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TI 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模式研究

2019-08-20 07:27张洪民张春迎张英
现代计算机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张洪民,张春迎,张英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50)

0 引言

根据习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三全”的要求。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以要梳理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1],提出“每一门课都育人”行动,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使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补充效应变成主战场,形成主阵地。

1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育人研究现状

根据走访调研发现,天津很多高等院校提出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有些院校也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教育,形成了教师们生动演绎的爱国思政课等方法。但是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1]的要求还差很远。

其一是有些专业课程教师找不到所讲的相应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无的放矢,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做相应的育人工作,只是讲好专业课,具体体现在专业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就不高,自己对本专业的把握就不准确,讲课也是照本宣科式,或者讲完课就走系列。

其二是有些专业课教师找到了相应的思政元素,但是讲法生硬,生搬硬套,或者引入太过唐突,适得其反,心是好的,最后思政的教育目的和育人目的的效果没有达到,这种体现在没有提前备好课,把思政教育当成负担的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其三是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元素与思政教师的思政教育存在脱节,与学工部没有联系,与辅导员没有联系,缺乏沟通。

其四是专业课教师的思政内容具有的时代感不强,讲的都是老一套,没有新内容,或者讲的老一套没有新形式,创新创意乏力。

相关学者们分析了协同育人的方法、总结了高校育人的内涵和实践研究,具有很重要指导价值和参考价值,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但是学者们没有提出具体的专业课程育人内涵和实施措施,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没有深入到每一门课程如何实施有效路径。

目前可查的参考文献中主要是对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阐述,还没有对高校专业课程育人内涵进行分析。

2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之新时代内涵

高校专业课程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发展的时代召唤,新时代要求当代高校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构建价值、能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代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其次,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的教授。高校专业课程育人要以新时代为基础,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专业课程育人的培养方案,进一步从学生的思想、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

现如今,中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前提,它要求我们高校专业课程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要融入新时代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政治思想工作始终贯穿育人的全过程。深入推动全方位育人,使政治思想工作融入到高等院校各个专业课程中。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首先,教材是专业课程内容的传达方式,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专业课程与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育人关键应体现在专业课的教材上,在教材的编定中融入思想政治新理念和新方法,这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单一的专业课模式还可以扩宽教师的学术研究领域,开阔教师思维,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

3 提出“每一门课都育人”行动

根据过去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经验,提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体可实施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课程标准,提炼数字媒体专业各门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每一门课都育人”行动如图1 所示,数字媒体专业第二课堂育人实施策略,同时对数字媒体专业协同党委宣传部、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育人机制进行研究。

(1)制定数字媒体专业育人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主要的是把握住社会主义办学特色的总遵循,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以往均以专业为主,往往对育人部分提及很少,或对育人部分停留在思政课和通识课上,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增加育人成分,以彰显育人的重要性。

图1“每一门课都育人”行动

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主要内容,强调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下功夫,制定适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可以接受的方案。

(2)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精细化的研究与寻找操作的策略和方式,将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功能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标准中,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体现了学科德育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基础上,发挥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立德树人功能,改革数字媒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德育目标评价体系,细化每一门的育人功能,提出“每一门课都育人”行动,在此行动中,每一名参与任课的教师都要深挖自己所教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也可以从职业道德入手,运用不同方法制定不同方案,都找出了相应的育人职能所在,“每一门课都育人”在数字媒体专业得到深化,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时候也会遇到问题,例如有教师提出《摄影摄像》课程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分析出育人职能,在教研室研讨会上讨论之后,最后提出了可以让学生拍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电影,这样的摄影摄像课生动活泼,学生们的参与感极强,课后参加微电影策划、拍摄、后期制作,课上进行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演上,既有拍摄技巧的讨论与分析评价,又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教育学生的体现。

(3)数字媒体专业第二课堂育人实施策略

大学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方法互补,所得的育人效果相通,大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育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夺取这个阵地,需要科学构建社团育人环境、增强社团育人功能、提升社团育人内涵。

数字媒体专业第二课堂育人的实施策略,实施方案,构成专业课程课堂育人第一方阵和第二课堂育人第二方阵,形成协同作用互相补充,社团建设一定要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让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或者顾问,可以是一学期或者一个月一次也行,也可以几个教师轮流指导,这样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方面都有育人的职能,也与学生打成一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技社团讲座,开展扎实有效的育人,面对面的促膝长谈形式的交流与沟通,使育人接地气,形成育人环境,达到隐形育人目标。

(4)数字媒体专业协同其他部门育人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的收集、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新的适应形式,借助新媒体力量,拓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借助新媒体工具,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数字媒体专业协同党委宣传部、信息中心、思政部、数字媒体中心亦或是新媒体中心等职能处室及各个专业院系衔接,发挥专业作用,达到育人效果,在微信公众号好编辑开发与发布,微博的编辑发布校园网站信息更新等环节,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及时有效的深入参与进来,他们的参与度增加,能够有效地切身体验的传达育人效果,尤其是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中更能体会出成效。

4 基于GOTI模式的天津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育人模式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即基因式、渗透式和滴灌式组合完成专业课程育人模式,提出天津市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育人有效路径。

图2 基于GOTI模式的天津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育人模式

(1)基因式(G)专业课程育人模式

恩格斯曾经指出,“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高校学子是最有活力的青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将时代青年造就成为有时代担当的有志青年,既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也是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今后还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宣传者和传播者。高校学生能不能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检验高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学。基因式(G)专业课程育人模式,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基因工程的形式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去,如同融入到血液中一样。

基因式(G)专业课程育人模式,首先“四个自信”就是基因工程,将育人模式以基因式呈现,将有关内容用专业课程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念,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自信。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基因工程的形式引入到课程建设内容中。再次将红色基因工程以不同形式展现到专业课程内容中,这里的例子可以做因地制宜的事情,主要以中华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线,在天津的高校可以周邓纪念馆为题,以平津战役纪念馆为题等,其他地方可以在自行挖掘之。

(2)渗透式(O)专业课程育人模式

渗透式(O)教学模式是指专业教师在正常的专业教学活动进程中,循序渐进的,不突兀的,引入立德树人基本思想、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使受教育者或者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由自觉到主动的吸收相应的内容,是将育人理念与内容、思想与常识潜在的借由专业知识搭载进入学生心中。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完全可以并且也应该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传授自然科学课程以及科学文化专业课程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

将形成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渗透式教学方案,给出具体课程方案,课程渗透式育人模式的形式、方法和具体措施。

(3)滴灌式(TI)专业课程育人模式

滴灌式(TI)[3]是源自以色列的农业灌溉技术,是将养分通过铺设管网的方式直达作物根部,按需供给,是既节能又高效的农业灌溉技术。专业课程育人不是强制的、填鸭式的“硬灌”,而是有艺术、有分寸的“软灌”;不是盲目、无节制的“大水漫灌”,而是富有针对性、策略性的“滴灌”。

将确定滴灌的点滴内容,将育人内容先提炼出碎片化的关键信息,然后通过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适时滴灌。形成滴灌式专业课程育人模式。

(4)基于信息技术的协同育人新的探索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协同育人上来,形成人人、时时、处处的育人效果,构建信息化直接育人机制,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传统的育人模式无法满足现在90 后和即将进入高校的00 后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协同育人机制展开探索,使微信、微博、QQ、App、微视频、慕课等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良好的育人机制,形成第三育人方阵,使得专业课程育人全天候无死角。

5 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探索

(1)培养与培训机制

鉴于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育人的方法方式、教学教法等方面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学习,只是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前会接受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然后考试,没有人对其进行专业育人培养和培训,这时建立一个培养与培训机制势在必行,这也是让专业课教师能够快速上手的基础。不至于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收到不好的效果。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方式,例如建立传帮带机制,培训则是一个短期的或者讲座的形式,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形式,关键看收效。

(2)评价与评测机制

培养与培训机制之后,就是要看收效如何,要用一门专业课来验证之。这也是一个比较中期的阶段,通过评价与评测机制的建立,构建起一个保障措施,找出好的,提出问题,发现典型,评价与评测机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师素养和创新特色,设计不同权重分值,其中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如何结合“思政课程”或“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要提炼出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因素,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相结合,教学内容呈现要恰当,教学方法要得当。要能突出学生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积极性;教学效果要能达到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作用;教师素质要能体现出来;创新点和特色很重要,可适当增加分值,最好能体现示范性。

(3)激励与奖励机制

通过评价与评测机制不在于淘汰落后,主要用于激励和奖励先进,让先进脱颖而出。激励和奖励机制是教师们获得感和成就感的体现,在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在评优晋级上要作为增分项以激励教师,让保障机制成为良性循环。

6 结语

实践证明,在过去的两年间,制定了数字媒体专业育人培养方案,修订了各个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每一门课都育人”行动,激发了教师德热情,带动了学生的进步,探索了实施保障机制,形成了基于GOTI 模式的天津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