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围绕以表达为起点,让学生思维在场;以主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思维提升;以背景材料为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和以经典篇目为依托,让学生思维成长来对《草船借箭》课例进行赏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月21日,笔者有幸聆听了北京朝阳名师田杨意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田老师亲切自然的教学语言和他所创设的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五年级的孩子们沉浸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田老师这堂课,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贯穿于整堂课的“思维训练”。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可以促进深度阅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却常常忽略思维训练的倾向,使得学生思维存在着碎片化、浅表化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可见,语言与思维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语言反映着思维的深刻性。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促进思维的提升呢?笔者在听了田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后,深受启发,下面浅谈一下这堂课设计的智慧。
一、以表达为起点,让学生思维在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维的能力。在导入环节中,教师以“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进行提问,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学科的思辨力是指基于生活实际,运用知识储备进行判断分析与论证的思考力,价值选择与行为实践的思想力,语言准确与逻辑有序的表达力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判断,加以分析,明确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和周瑜。老师抓住这个点进一步追问:“借助刚刚的提示,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点拨提示学生:谁?怎么样?结果怎么样?两名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借此又训练全班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过程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这些细节不暗藏着教师对文本的精妙解读和设计的良苦用心。
二、以主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思维提升
田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他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是先聚合,再发散,再聚合。聚合与发散是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两个层面,相对于教师牵引着学生思考的这种平面式训练是浅表层、碎片化的,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所谓先“聚合”,是他根据“诸葛亮是靠什么完成了这件事”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抓住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神机妙算,并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为主问题设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在课文空白处进行简单批注。这是聚合性的思维方式,其做法是以读带感,以感促思。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在文中所找到的依据,说出自己见解,这就是发散;再根据全文内容的梳理与总结,提炼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准了什么,这就又从发散走向了聚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多元解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情,田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赏评,例如文中“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其间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品读,在读中促悟,悟中促读,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顾全大局和周瑜的嫉贤妒能。这种多角度的发散性思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与教师、同学、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在交流、质疑和争鸣的过程中展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反思、修正和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体现,教师同样也发挥了主导作用,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环环相扣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多角度理解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感悟到他的“神机妙算”。
三、以背景材料为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田老师准备了地势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为什么一字儿摆开,又为什么掉转船身,又是如何做到顺风顺水”。学生在可视可感的图形中,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师生对话中,学生不理解鲁肃和周瑜是一头的,他为什么又要帮诸葛亮。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拿出三国关系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解开思维的困惑,学生的思维又重新跳跃起来。史书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诸葛亮算准了他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做事会想到很多,也会怀疑很多,所以诸葛亮断定曹操大雾不敢出兵,只用射箭方可成功。果然,曹操害怕暗中埋伏不敢贸然出兵。田老师还出示了《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多疑形象的事例,例如“赤壁兵败,疑心大路受阻走小路,曹操中计”“赤壁之战中中了连环计,曹操的多疑杀了蔡瑁、张允”等。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田老师利用课内外资源多样整合,有效拓展了文本內容, 体现“大语文观”。
四、以经典篇目为依托,让学生思维成长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 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为例,还列举了“诸葛亮火烧新野”“庞统巧授连环计”“献秘技黄盖受刑”等章回来激发孩子们去阅读整本书,进而发现书中人物的性情、智慧和谋略。以一篇经典选文为依托,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习得学文读文的方法,并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整合,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向往的阅读动机,促使其走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感受、理解和鉴赏小说的内涵和魅力。这样的阅读对学生来说不但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上的盛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整合。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与教师、同学和文本的对话中得到质的提升,我想,语文是一门让学生学知识、长智慧的课程,也是让学生的思维、逻辑、生命生长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流畅表达,思维螺旋提升。
参考文献
[1]萤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附 注
本文属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阅读梦飞翔”项目实践的湖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阅读育人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编号:XJK18QJC008)和湖南省研究生创新性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立人教育视域下的湖南“阅读·梦飞翔”阅读育人效果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CX2018B67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龙霞飞,女,1996年生,湖南吉首人,湖南科技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