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如梦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写真

2019-08-20 10:2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

立“智”兴川,众“智”成城,如今,四川13 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如星火燎原向巴山蜀水蔓延,似百花争艳而绚丽多彩,似百舸争流而浩浩荡荡。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右16)等领导与30 个最佳实践单位合影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右3)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调研→

从“梦寐以求”到“梦想成真”,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从“0”开始创新创业,十年磨一剑,终成正果。2018年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上,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全国71 个部门、37 个地方征集的147 个最佳实践成果案例中脱颖而出,经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评审,被遴选为30 个佼佼者之一,成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四川省的唯一入选者。

如此殊誉,并非孤本。

她敢为人先,既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数字化城管平台,还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平台。

她云蒸霞蔚,直上“云端”摘桂冠,先后获得6 个大奖,其中:国家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各1个,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 个。

她殚精竭虑,主编并发布8 部四川省地方标准,参编并发布5 部国家标准,取得16 项软件著作权和1 项发明专利,出版信息化专著3部、共计85 万字。

她芳香四溢,先后在宁波、洛阳、成都、昆明、哈尔滨、呼和浩特、厦门、杭州、苏州、太原、广州、重庆、长沙、张掖等地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经验交流会上出彩。

从许许多多中国第一到中国样本,从四川“网星”到中国“范儿”,这一系列的成果显示,网事如梦(以下简称“网梦”),耐人寻味。

网梦在奋进中陶醉

激情燃烧的岁月,四川建设人激情拥抱“互联网+”,形成全省统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省市县通用的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体系,达成“数据一个库、管理一张网、监管一条线、呈现一张图”的信息化成果。

那引人入胜的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由186 个子信息系统构成的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大平台;那浩如烟海的72,923 家从业企业、3,753,581 名从业人员、192,616 个工程项目、314,326 条信用信息、10,921,626 个城市管理、910,223,815 条房地产市场、1,994,374 户农村住房和132,939 条公共服务资源等基础信息组成的8 大基础数据库;那资源充分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共享平台;那特色鲜明的四川建设微博、微信、微门户;还有那省市县通用,已在线办理行权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1310 余万件的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电子政务平台……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参观新材料展示

这一个个系统,一行行数据,一条条信息,就是一首首欢歌,一曲曲音乐,一幅幅画卷。决策层、执行者与服务对象信息对称,网上网下联手,服务无处不在,既为主管部门实施科学决策、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市场监管服务、网上办公、信息发布、统计分析等提供政务服务平台,又为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提供服务平台;既为政府、社会、企业交流沟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又为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供展示平台;还为数字建筑、数字房产、数字城管、地下管线、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搭建起“英雄用武”之舞台。

在这个“英雄用武”的舞台上,一幕幕“互联网+住房城乡建设”的“大戏”栩栩如生。

最是动人心弦的是中铁第二研究设计院,该院负责人说“我们激情拥抱‘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设计的实物总长度超过赤道周长一倍,钻探相当于钻透了1300 多座珠穆朗玛峰,测绘总长度可以贯穿地球南北极”。这组闪光数字的背后是浙宁、武广、福夏、成渝、成昆、成西等数十条代表当今中国铁路界最高水平的勘测设计杰作,而最具象征意义的项目,莫过于遂渝铁路无渣轨道,她是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渣干线,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重大突破。该项目的实施,为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的1.6 公里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极其显著,“遂渝无碴轨道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因此而力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信息化应用现场会

中铁第二研究设计院仅是四川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应用成果的一个缩影。

网梦在民生中香甜

信息化的浪潮扑面而来,不可抵挡的让人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无论互联网+的终端是什么,最终+的都是人。

由此,四川建设信息化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之魂,运用互联网技术架起政府与群众联心桥,网聚民众,活力迸发。

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每天35 万多人次页面访问量的盛况中,足见其人气之旺、用户之多、网事之兴。

穿越时空,天地呼应。让我们把镜头拉向住房城乡建设厅大数据中心,聚焦火热的信息化应用现场。

鼠标点击,打开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一体化平台,全省各地工程建设项目悉数呈现在屏幕上,选择任何一个项目,从所在位置到五方责任主体,从技术人员到建筑机械等信息应有尽有,一览无余。

在“四川建设信息化应用”专栏,进入“我要办”“我要查”“我要看”“我要问”等子栏目,企业资质、人员资格、项目选址、用地规划、用地许可、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项目报建、招标控制价备案、中标备案、合同备案、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竣工备案、市场行为等事项可全程网上办理,办事咨询键对键,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按键,办事爽快”已成现实。

在住房城乡建设数据中心,打开数据分析页面,点击“造价管理”模块,月度工程造价指数信息逐一呈现,14 类1421 种材料价格、24 类47 种人工劳务价格、13 类23 种周转材料、机械租赁价格、9 大类建筑工程经济指标等数据实时发布,数据分析的各类图表,一个个饼状图、柱状图、拆线图、周线图,显示着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的变化和趋势,成为各方主体决策的重要依据。

考察省级数字城管监管指挥大厅

在灾后重建中,应用四川建设信息化建设成果,实时发布5.12 汶川、4.20 芦山、8.8 九寨沟等地震灾后重建的项目计划、形象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参建单位信用等信息,提供决策支持,丰富监管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助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的出色完成。

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四川建设信息化成果,实现建设工地施工安全、监理人员在位、超重设备状态、施工人员上岗等情况的可视化管理,创新了监管方式,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从程序监管向过程监管、向现场监管的转变,如此施工现场可视化、两场联动信息化,倍受各方青睐。

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四川建设信息化成果,把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叠加建设项目模型、规划设计模型,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规范性、美观性,确立现代城市形态,高端城市业态,特色城市文态,优美城市生态。于是,一个个产业之城、大美之城、宜居之城、财富之城、创业之城,崛起在巴蜀大地

“云端”相连,“智”蜀兴川。全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项目、企业、人员、信用等信息实时呈现,“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24 小时不间断共享,人们感到如虎添翼般的惬意。

网梦在城管中瑰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

何谓“天府之国”?无疑是钟灵毓秀,环境如天堂般美丽,

上有天堂,下有天府。那么四川是如何打造现代化的人间天堂?

从“四川省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中,找到了答案。

她横空出世便魅力无穷。

她出彩中国便名声远播。

她峥嵘巴蜀便风姿绰约。

她是全国第一个建成并持续运行的省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是省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样本,她因此而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和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当她显山露水在13 朝古都洛阳,在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在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在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其变幻莫测的蓝天飞“云”令人神往。

她网络化的布局,一蹴而就。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整合全省城市管理资源,以及网络、视频监控、呼叫中心、基础数据、语音热线等资源,建立管理到位、协调到位、指挥到位、执行到位的全省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管体系,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和新机制,全面提升巴山蜀水环境综合治理效能。

她精细化的管理,一板三眼。全省数字化城管运行数据在时间、空间、来源、类型等多维度上关联,通过分析挖掘,形成城市管理案件来源、分类、区域、变化趋势、环比同比、专项统计等分析结果,从展现“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的数据统计,到探究“为什么发生”的数据钻取和“将要发生什么”的数据预测,为全省城市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她智能化的操控,一目了然。全省城市管理人员、设备、车辆、案件办理、应急管理、考核评价、行业监管等业务数据分析和预测结果,通过多种可视化手段和电子地图综合展现,城市管理数据的价值在一幅幅生动的柱状图、饼状图、拆线图、堆积图、热力图中多维度展现,助力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直观掌握全省城市管理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决策和监管服务工作。

她人性化的机制,一网情深。无论是基础设施层,还是数据层;也无论是服务层,还是应用层;亦或是用户层,层层相连,人人都是一个“端口”,随时随地相连,一网织出民生情,一键敲开方便门。

在这个神奇缥缈的信息平台上,既管得宽,又管得细,还管得严。

所谓管得宽,是指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为目标的“数字城市管理”新模式,实施集聚全省197 类城市管理问题数据,整合各地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等信息资源、共享“天地图·四川”地理信息数据,多维度分析城市管理问题的来源、分类、区域等,深度挖掘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等动态数据,全面提升城管质量。

所谓管得细,是指信息系统“全面集成,动态更新”,在网格化管理方式上组成“视频监控、车载监控、单兵监控、公众监督”四元管理,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城市治理合力,城市管理向“科学管、智慧管、精细管、实效管”迈进。

所谓管得严,是指采取实施改革强管、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实施建设强管、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实施共享强管、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等强管措施,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省级高位监管考评机制和问题发现机制,对各类问题实行“零容忍”,依法治理。

以成都市为例,“数字化城管”在这里大显神通。

2016年亚州开发银行对中国33 座城市环境“宜居性”和综合管理指数进行评比时,成都市排名第一。

这排名第一的背后是什么?

答案在这里,12年前世界顶级科技企业英特尔落户成都后,又迎来一次里程碑的历史性跨越,IBM 与四川中星科技成立全球智慧城市联合研发中心,其总部落户成都,主要研究POWER 高端服务器的核心芯片技术。成都从此有了自主可控的世界级的“脑”与“芯”,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考察成都数字城管

正是这世界级的“脑”和“芯”,使成都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与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两大经验:

一是不断拓展数字化城管功能,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全移动、全感知、全物联、全景化”为方向,推进“互联网+城市管理”。

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向智能型、智慧型城管发展,用“芯”实施“五化”。即是:

工作模式移动化。升级改造信息系统,优化原有9 大基础子系统55 个功能点,提升原有的8 个拓展应用子系统43 个功能点,新增47个功能点,开发门前三包、井盖管理、广告管理、环卫管理等专项业务子系统,实现了业务管理全覆盖;首创全移动工作模式,依托市政务云搭建数字城管“智云平台”,应用“互联网+”打破运营商信息壁垒和网络限制,让各级各岗位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登录系统办理案件,并通过系统反馈处理结果,实现数字城管终端设备从传统桌面终端转变为移动终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移动化、快捷化,进一步提升“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的能力。

协同配合网络化。规范协同平台运行、考核各协同单位每日在线情况和协同效能。建立网络协同、现场协同和会议协同相结合 “高位协同”工作新机制,构建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牵头、权属单位落实”的问题处置责任体系,通过线上“市级网络协同平台”和线下市级领导组织联席会议等方式,对权属不清或难以派遣的案件进行权属确认后再派遣,有效解决数字城管问题权属不清、派遣困难、推诿扯皮、处置超期、过期不管等疑难杂症,2018年协同平台解决疑难案件470 多起,打破了数字城管城乡二元化管理,实现了协同配合网络化。

巡查监管常态化。强化高位监管,按照城市管理白天和晚上一个样,平时和节假日一个样的要求,将成都数字化城管监管机制由原来的“朝九晚八”、节假日三分之一人员上岗,调整为“朝八晚九”、节假日按工作日正常监管,有效覆盖了城市综合问题高发时段,确保了全时段监管,实现系统运行不间断和巡查监管常态化。

信息采集市场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采购3 家信息采集公司,建立了由235 人组成的市级数字城管监督考评员队伍,配备6 台车载视频信息采集车,以服务外包方式,完成了市级数字城管平台操作员用工制度改革。

数据挖掘深度化。结合城市管理领域重点任务、专项工作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城郊结合部市容环境及秩序、城市共享单车、雾霾重污染天气影响因素、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城区LED 广告及招牌等专项普查和专项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形成监管报告,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网梦在跨越中闪亮

在春风春雨润心田的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刘先林带着春天的温暖和香色考察了“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高度评价该平台“综合性和一体化属全国领先”。

院士如此叫好,燃起了四川住建厅信息化跨越发展的腾腾火焰。

四川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在蓉召开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左2)在成都检查施工安全生产工作

“跨越”体现在信息平台建设上革故鼎新,由传统技术向前沿技术发展,形成多维立体的信息化体系。

“跨越”体现在信息平台应用上突出效能,由系统开发向深化应用发展,形成开放融合的信息化体系。

“跨越”体现信息平台拓展上数据驱动,由数据采集向挖掘分析发展,形成服务决策的信息化体系。

“跨越”体现在信息平台安全上注重健壮,由功能实现向稳定运行发展,形成安全可靠的信息化体系。

“跨越”体现在信息平台发展上立足长远,由服务当前向支撑未来发展,形成适度超前的信息化体系。

如此“五大跨越”,犹如弹奏起美妙动听的“五弦琴”,出神入化,扣人心弦。把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地理、三维建模、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视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通过6 大途径,在“跨越”路上奋进。

通过共享“天地图·四川”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全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全行业管理对象的空间定位、分析、展示提供实时有效准确的地图服务支撑。

通过整合全省三维地下管线空间数据,建设全省城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镇地上地下一体化监管,全面提升城镇地下管线的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应用北斗星高精度定位技术,建设安全监测服务平台,为一些高密度、高速度、超出环境负荷能力的建成区以及地震断裂带、沉降严重地区的建筑物,提供沉降监测、移位监测、施工质量与安全检查、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机械安全控制等服务。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建筑工地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督人员在施工现场上报相关信息、打印和发放并确认执法处罚通知单,同时向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动态监督信息。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开发建筑工地人脸识别认证平台,实现工地出入人员的有效识别和登记,强化施工现场各岗位人员管理,解决“非法转包”“甩手掌拒”等弊病。

通过应用全省城市管理、建筑工地、风景名胜区等视频资源,结合建筑机械及扬尘、噪音监控等物联网资源,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监管指挥大厅,实现对全省城市管理、施工现场、污水垃圾处理的在线监管和指挥调度。

“六大通过”,使全省住房城乡领域实现了“三个突破”,既突破传统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变管理业务分散在多科室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为跨科室统一指挥协调和评估考核的管理体制;又突破传统的建设行政管理办法,变滞后式、突击式、运动式管理为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还突破传统的建设行政管理手段,变手工条式管理为信息化协调管理,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为奋进的四川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网梦”,在创新中腾飞

腾飞靠什么?

四川省委提出“走出内陆盆地,迈向发展高地”的方针,从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到开启“互联网+”行动计划;从组织“光网四川”建设到“数字四川”的飞速发展,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在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在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在绵阳科技城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在成都高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德阳列入创新驱动示范市,这些中央重大支持政策,为四川科技创新、抢占现代化新高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科技是智慧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绵阳腾飞的亮点就体现在科技创新上。

作为国家科技城的绵阳,既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基地,又是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家庭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北斗星导航产业区域综合示范项目、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天府新区

国家使命,是时代的担当。

试点示范,是责任的诠释。

绵阳以顶层设计、统筹统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或完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或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在普及的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或建立城区治安防范视频监控系统,融合发展;或搭建现代远程网络服务体系,让民众共享云端生活。并在北斗星区域综合示范中,通过部、省、市、企共建,在社会、家庭、技术、产品四个关键维度上取得重大飞跃。

飞跃,是绵阳人的魅力所在,城区人口109 万中科技人员达21 万人之多,平均每3 天就有1 项专利在这里成功转化,走向市场,年产值突破千亿元,以科技创新闻名的绵阳,正在吸引全球高端产业目光,IBM、文思海辉、长虹等3 家公司签订协议,在绵阳科技城共建IBM 大中华区的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这一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科技绵阳”插上腾飞翅膀,还力争将服务能力拓展到整个西部和全中国,成为全球大数据中的一个典范。

科技创新展翅腾飞的另一个范例当是天府新区。

这是四川省贯彻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落实《成渝经济区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在与时俱进的战鼓声中,天府新区奏响时代最强音,她规划面积1578 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2 倍,涉及2 市、7 县(市、区)、37 个乡(镇)。

她启航于2011年岁末,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150 个规模项目同时破土动工。3年过去,千日悠悠,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图景正一步步走进现实。她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拥有极强的吸附力,吸引着投资、产业和人才,承载着当下轰轰烈烈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她承载的是梦想,秉承的是创新,经历的是幸福,其独特魅力正在显现,也在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中国西部。难怪,世界500 强企业纷纷抢滩这块风水宝地,截至2017年底302家企业落户天府新区或成都市。

创新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四川人的座佑铭,在立“智”兴川的一个个战场上,影响最深的当是靠创新破解了“世界难题”。

十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几乎毁掉半个四川,当时西方媒体不相信川人在恢复重建中能破解这道“世界大难题”。

不期而至的灾难,把川人推到了命运抉择的最前台,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发展,立“智”兴川。成功组织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千家规划设计单位,万名规划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的规划大会战,有效集中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智慧,完成了39 个重灾县(市、区)、702个镇乡、2197 个村庄的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全域覆盖、层次完整的规划体系,保证了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今天 ,当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看到的是崭新家园,感受到的是盎然生机。

“只有亲自来到灾区,才能读懂‘奇迹’的含义”。韩国记者张宝森的感叹,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是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在“世界性难题”面前,短短3年时间,四川就创造了人类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史上的伟大奇迹。

一位哲人曾说过“伟大的智慧一旦和伟大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就会像火种一样迅速燎原于人们心中,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

北川县新县城瞩目世界,就是伟大智慧与伟大实践结合的典范。作为地震灾后重建的新县城,是全国规划层次最高、建设速度最快、建设人员最多、施工难度最大、建筑民族化与现代化整合最好的县城。穿过“风雨廊桥”,行走在这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环境里,谁都会惊叹:这是一座从废墟上竖起的丰碑,一部振奋国人发愤图强的活教材,一首感动世界的赞歌。

从北川到汶川,置身于水磨镇,映入眼帘的宛若一幅水墨山水画铺展,新修成的禅寿老街店铺林立,雕花木门恢复了明清风韵,青山绿水间鲜活地再现《清明上河图》现代版。当之无愧地获得联合国“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布朗高度评价说“水磨镇是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

用伟大的智慧和伟大的实践创造的奇迹是动人心弦的。“东汽”浴火重生再次表明,恢复重建,实际是最高水平的建设和创新,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地震使厂区成为废墟,然而在建设者的科学谋略下,另辟蹊径,延绵十里的蓝色大工厂一年之间便拔地而起,遭受重创的“东汽”在异地迁建后焕发生机,产值突破200亿元,是震前的一倍,风电、核电、太阳能等领域跻身国际一流。

网梦在转型中升华

四川城乡建设信息化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是2015年“四川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公开共享平台”被列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示范工程。

作为建筑行业的范儿,过去的辉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在信息化与工业化“双加速”时期,再续辉煌?

以建筑业为例,虽然占全省地方税收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建成“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后,将全省19 万多个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环节在网上运行,在“互联网+”的行动中,实现了“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然而,传统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能耗过高、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常态”,像建筑业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和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要继续实现平稳平衡健康发展,亟待转变发展方式,向“精益、智慧、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技术、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新跨越。

新的使命召唤着四川建筑必须要在转型中升华,在转型中脱胎换骨。

第三届海绵城市建设与地下综合管廊技术论坛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始建于1950年5月,国有大型建筑集团企业,省建筑行业龙头老大——“华西集团”发挥了带头羊作用,从三方面砥砺前行:

一是建造过程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改变各方主体信息交互方式,优化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浪费,落实环境保护,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建造过程向以“精准建造”为关键,“绿色建造”为引领的方向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基地

二是运营方式转型升级。通过科技手段和低碳、集约的运营机制,向“智慧、低碳、集约”方向全面升级。

三是建筑产品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绿色、安全”的建筑产品。

“华西集团”通过三个转型升级,淘汰了落后产能,拓展了发展空间,先后在20 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凭着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营业收入突破500 亿元大关,跻身ENR 中国承包商企业前10 名,华西人志在高远,追求卓越,正趁“一带一路”的机遇,努力打造“千亿华西”。

被誉为转型升级的“明星”是遂宁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遂宁市“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的形象引人入胜,该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理念,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依托,做实“西部水都”城市名片,为遂宁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遂宁海绵城市试点范围由市中心城区、河东新区和圣莲岛3 个片区组成,构成“山、水、城”三位一体的景观风貌特色以及沿街绿化、河流综合大面积开阔绿地的布局,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序列,塑造“水抱城、城依山”的总体空间环境,并以“山、水”为背景,布局290 个项目,包括绿色屋顶、地面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蓄集利用、水系治理以及雨污分流改造、内涝防治等建设与改造工程,涵盖了“渗、滞、蓄、净、用、排”六大类型的海绵城市功能。有效提升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和释水功能,让水与城的关系变得更有“弹性”、更具活力,释放遂宁水都新魅力。

2018年4月,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年度绩效考评及现场复核中,遂宁以一般难以达成的“遂宁速度”,以及既有小区改造、既有道路改造等方面进行的“遂宁创新”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遂宁海绵城市图示

智慧城市建设在巴蜀大地龙腾虎跃,群雄逐鹿的是各智慧城市的展“智”腾飞,从嘉陵江流域到金沙江畔,从盆周山区到成都平原,东南西北,智慧派对,风姿绰约。

在川东的广安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的交通优势,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树立“小平故里行、广安欢乐游”旅游品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文化,红色旅游独树一帜。

在川南的泸州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与当今世界信息化领域的翘楚联姻,共同实施“互联网+数字泸州”战略,城乡建设子政务云平台、数字泸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房地产市场信息平台等多个惠民信息系统,为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川西的雅安市,2013年4月20日,一场7.0 级强烈地震使美丽的雅安面目全非。穿越灾难,恢复重建,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雅安,确立了“智慧重建雅安”方针,建设“西部云谷”云计算中心是开场好戏,打造一个从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云计算产业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共享平台,打造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政务云、行业云、应用云、教育云、医疗云等国家级应用示范基地,带动云后台、云终端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云谷雅安”以崭新的面容重新崛起。

智慧社区现场会

在川北的德阳市,信息化建设匠心独运,通过“三个实现” “三个创新” “三个跨越”,即“3+3+3 模式”,实现“云”与“端”相联,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建设行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滞后、职能交叉、管理被动、效能低下”等难题。

在成都平原的温江区,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国际化卫星城”为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创新改革开放之城、三医融合产业之城、便捷高效畅通之城、天蓝地绿亲水之城、文明和谐幸福之城”,合纵连横,开启智慧温江新时代。

智慧之花还盛开在雪域高原的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汶川8.0 级特大地震,惨死空前,几乎毁了汶川。汶川坚强挺立,崛起危难,吸引全国各大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风格各异的“智慧庄园”,打造水磨仁吉喜目谷、克格巴布纳等“7+1”生态经济庄园,产业型与康老型旅游型生态经济庄园“双模驱动”新模式,如今,灾区变景区,新村融入山水田园风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新城镇拔地而起,成为雪域高原一颗耀眼的明珠。

立“智”兴川,众“智”成城,如今,四川13 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如星火燎原向巴山蜀水蔓延,似百花争艳而绚丽多彩,似百舸争流而浩浩荡荡。

网梦在突破中峥嵘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具有涉及行业多,工作范围广,信息资源丰富,业务流程复杂,行业间协同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需要在问题中突破,在困难中克坚,四川建设信息化着力从“五个一”突围,即:构建“一张网”,激活“一条龙”,搭起“一座桥”,坚持“一标准”,下好“一盘棋”。

构建“一张网”,就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从坚持统筹集约发展,从抓规划统编、标准统一、平台统建、系统共生、数据同源、信息共享入手,编制《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信息化5年规划》《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信息化3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数据生产、数据加工、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的清晰链条,实现信息采集、信息清洗、信息分类、信息应用等环节的精细化与规范化,为信息资源的一致性和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提供保证。

激活“一条龙”,就是解决办事“繁杂”问题。通过“一条龙”服务,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城乡建设业务等在线办理,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办理网络化,各类证书办理电子化,群众办事 “最多跑一趟”或“一趟不用跑”。

搭起“一座桥”,就是解决相互“脱节”问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落实“四个结合”举措,即:信息化建设与服务行业发展结合,紧贴发展大势,聚焦中心工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做大做强建筑业提供支撑;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确定每年信息化工作重点,年年形成信息化建设成果;持续建设与深化应用结合,以应用促建设,在应用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规划引领与完善机制结合,在规划框架内开发应用系统,确保建设一个应用一个,有序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

坚持“一标准”,就是解决整合“断层”问题。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建平台、分步实施,持续推进”的方针,建设全省统一的省市县通用的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大平台,省厅开发、集中部署,物理集中、逻辑分散,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编制四川省建设信息化技术标准和技术导则,先后编制并发布了《四川省工程建设从业企业、从业人员资源信息数据标准》《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础数据标准》《四川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四川省房地产市场信息平台技术标准》《四川省城镇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定》等七个四川省地方标准,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根本遵循。

全省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培训会在蓉举行

全省建筑企业资质标准宣贯及行政审批新系统操作培训会举行

下好“一盘棋”,就是解决相互之间“扯皮”的问题。以地下管线为例,地下管线建设状况令人堪忧,一是规划缺失,地下施工不规范,街道“开膛破肚”致使面目全非,丑陋不堪;二是“乱象”丛生,由于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30 多个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敷设在地下的各种管线重叠交错,杂乱无序,纠纷不断,违法违章的事件频发。针对如此乱象,四川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从三个方面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一是推进地下空间“多规合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涉及各类地下管线、地铁、还涉及人防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等,涉及的行业领域多、产权主体多、管理部门多、各类专业规划多。因此,要以先进的规划理念为导向,在地下空间规划引领下,协调管廊等地下设施布局。省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方针,统筹好地上地下、建设与管理、当前与长远等各方面的关系,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吸取过去地上规划未实行“多规合一”的教训,主动作为,少留遗憾,避免了地下“规划打架”。

二是建立地下管廊“三统筹制度”。由全省各级住建部门牵头建章立制,实施年度挖掘计划会签制、重点项目联合审批制、管线开挖许可制。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交委、城管委、水务部门、规划部门)的管线管理职能进行梳理和优化,从审批环节上杜绝“多头管理”乱象。

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调研行政审批工作

三是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省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化监管”,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信息技术,服务地下管网的建设规划、营运监管、环境监测、突发事件处理、市政工程建设等工作开展,实现地下管线的动态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地下管线应急防灾能力,成为保障城镇生命线安全运行的护身符。

网梦在行权中威武

2016年冬天的成都寒风阵阵,然而,省政府在住建厅召开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工作现场会”却热气腾腾,随着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的徐徐展开,游走于“行权平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快意兴奋不已,“网上行权,守住风险点,筑牢防火墙,让政务服务如鱼得水”,与会者由衷发出如此感叹。

网上行权明镜高悬,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两位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对住建厅网上行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纷纷点赞“住房城乡建设厅盯紧权力运行,为我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和良好政治生态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

其宝贵经验,体现在法制化上,它为廉政强了“身”。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307 项行政权力,从接受申请、立案受理到办结,全过程在行权平台完成,行权过程全程留痕,充分反映权力运行轨迹和各层级岗位职责,杜绝了权力网外运行、不按流程运行、超越时限运行等情况,并置于“阳光”下监督,建立健全“电子监督AB 角、电子督办、风险预警、回复撤销、定期抽查”等监督体系,若网上行权过程出现预(报)警情形,则由监察人员进行电子监察,分类督办,限时办结。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左4)调研

其宝贵经验,体现在规范化上,它为机关解了“绊”。面对行权部门纷繁复杂的权力,易发生乱用滥用权力等问题,如此规范用权至为关键。按照行权环节尽可能简、运行流程尽可能优、行政效能尽可能高的标准,坚持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原则,对307 项行政权力编制了行政权力运行图,规范和固化运行流程,设置风险点和观察点,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行使,在程序的轨道上运行,防止各类风险发生。

其宝贵经验,体现在人性化上,它为群众松了“绑”。“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以服务人民为最终目标”。四川住房城乡建设厅网上行权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网聚民众,服务大众。让服务充满创意和惊喜,人们坐在家里,足不出户,鼠标动动,万事畅通,工作因信息化而便捷,生活因信息化而丰富,人们感到由衷的幸福。

如今,网上行权似鲜花灿烂全川。

这“花”,在德阳市盛开,该市依托互联网+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为民服务办实事,形成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城管执法新格局,推行由“单一执法”向管理服务转变,从“执法者”向“服务者”延伸,变“硬性执法”为“情感管理”,赢得市民的广泛赞誉。

这“花”,在凉山州绽放。该州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推动行权创新,紧扣“三个环节”推动“三个转变”,即理清执法职能,推动“权责不一”向“权责统一”转变;整合执法机构,推动“职权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执法重心下移,推动“管不着”向“管到位”转变,有效破解了执法工作中的难题。

这“花”,在绵阳市芳香。该市在网上行权中,以标本兼治为手段,进一步提升网上执法能力,既以美化城市为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容貌秩序;又以城市洁净为目标,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既以环保长效机制为目的,举一反三开展整治;又以服务民众为根本,畅通民生政务服务互动渠道,使行政权力真正接地气,顺民气。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参观智能检测设备

这“花”,在自贡市绚丽,该市以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执法队伍为目标,狠抓队伍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大力推行“721”工作法、着力规范执法行为,采取第三方监督方式,全时段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倒逼执法责任落实,严格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等6 项制度,执法队伍形象不断提升。

这“花”,在广安市吐艳,该市厘清边界,综合执法,建立“大执法”模式。明确市、县两级全面执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具体范围,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环保、工商、水务、食品、医药、监察等领域部分行政处罚权,权责清单从182 项目增加到490 项,成为网上行权的一大“亮点”。

网梦在新时代高歌

新时代,四川住建厅信息化迎来“两大机会”:

机会一:在四川高端产业继IBM 落户成都后,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世界IT 企业密集赴川投资建厂,被称之为世界“IT”西迁。如今,全球20%的电脑在成都制造,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成都测试,70%的IPAD 在成都生产,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成为世界级的IT 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在这逼人也催人的信息化浪潮下,四川住建厅紧紧抓住“世界机会”,继“网”开来启新程,迈向世界新高地。

机会二:2018年4月,在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荣获“首届数字中国最佳范例”载誉归来后,四川住建厅紧紧抓住“中国机会”,盛名之下无虚名,继往开来启新程。

继“网”开来启新程,四川从四个方面按下“快行键”,驶向“高速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樊晟调研建筑材料

在平台建设上创“新”。紧跟发展大势,构建全省城乡建设领域遥感信息化体系。以卫星遥感技术为基础,结合省、市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处理、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建设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生产、数据分析、数据共享、长效监督、协同执法、辅助决策、综合展示于一体的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遥感监测信息平台,形成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一张图”和“空间大数据”,实现全省城乡建设的宏观、精准、高时效、可视化监管。

第六届西部BIM 技术集成应用推广交流峰会现场

在平台应用上重“效”。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服务资源、服务对象、服务入口统一,服务形式多样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向服务对象的综合服务平台,全面覆盖住房城乡建设业务,无缝对接全省各级主管部门的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一次登录全方位应用,形成便民高效的业务协同模式。

在平台功能上求“精”。将着重在三大系统上精益求精:一是开发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着眼材料属性,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智能识别,对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记录和管理。二是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规划建设“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三是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设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虚拟施工控制仿真环境,实现施工过程可追溯、责任可绑定和施工成本可控制。

在平台推进上做“实”。以房屋权属为核心,建设和整合房地产项目管理、房产测绘、市场交易、物业管理、住房保障、房屋安全、房屋修缮、建筑节能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涵盖项目开发、建筑材料、施工建设、买卖销售等环节的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加入三维房屋空间数据和业务图层,整合房屋和土地的空间位置、拓扑关系、房屋属性等信息,直观展示房屋产权信息、产权档案和房屋安全等数据,通过图形化方式完成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相关业务处理。

四大行动,奏响“网络交响乐”,使四川建设信息化又进入了一个个更加迷人的梦境……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水利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山西省首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