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峰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解应用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解答应用题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师生互动;审题;自主探索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它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对于逻辑思维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许多小学生害怕做应用题,遇到应用题就发怵,读完应用题就发懵,不知从何处入手,这种现象无论在课改前,还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都是随处可见的。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课堂上如何培养他们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一、师生互动 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师生互动一进入课堂,马上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那朴实的学具、教具将会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应用题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
例如:在解“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8㎝,宽15㎝,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此题时,学生错得五花八门,为了让学生明白此题,上课时我带着几张硬纸条和一包牙签进入教室。我手中的物品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问老师要做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她们的问题,而是,让每组用硬纸条做一个以牙签为轴的长方形,做完后让他们拉动长方形观察图形的变化,然后让他们在纸上描出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计算出面积和周长。他们会得出准确的答案:面积在不断变,周长固定不变。乘热打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回答“随着拉动,高随时在变,而四个边的长短没有变”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师生的互动,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学生十分感兴趣,自然学得好,记得牢。
二、引导沟通 培养学生学会审题
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经常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审题。审题是解应用题的重要环节。只有有效地审题,才能准确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反映的事件,弄清每一个名词、概念,分析已知条件,明确所求的问题论,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正确、合理解答应用题,同学们就必须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把题目读透彻,思路理清楚,方法想明白,才能列出合理的算式,进行正确的解答。
审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首先是训练学生读题。读题时我要求学生要分三步读:第一遍阅读要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为流利阅读扫平障碍;第二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词语;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已达到理解題意。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读完后让他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此题,并从中寻找出条件,包括隐含的条件,只有找准条件 才能算读懂此题;再次是列好数量关系式。这些都做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合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应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的活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解植树问题时,我并没有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而是把三道题用课件同时播放出来,让他们思考树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农村的孩子不会对载树过程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栽法)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找出相关信息和关键词:两端要栽、两端都不栽,每隔10米栽一棵,并提示他们可以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利用动画我把圆拉直成线段,然后让学生试做,这时仅有几位同学会做了,我会利用课件把三个计算图分别画一遍,再做,直到大部分同学会做了。而后,我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同学们达到欲罢不止的地步时,我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说他们的收获,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它涉及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偏远农村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实践。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