔者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接着通过3分钟阅读让学生感知文本的大致内容,再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组建阅读小组,每组自主决定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2.关联文本,延伸阅读网络。

阅读的材料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重其与其他阅读材料之间的关联,这样可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网络和视界。仍以In the sky的阅读为例,当学生读到Planets部分时,有学生对太阳系的各大星系感兴趣,有学生想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原因,有的想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生物……根据不同的问题,笔者一方面请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有关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又为其推荐了相关非故事类文本,以供学生阅读学习。如此,文本便像掷入阅读水潭的石子一样,让学生的阅读如涟漪般荡开去,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量不断积累。

二、以非故事文本的特征为基点,设计阅读活动

非故事类文本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描写细节、阐释原因,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考虑非故事类文本的特征,应关注阅读该文本后,学生获得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而非完成简单的语言任务。

1.借助KWL表格,把握学习方向。

KWL是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KWL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Know,我知道些什么;Want,我想知道些什么;Learned,阅读后我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我需要知道。教师基于KWL设计阅读单,能让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

在阅读绘本The Solar System之前,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围绕该主题进行自主阅读,并按要求填写表1。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共同探讨碰到的问题。除了阅读目标文本之外,各阅读小组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网搜索资料,寻找答案。

表1

KWL阅读法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设置读懂字、词、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目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加大阅读量,获取更多的知识。

2.建立阅读小组,培养合作意识。

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由文本介绍、阅读讨论、反馈分享三个部分组成。在文本介绍环节中,教师可采用微课的形式,通过视频对文本背景知识、结构及阅读策略进行介绍,也可由教师自己介绍该文本的相关情况。介绍后,学生交流与文本相关的已学知识并迅速浏览整个作品,把握文本大意。接着,学生进入自主阅读和讨论环节,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阅读策略指导。课尾需要进行的是当堂反馈与分享环节,学生介绍阅读后的收获,有助于检验其阅读情况并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

3.巧用概念图,提升思维品质。

非故事类文本主要用于描述细节、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等,句子之间往往是通过重复、同义、反义、互补等语义关系连接起来的。理解这类文本的关键在于把握文本的组织结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总结了常见的文本结构:描述特征、问题与对策、分类阐释、以时间顺序记叙事件、比较与对照、原因与结果(见图1)。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结构图弄清文本是哪种结构,然后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重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图1)

三、以阅读素养提升为纲,优化阅读评价

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所以阅读评价应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对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阅读能力包括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文化意识等。结合非故事类文本阅读的特点,评价前,教师应该思考文本阅读可以为学生带来怎样的收获,提高哪些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量规。

阅读图表类文本时,阅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信息检索提取能力,包括图表理解能力、信息定位检索能力和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对图表理解能力的评价包括能根据文本的标题、图例等快速提取表层信息,能明白图表中包含的各类信息的含义,能了解图表的不同结构及其意义;对信息定位检索能力的评价包括能定位所需信息在文本中的位置,能根据目的检索出基本信息。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包括能根据特定目的找到信息、分析信息,能区分所需信息和干扰信息。

阅读科普类文章时,教师应对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等进行评价。对逻辑判断能力的评价包括能综合文字、图片等各类信息展开逻辑判断;对推理能力的评价包括能够按照一定标准将同类信息归类,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评价包括能发现并概括不同文本信息的共同特点,能够归纳总结同类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态度倾向等。

2.对阅读品格进行评价。

阅读品格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对阅读品格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这两种方式。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一段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频率、阅读时间、自我评价和阅读体验,在方式上侧重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课堂纪录,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参与情况、同伴沟通和合作能力,在方式上侧重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

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获取和阅读兴趣维持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相较于故事类文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非故事类文本,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文本、解读这类文本并发展他们阅读该类文本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故事类文本评价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多维阅读》
故事类文本复述策略的研究
歇后语知多少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