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全省各地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在屏幕上,14 类从业企业的资质审核审批、16 类从业人员的资格办理、10 类省外入川企业的信息登记、工程建设12 个主要环节的监管服务数据一览无遗。
乘“放改服”改革的东风,四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风起云涌,省政府发布《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把这一改革进程推向了浪尖,以省长尹力为组长、副省长杨洪波为副组长的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挂帅出征,沙场点兵,众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者威风凛凛奔赴改革战场……
因为“九个大盖帽,忽悠一个破草帽”,倒逼审批“瘦身”。
因为“百姓申请报告要盖‘百章图’”,倒逼审批“瘦身”。
因为“政出多门,导致审批乱云飞渡”,倒逼审批“瘦身”。
怎么“瘦身”?四川“五化”并举,割去“赘肉”。
“细化”。全面梳理工程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事项、其它行政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最细、易懂、好办”的原则,清理了82 项,涉及“减、放、并、转、调”的审批事项共71 项,占比87%,编制了2249 个事项目录清单,将全省住建系统39 项行政许可事项细化为164 个一级子项和1503 个办理项,逐一录入法律依据、申请材料、审查要点、办理流程,形成了全省统一的办事指南,确保群众能够快速、准确查找到所办事项和提交材料,方便群众办事。
“简化”。依法依规清理权力事项,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授权必须为”的原则,组织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行权事项由最初的512 项精减为现在的307 项。广安市将财政投融资项目的审批事项由原来的95 项精简至56 项,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事项由原来的75 项精简至45 项,并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明确行政权力名称、行为种类、职权主体、职权依据、办理责任、风险防控点位等内容,做到了照章履权。同时,精简申报资料41 个,减少重复收件13 项,项目报建到施工许可办理由原来的135 个工作日缩减为55 个工作日,施工许可审批由15 个工作日缩减为9 个工作日,一个建设项目从报建到竣工投入使用,只需往返1 次就可完成相关手续办理。
优化。中介服务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是优化营商环境重中之重。中介服务时间占项目立项至开工阶段用时的60%以上,中介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制约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的关键因素,制约了项目的推进发展。为优化中介服务,成都市利用“互联网+”,建成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大厅,构建“中介超市”,将涉及工程建设的27 类中介服务事项、895 家中介机构纳入网上透明监管,对中介服务实施全过程监管,实现选取中介机构“一站式”交易服务,为项目审批减负清障,进一步解决审批难、落地难的瓶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全流程压缩到90 个工作日以内。
“固化”。按照行权环节尽可能简、运行流程尽可能优、行政效能尽可能高的标准,绘制307 项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和固化运行流程,设置风险点和监察点,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行使,在程序的轨道上运行,防止各类行权风险发生。
“量化”。对各类行权事项编码、运行流程、运行环节、自由裁量、节点责任、廉政风险防控点、监察点以及表单数据项等实现“八统一”。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将审批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员,政策法规机构负责确定权力清单,各业务处室负责行权流程图绘制和事项录入,各处室负责人是本部门行权第一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按时完成行政权力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互联网+行政审批”,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联心桥”,网聚民众,“五通巴蜀”乘“云”而去,即网络通、数据通、系统通、服务通、业务通”,实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务创新,“一号、一窗、一网”为群众办事开辟了方便之门。
群众申办事项“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材料。
政务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就近能办、同城互办、异地联办。
多种渠道服务“一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
“互联网+政务”,让服务充满创意与惊喜。形成“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的信息化服务新局面,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参与多样化、支撑信息化的新格局。无论是基础设施层,还是数据层;也无论是服务层,还是应用层;亦或是用户层,层层相连,人人都是一个“端口”,随时随地信息共享,一网织出民生情,一键敲开方便门。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调研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穿越时空,天地呼应,聚焦火热的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应用现场,登陆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全省各地工程建设项目悉数呈现在屏幕上,14 类从业企业的资质审核审批、16 类从业人员的资格办理、10 类省外入川企业的信息登记、工程建设12 个主要环节的监管服务数据一览无遗。截止目前,全省应用住房城乡建设化大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310 余万件,实现“审批不见面”“服务零距离”。
鼠标动动,万事畅通,工作因信息化而便捷,生活因信息化而丰富,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悦。
感觉最为愉悦的是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国办《四川巧用“实名制+大数据”破解拖欠工资问题》的文稿引起各地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困扰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不仅严重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四川住建厅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机制,在德阳市创新推进建筑业“实名制+大数据”建设,应用建筑工人管理信息平台,采集建筑工人和建筑工地信息,通过生物识别、门禁闸机刷卡考勤、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工人工资银行联网代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劳务用工规范化、智慧化管理,2017年以来该市未发生一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仅是巧用大数据破解拖欠工资问题,而且企业在办理资质证书等方面,过去至少跑3 次,现在最多跑1 次,或一次都不跑,按时办结率100%,提速90%以上。数据网上跑,百姓少跑路,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川省住建厅厅长张正红说:“全厅307项行政权力项,构成了我厅权重责大,运用‘一套机制’规范审批权力运行,形成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筑牢权力监督的制度之堡垒,防止权力突破制度笼子,保证权力运行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和不到位。对此,我们‘四管齐下’,成效斐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右2)在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调研
一是铺设依法用权轨道。住建厅以“健全网上行权为抓手,制定出台《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管理办法》和《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监察平台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立网上行权的工作机制、职能职责和监督保障,为网上行权法制化、常态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筑牢防腐治权篱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307 项行政权力,从接受申请、立案受理到办结,全过程在行权平台上完成,行权过程全程留痕,记录权力运行轨迹和各层级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杜绝了权力网外运行、不按流程运行、超越时限运行等问题,并置于“阳光”下监督,建立健全“电子监督AB 角、电子督办、风险预警、回复撤销、定期抽查”等监督体系,若网上行权过程出现预(报)警情形,则由监察人员进行电子监察,分类督办,限时办结,有效解决了审批不完善、不协调、不透明的问题。
三是构建依法理政堡垒。严格网上行权执纪问责,针对办件单位回复督办的质量和时限,建立分类处置问责机制,落实审批责任追究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及权力和责任统一的原则,明确审批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和评估评价机制,按照每项任务要求的时间节点,督办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要抓好“减、放、并、转、调”、“一张蓝图”、“一个系统”、并联审批机制建立等对改革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关键任务的督办落实,对推进滞后的部门,则发出督办通知,限时办结,定期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对工作推动不力、影响改革进程、未按时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以铁的纪律防止权力越轨越界。
四是开通审批改革曝光台。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及时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文件和措施,让办事企业和单位及时了解相关办事程序和要求,并及时公开进度、成效,接受市场主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