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澍
厦门市集美区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 361022)
梅毒是因梅毒螺旋体诱发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病症,而梅毒螺旋体是经由性接触与胎盘等方式传播的,血清学检测为梅毒诊断的依据之一[1]。因此,选择灵敏度、特异度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梅毒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几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68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9例,女249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试剂盒、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以及爱康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
采用ELISA、金标法、RPR与TPPA对568例患者的568份血清样本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患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在24 h内完成检测。
(1)以TPPA作为检测金标准,比较ELISA、金标法、RPR 3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2)比较不同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复检结果:依照ELISA的S/CO值大小 ,评价金标法 、RPR在不同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 。
与金标法、RPR比较,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相对较高。见表1,表2。
表1 568例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例)
表2 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比较(%)
依照ELISA(41例阳性)的S/CO值大小 ,评价金标法 、RPR在不同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 ,结果显示,金标法与RPR的弱阳性标本(即S/CO值为1~5)的阳性率低于S/CO值为6~10、>10的标本。见表3。
表3 不同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复检结果[例(%)]
梅毒是因感染梅毒螺旋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4~10周时,血清中便会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2]。临床将梅毒血清试验大致分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种,前者是常规试验方法,后者是确认试验方法[3]。
在检测抗类脂抗体的各种方法中,目前临床多采用RPR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主要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与TPPA方法,常被用于阳性标本的确诊中。
ELISA是基于多年来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研制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具体来说,是将基因重组表达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于微孔板上,继而采取双抗原夹心方法测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重组抗原来代替传统野生型梅毒螺旋体抗原,有较易纯化的特点,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试验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4]。
金标法检测原理是基于免疫层分析的应用,实现对血浆、血清有无梅毒抗体的快速检测,用该方法来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操作简单且快速,无须使用特殊的设备,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开展[5]。因其特异度与灵敏度皆比ELISA低,所以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RPR易发生生物学假阳性,目前一般作为筛选和定量试验,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TPPA虽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金标准,但其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且试剂昂贵,结果判定较难实现自动化,这些因素都是限制其在大规模标本筛查中应用的关键[6]。ELISA并无以上缺点,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实现自动化操作,在大批量样本中也能应用检测,并由仪器阅读所得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金标法、RPR比较,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相对较高;依照ELISA的S/CO值大小 ,评价金标法 、RPR在不同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 ,结果显示,金标法与RPR的弱阳性标本(即S/CO值为1~5)的阳性率低于S/CO值为6~10、>10的标本。所以不能将金标法与RPR作为确诊试验,仅能作为辅助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需要考虑成本、适用性、易用性与样本量等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的准确度,建议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测,为提高临床可信度,阳性患者需再经TPPA复检,并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做出最终的诊断[7]。
综上所述,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临床可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降低假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