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尽享信息化服务,获得感油然而生,鼠标动动,万事畅通,工作因信息化而便捷,生活因信息化而丰富,人们感到如虎添翼般的惬意。
当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四川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的省级信息化平台时。
当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在首届数字中国峰会荣获30 个最佳实践成果之一,成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四川省唯一入选的信息化项目时。
当四川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3个项目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个项目荣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学技术三等奖、优秀工程金奖时。
人们总也忘不了站在这独领风骚的全国第一、这出类拔萃的“中国范儿”、这金光闪闪的省部级大奖背后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后台”——四川省“互联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大平台(简称“该平台”),她功不可没。
“该平台”在实施国家“互联网+”的战略中,她以“母鸡孵小鸡”的无私奉献精神,孵化了10 大子平台、186 个子系统、3 大支撑体系、8大基础数据库。或珠联璧合、或珠圆玉润、或珠围翠绕……触动了中国工程院士崔俊芝、刘先林、张锡祥等人智慧的神经,他们在推荐书上纷纷点赞“四川省‘互联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大平台,采用技术先进,应用成效显著,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广泛推广价值,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众院士慧眼识珠,“该平台”一网互联满乾坤。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联”,四川省“互联网+城乡建设”管理服务大平台,实行“四联互动”,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的明媚春天。
她与“云”联盟互动。
凭借新的ICT、SCADA、GIS+BIM、HCUBE等先进科技,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住房城乡建设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感知无处不在、联接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智能无处不在、共享无处不在”的协同生态和交互体系。使云计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云里雾里”,“云”与“端”相连,“云”耀四川,出彩中国。
她与“地”联接互动。
在全省48 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无论是在雪域高原的民族地区,还是在边远的贫困山区;无论是在惊涛拍浪的金沙江畔,还是在广袤富饶的成都平原;21 个市(州)、183 个县(市、区)、4000 多个乡镇,应用全省统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省市县乡四级通用的信息化大平台,办理住房城乡建设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破除“信息孤岛”,拆除边界壁垒,削除数字鸿沟,实现城乡均衡协调发展,达成“数据一个库、管理一张网、监管一条线、呈现一张图”的建设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锡祥(右4)与四川省“互联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平台专家组合影
她与“人”联谊互动。
进入“互联网+”时代,但无论“互联网+”的终端是什么,最终“+”的都是人,都要让人们共享“云端”美好生活。由此,四川建设信息化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之魂,运用互联网技术架起政府与群众联心桥,72,923 家从业企业、3,753,581 名从业人员、1310 多万件政务服务事项,畅游在这座“联心桥”上,数据网上跑,服务零距离。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生活、智慧之花在人们心田里绽放,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一线相连,万事无忧,商品配送、智能安防、医疗保障、智能家居、电子商务……匹配供需,有求必应。
她与“物”联通互动。
“该平台”开启了巴山蜀水万物互联新代。
在这个平台上,全省199 万多户土坯房与危房改造、250 多万住房保障房源和对象等基础数据一目了然,她是扶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平台上,全省5694 个污水、1460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运行情况的实时呈现,为解决发展短板、优化城乡环境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在这个平台上,1000 多万件城市管理案件信息,全面记录着全省197 类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描述着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她是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重要资源,她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这个平台上,9.1 亿多条房产市场信息,实时展示着全省房地产开发、预售许可办理、商品房销售、存量房交易、房屋产权管理等信息,她为宏观决策、政策制定,为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筑起了道道防火墙。
“该平台”如此“四联互动”,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高全面感知和信息利用能力,丰富信息化支撑体系,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信息化服务新格面。
2014年是“该平台”开启盛世年华的元年。
这一年,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用软件测评中,“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被评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优秀应用软件”,同时被列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示范工程”。
这一年,在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的政府网站评估中,“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管理信息平台运行成果”,被列入《政府信息公开优秀案例》。
这一年,“网事”好运来,四川拔“头彩”,全国首个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在成都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时任副部长王宁点赞“四川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这一年,“该平台”在全国同行业中显山露水,引发一波又一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25个省(市、区)同仁们的青睐,先后纷至踏来,或调研或取经或探秘。
“秘”,被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画龙点睛揭开。他指出“该平台”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正如“该平台”的设计者揭秘“我们实行扁平化管理有两个极端,一个就是要使权力下移,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迟延过程;另一个是权力集中到塔尖,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便于快速反映与管理”。
那么该平台“扁平化”是如何实现的?
“三剑”齐发,“活力”迸发。
“一剑独尊”再造新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应用系统拓展、基础数据对接和“政务云”资源利用……,功能完备、架构灵活、安全可靠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人工”到“智能”、“线下”到“线上”、“局部”到“整体”的“四个转变”,形成了虚实融合、相互补充的“互联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大平台。
国办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副主任李辉一行到行政审批处调研
“一剑点穴”构筑新模式。
“该平台”建设秉持“兴川、善政、惠民”的理念,以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创新“平台+生态”模式,通过“大平台”生态的聚合,整合全省住建系统“云平台”,实现从网络、硬件、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应用上“云”,服务上“云”,管理上“云”,达到“1+1>2”的化学反应,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在这个云平台上,实现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信息系统全融合、主要业务全覆盖、监管服务全流程、数据资源全共享。
在这个云平台上,惠民审批“云蒸霞蔚”,面向企业的审批服务事项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做到了企业和百姓“有事不用求人、小事不用远走、急事不用久等、难事不用忧愁”。“线上办公”模式,实行网上预审服务,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现了由“群众跑腿”转变为“信息跑路”、由“群众来回跑”转变为“部门协同办”、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服务”。创建了“前台一窗受理、后台限时办结”模式,并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减少层级、能放尽放”的方式,突破部门和职能职责界限,变分散管理为集成管理。目前,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应用全省统一的住房城乡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办理工程项目建设业务,精简申报资料41 个,减少重复收件13 项,项目报建到施工许可办理由原来的135 个工作日缩减为55 个工作日,施工许可审批由原来15 个工作日缩减为9 个工作日,提速约40%;一个建设项目从报建到竣工投入使用,只需往返一次就可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应用该平台办理企业资质,过去至少跑3 次,现在最多跑1 次,或一次都不跑,按时办结率100%,提速率75%以上,企业申办资质提速2 个月时间,数据网上跑,百姓少跑路,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的问题迎刃而解。
“一剑屠龙”组建新机制。
“该平台”匠心独运,组建“四大”新机制,如鱼得水。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到行政审批处调研
“四大新机制”即:城乡建设智慧化机制、城市管理智慧化机制、住房管理智慧化机制、政务服务智慧化机制。
如此“四大新机制”犹如四首欢歌,热情洋溢。
欢歌在城乡建设智慧化中嘹亮。城乡建设新机制由三大系统组成,含全省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系统、全省农村住房和土坯房改造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建设项目监管、从业企业资格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信息化,还在工程造价监管、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同时还为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与规范劳务用工管理以及农村住房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化支持,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欢歌在城市管理智慧化中悠扬。应用互联网+、物联网、GIS 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建筑工地扬尘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以及污水垃圾市政设施建设运行的信息化监管,为建筑工地监管提供信息化保障,为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了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欢歌在住房管理智慧化中雄壮。建立起全省房产管理信息平台,包括全省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全省住房保障系统和个人住房信息隐私数据保护机制及市场监管、市场监测等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实现全省房地产市场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掌握动态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欢歌在政务服务智慧化中美妙。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整合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遵循四川省政务服务管理标准和四川省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标准,优化网上受理、申报、审批、公示和制证等环节的政务服务流程,为企业、公众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和“只进一扇门”,实现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政务服务便捷化。
巧用“大数据”破解住房城乡建设密码,是“该平台”的“拿手戏”。
“该平台”的负责人说,唱好这台“拿手戏”,“三个角色”缺一不可,即在“互联网+”的框架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角恋”必须促成,就好比是人体组织,大数据相当于人的大脑,它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决策;云计算是人的血管和躯体,它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加工;物联网是人的眼、嘴、耳,它感知并获取物物数据、物人数据,把物和人联通、把人和物联通,以达到感知数据和获取数据的目标。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角恋”,“巧”在其中伴“红娘”。从集聚数据到激活数据,从挖掘数据到分析数据,从精雕细刻数据到真正用好数据,从而引爆全省住建系统大数据图腾,坚持数据采集与网上办事紧密结合,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坚持数据核准与行政审批紧密结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坚持数据完善与市场监管紧密结合,保证数据的动态性;坚持数据应用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如此“四个结合”,犹如四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流入需要的“资源池”,似浪花飞溅,金波闪烁。
鲜活的建筑节能数据,实现着公共建筑用能情况的计量与监测,建筑能耗基线的确立与重点用能建筑的识别,保障着全省建筑能耗的审计与公示、建筑节能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她承载了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绿色发展的重任。
多彩的的工程造价数据,将从过去“由专家完成的静态造价形式”发展成如今的“自动采集、智能生成、精准匹配”。她拨云见日,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能,使工程造价管理更趋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智能的行政办公数据,实现公文办理无纸化、公文交换网络化、工作会议视频化,革新了办公方式,提高了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办文流程繁琐、公文长途旅行、“开会两小时,路上跑两天”等问题已成过去。
丰富的地下管线数据,服务着地下管网的建设规划、运营监管、环境监测、突发事件处理、市政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她是提升地下管线应急防灾能力的核心,是保障城镇生命线安全运行的关键。
数以亿计,正呈几何级增长的基础数据,汇聚在8 大基础数据库中,其存储量是海量的,其生存是快速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其应用是丰富的。她们不断地进行汇聚和流动,也不断地进行转换和清洗,实时纵向汇聚与传递,横向交互与共享,一个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新机制呼之欲出,即将形成“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信息化新格局,谱写四川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的华丽篇章。
四川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在成都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验收
四川省数字城管平台信息化示范项目通过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