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屏障功能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术后肠梗阻的影响

2019-08-20 01:43黎思彤陈健文郑志华张志军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绒毛屏障黏膜

戴 琪,黎思彤,陈健文,谭 飞,郑志华,张志军,刘培庆,李 民

(1.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成药性评估与评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06;2.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

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由于手术的创伤和腹腔的炎症,造成肠壁水胀并渗出脓液,导致黏连性肠梗阻,进而影响胃肠蠕动[1]。现在已知的POI发病机制主要是两种:神经机制和炎症机制。其中,由神经系统介导的主要是在POI的早期阶段,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疼痛让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从而抑制迷走神经,触发神经炎症的发生。炎症机制主要是在POI的持续阶段,其过程复杂,也是临床上的防治重点。这两种机制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交互效应[2-3]。POI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决定着病人的术后恢复时间[4]。尽早预防和治疗POI能减少病人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由143个氨基酸组成的人内源性酸性糖蛋白,其蛋白活性功能区被称为Kunitz结构域,能够抑制多种水解酶、蛋白酶活性,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UTI药理作用广泛,如抗炎、抗休克作用,稳定溶酶体膜从而抑制多种水解酶活性,神经保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且UTI临床不良反应少,临床适应症众多,但大部分都与炎症反应相关。通过其抗炎、抗氧化作用阻断级联式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5]。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建立腹腔手术造成的POI大鼠模型,研究UTI对大鼠PO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对POI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POI及保护肠道黏膜的机制,为今后的POI及UTI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UTI(天普洛安公司);戊巴比妥钠、伊文氏蓝溶液(美国Sigma公司);TRIzol(日本TaKaRa公司);RNA逆转录试剂盒、RT-PCR试剂盒(美国Thermo公司);SYBR Green(日本TOYOBO公司);D-乳酸比色法检测试剂盒(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内毒素ELISA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手术器械(深圳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Bio-Rad公司)。

1.2 动物实验♂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实验编号2017-261DS,购自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将9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给药组(共72只,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其余大鼠参照文献报道方法建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模型[6]。SD大鼠禁食12 h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45 mg·kg-1)进行麻醉。在大鼠下腹部正中线切口,暴露全部小肠(胃幽门至回肠末端),用干燥医用纱布反复擦拭肠管15 min后缝合伤口。给药组分为3种给药途径:预防组(Pre)在麻醉前1 h尾静脉注射UTI溶液(溶于生理盐水)1次;治疗组(Tre)在术后24、48 h分别尾静脉注射UTI溶液(溶于生理盐水)1次;围术期组(Peri)在麻醉前1 h和术后24、48 h分别尾静脉注射UTI溶液(溶于生理盐水)1次。其中,各给药组又分为低、中、高(3.0×104、9.0×104、2.5×105U·kg-1)3个剂量。

1.3 胃肠传输功能测定手术48 h,用0.15 mL伊文氏蓝溶液进行经口灌胃,30 min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45 mg·kg-1)进行麻醉。开腹取出小肠,在无张力状态下,测量小肠总长(胃幽门起至回肠末端)和肠管蓝染的长度,计算胃肠推进率,胃肠推进率/%=蓝染肠管长度/全小肠长度×100%。

1.4 形态学检测回肠末端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厚5 μm的连续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及AB/PAS染色。

1.4.1小肠绒毛完整性检测 每组取6只大鼠HE切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D大鼠肠绒毛。采用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法进行分级评分[7],根据光镜下肠黏膜损伤情况,评分一共分为5级:绒毛正常评分为0级;绒毛顶端下间歇增宽评分为1级;绒毛顶端上皮脱落、破溃评分为2级;绒毛顶端破坏扩展到基底部评分为3级;上皮完全脱落评分为4级;固有层崩溃,出现溃疡及出血点评分为5级。

1.4.2杯状细胞数量测定 每组取6只大鼠AB/PAS切片,随机选取视野和选择5个完整隐窝和小肠绒毛,进行杯状细胞数量统计。

1.5 D-乳酸、内毒素含量检测从大鼠腹腔静脉抽取5 mL血液,在室温中静置4 h,再4 ℃静置过夜,提取分离的血清备用。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对大鼠血清中D-乳酸和内毒素进行检测。

1.6 qPCR检测炎症因子及肠道屏障相关mRNA的表达取小肠组织20 mg,严格按照TRIzoL说明书进行提取组织总RNA实验操作,逆转录合成cDNA后,进行real-time PCR扩增。PCR反应体系由cDNA模板、上下游引物、SYBR Master Mix和DEPC水混合构成,加入离心管中瞬时离心后,置于PCR仪中。参数设定为:95 ℃ 6 min,95 ℃ 6 s,60 ℃ 35 s,循环进行35次。内参为β-actin,每组样品设置3个复孔。引物序列见Tab 1。

Tab 1 Primer design of qPCR

2 结果

2.1 UTI对POI模型大鼠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采用反复擦拭方法进行肠梗阻造模,比较给药前后的肠道蠕动情况。如Fig 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胃肠推进率明显下降,且肠道组织水肿,严重黏连并伴有恶臭。与模型组相比,UTI预处理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胃肠推进率,肠道组织未见明显水肿黏连。而围术期组和治疗组的低、中、高剂量给药,均未明显改善胃肠推进率和肠道组织表型。

2.2 UTI对肠黏膜结构的影响根据对大鼠回肠末端组织HE染色结果,分析比较给药后肠黏膜形态变化。对照组大鼠小肠组织的无缺损绒毛占有比例高,光镜下观察绒毛排列整齐,纤长,断层绒毛数少;模型组大鼠无缺损绒毛占有比例明显降低,绒毛排列无序,基本呈断层碎片状。UTI预防组中剂量给药以及围术期组高剂量给药后,大鼠无缺损绒毛占有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而其余治疗组无缺损绒毛占有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g 2A)。

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法,进一步对大鼠肠绒毛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估。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法中,绒毛损伤程度越严重,评分分数越高。如Fig 2B所示,模型组的肠绒毛上皮几乎完全脱落,评分最高。UTI预防组和围术期组中、高剂量给药后,评分数较低,绒毛结构相对完整,而其余治疗组与模型组评分相近,肠绒毛的破损结构没有明显改善。

2.3 UTI对POI模型大鼠小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利用qPCR法检测小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mRNA水平变化。如Fig 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明显增加。

Fig 2 Effect of UTI on integrity of small intestinal

A: The arrangement and morphology of intestinal villi observed from HE staining tissue sections and statistics of the ratio of non-defective villi in the intestinal walls(scale bar=50 μm). B: The micrographs of intestinal villi observed from HE staining tissue sections and Chiu scores of each groups(scale bar=50 μm).##P<0.01vsNC;**P<0.01vsSM.

在不同给药方式处理组中,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中、高剂量能有效降低3种炎症因子mRNA水平。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炎症因子mRNA水平未有明显改变。围术期组低、中、高剂量均能有效降低IL-6、IL-1β mRNA水平,对TNF-α mRNA水平在均值上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UTI对POI模型大鼠血清D-乳酸、内毒素含量的影响进一步对不同组大鼠血清中的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进行比较。如Fig 4所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中UTI中剂量组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明显下降;治疗组3个剂量组均没有明显变化,围术期组中、高剂量给药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明显下降。

2.5 UTI对隐窝和小肠绒毛中杯状细胞的影响观察大鼠回肠末端组织AB/PAS染色切片,与对照组相比,POI模型组小肠绒毛上杯状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变化,预处理中剂量UTI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杯状细胞明显增加(Fig 5A)。如Fig 5B所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隐窝中的杯状细胞数量大大提升,预处理中剂量UTI给药后,与模型组对比,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

2.6 UTI对小肠组织肠道屏障功能相关mRNA表达的影响如Fig 6所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MUC2、MUC3 mRNA水平明显升高,HD5 mRNA水平明显下降;预处理组中剂量UTI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HD5 mRNA水平明显升高,MUC2、MUC3 mRNA水平明显下降。MUC1、HD6 mRN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OI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者们将POI定义为“手术干预后引起肠蠕动等功能障碍,阻止了肠内容物的有效运输或者口服摄入的耐受度”。POI关键病因之一是炎症的过度反应,现在临床上对于POI的预防和治疗并没有理想的方案[8]。UTI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糖蛋白药物,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5]。本实验通过对POI大鼠模型进行不同的UTI给药方式和剂量的比较发现,预处理中剂量给药,即在大鼠腹腔造模手术前1 h给予9.0×104U·kg-1UTI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mRNA水平,改善大鼠腹腔手术后肠梗阻造成胃肠传输功能下降。此结果提示,腹腔手术前预处理给予UTI,在POI大鼠模型中能够发挥抗炎作用,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肠梗阻。

Fig 3 Effect of UTI on POI-inducedintestinal inflammatory

The mRNA levels of TNF-α(A), IL-6(B) and IL-1β(C) were measured by qPCR.##P<0.01vsNC;*P<0.05,**P<0.01vsSM.

Fig 4 Effect of UTI on POI-induced increasein bacterial metabolites in

A:The level of D-lactate in the different groups;B:The level of endotoxin in different groups.##P<0.01vsNC;*P<0.05,**P<0.01vsSM.

胃肠道的黏膜屏障是先天宿主防御的第一道防线[9],肠黏膜屏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机械屏障,是由肠黏膜上皮细胞以及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等构成[10]。当肠黏膜屏障受损后,将引起肠壁通透性的增加,致使一些肠道细菌和其代谢物异位入血,加剧肠道炎症和免疫反应,其中D-乳酸和内毒素就是常见的细菌发酵代谢产物,所以检测血液中的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能够反映出肠通透性及其受损程度。研究发现,POI模型大鼠的小肠组织呈现充血水肿的状态,小肠绒毛结构严重破坏,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预处理中剂量UTI给药后能够明显改善这些现象。此结果提示,UTI可以通过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机械屏障,降低肠壁通透性,来减缓POI大鼠肠道炎症。

Fig 5 Effect of UTI on number of goblet

The micrographs of goblet cells observed from AB/PAS staining tissue sections and the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goblet cells of different groups in villi(A) and in crypts(B)(scale bar=100 μm).##P<0.01vsNC;**P<0.01vsSM.

Fig 6 Effects of UTI on mRNA transcription associatedwith intestinal mucosal

A: The mRNA levels of MUC1, MUC2 and MUC3 were measured by qPCR; B: The mRNA levels of HD5 and HD6 were measured by qPCR.#P<0.05,##P<0.01vsNC;*P<0.05,**P<0.01vsSM.

根据以上各组POI大鼠病理生理结果,我们认为UTI预防组中剂量给药治疗POI效果最佳,以预防组中剂量给药为标准,初步研究了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部分指标。除了小肠绒毛外,肠道杯状细胞分泌出的各种黏蛋白、水以及无机盐等,构成了凝胶样的黏液层以保护肠上皮细胞,抵御外界病原生物等的侵犯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11]。杯状细胞由肠道隐窝基底处的干细胞分化而成,从隐窝基底向绒毛顶端迁移成熟,变成典型的杯状形态[12]。根据杯状细胞数量统计结果推测,POI大鼠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刺激隐窝处干细胞分化,黏液细胞分泌增加,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UTI给药后,杯状细胞迁移生长速度加快,绒毛处杯状细胞明显增加,而隐窝处杯状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根据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MUC1、MUC2、MUC3 mRNA的变化,推测大鼠肠道屏障受损,机体会自发增加黏蛋白的分泌,保护肠道,UTI给药后,通过抗炎和修复小肠绒毛,加快了疾病恢复,MUC2和MUC3蛋白相应减少。

α-防御素是一种抗菌多肽,由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潘氏细胞分泌,同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一样,也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部分,主要起到溶菌和杀菌等作用。HD5和HD6是人体内分泌出现的两种α-防御素,在肠道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根据本实验结果推测,肠黏膜屏障破坏会影响HD5蛋白的分泌,而UTI可以恢复甚至刺激这种蛋白的分泌,来抵御外来的破坏,维持肠道稳态。

综上所述,预处理中剂量UTI给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肠梗阻大鼠。在POI大鼠中,UTI能够发挥抗炎作用,维持小肠绒毛以及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本研究结果对UTI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同时初步探索了POI大鼠模型中UTI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致谢:本实验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在此对给予实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绒毛屏障黏膜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猫笔
屏障修护TOP10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一道屏障
吹绒毛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夏日毛绒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