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商福青,吴树文,李志永,张英剑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骨科 (天津 301800)
肱骨近端骨折(PHF)占全身骨折的4%~5%,常由外力撞击所致[1]。目前临床对不稳定骨折、骨折移位明显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经肩前内侧入路作为传统手术入路,术中剥离广泛,极易对肱骨头血运产生破坏,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近年来,经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逐渐应用于PHF患者治疗中,该术式切口小,可减轻对患者的不利损伤[3]。本研究旨在探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PHF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104例P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试验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30~76岁,平均(52.47±5.03)岁;骨折Neer分型,Ⅲ型30例、Ⅳ型2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8~77岁,平均(52.50±5.06)岁;骨折Neer分型,Ⅲ型32例、Ⅳ型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PHF经影像学、临床症状检查确诊;无精神疾病;可耐受研究相关术式治疗。排除标准:肝、肾功能损伤严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对照组接受经肩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满意后,将软垫垫于肩下,经三角肌及胸大肌间隙切开皮肤,沿其间隙钝性分离,向内侧牵拉胸大肌及头静脉,向外侧牵拉三角肌,暴露近端骨折部位、肱骨头,复位肱骨远端,将游离骨折块保留,于C型臂X线机下确定解剖复位,向肱骨旋前动脉外侧支、肱二头肌长头背侧放置钢板,肱骨近端、远端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皮质骨螺钉固定,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试验组行经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满意后,将软垫垫于肩下,经肩峰下前外侧纵行切开皮肤,充分暴露三角肌,顺其纤维方向进行钝性分离,至肱骨头肩峰下,随后建立软组织通道,于腋神经将软组织向左右推开,直视下骨折复位,用克氏针临床固定,钻孔于肱骨外科颈下,加压螺钉固定远端,恢复肱骨外展角,于C型臂X线机下对关节、骨折解剖复位满意后钻孔将剩余锁定钉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两组术中指标(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肩关节功能依据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解剖复位(10分)、运动限制(25分)、功能(30分)、疼痛(35分),依据评分划分为优、良、可、差4个分级,其中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试验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试验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仅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与对照组(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300,aP=0.038
PHF多由于车祸、摔伤导致,目前临床普遍认为,针对无移位稳定骨折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但针对移位不稳定骨折患者,特别是NeerⅢ型、Ⅳ型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4]。三叶草钢板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为传统常用内固定方法,但临床应用极易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脱出及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应用局限性较大[5]。近年来,锁定钢板凭借固定稳定、操作简便、术后愈合快速等优点在PHF患者治疗中逐渐推广。
肩前内侧入路为手术治疗PHF患者的经典入路,术中暴露范围广、视野开阔,但由于该入路手术广泛剥离软组织,极易增加出血量,对胸肩峰动脉、旋肱前动脉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肱骨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等,手术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活动[6]。较肩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创伤小、操作较为简便,术中对三角肌有限劈开,在缩小切口的同时,可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减少手术出血量,且对头静脉损伤较小[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较肩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耗时,缩小切口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宋正鑫等[8]研究证实,PHF(2或3部分)患者接受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手术创伤小、手术耗时短且术后疼痛轻微,有利于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短,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扩大样本量研究以对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确认。
综上所述,PHF患者接受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损伤小,可缩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