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娇 薛志强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全麻)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 各60例。常规组行单纯静脉全麻, 研究组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进入手术室且安静10 min后(T1)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离断时(T3)、术毕(T4)、撤管即刻(T5)时, 常规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T1时(P<0.05), 而研究组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T3、T4、T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芬太尼用药量、异丙酚用药量分别为(0.5±0.1)、(519±90)mg, 均少于常规组的(0.9±0.2)、(924±155)mg, 撤管时间(7.7±2.3)min短于常规组的(14.9±4.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术中知晓, 研究组术后无躁动, 常规组术后撤管时或撤管后发生躁动1例(1.67%),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4, P>0.05)。结论 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 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预防术中知晓、减少麻醉用药量, 安全可靠、高效, 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根治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59
胸部或腹部术中, 相较于单纯全麻而言, 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 而且伤害性刺激反应轻, 现阶段备受临床青睐[1, 2]。手术过程中, 硬膜外阻滞具有确切的镇痛效果, 全麻醉用药量过多, 容易抑制患者术中循环, 麻药量过少, 又会引起患者术中知晓。基于此, 对患者术中镇静深度进行有效监测, 临床意义重大[3]。本文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分析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的观察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排除凝血机制异常、心肺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 各60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52.5±9.1)岁;体重44~79 kg, 平均体重(64.5±9.9)kg。常规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52.9±9.2)岁;体重42~79 kg, 平均体重(64.6±9.6)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符合伦理学要求, 且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
1. 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穿刺桡动脉、颈内静脉置管, 持续观察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
研究组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穿刺L2~3间隙, 予以硬膜外置管, 注入5 ml 2%利多卡因, 若5 min后未出现全脊麻征象, 则予以静脉全麻诱导, 缓慢推注0.1 mg/kg咪唑安定+3~4 μg/kg芬太尼+6~8 mg/kg阿曲库铵、1.5~2.0 mg丙泊酚。BIS达到50时, 则予以气管置管, 与麻醉机相连, 对患者呼吸进行有效控制。
常规组行单纯静脉全麻, 全麻诱导方法参照研究组。
麻醉维持方案:均静脉输注0.6~0.8 mg/(kg·h)阿曲库铵, 术中间断予以芬太尼静脉注射, 按照BIS对异丙酚输注速度进行合理调整, 使BIS维持在50~55。研究组患者间隔1 h左右, 选取8~10 ml的0.45%罗哌卡因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若术中发生低血压(平均动脉压降低>基础值20%)时予以5 mg麻黄碱注射, 心率<50 次/min时予以0.25 mg阿托品注射。关闭腹腔时, 停用阿曲库铵, 缝合伤口时停用异丙酚。手术完成后, 及时为患者清理气管和口腔内异物, 等待患者苏醒, 吞咽和咳嗽反射能力恢复至正常, 且能够遵从指令性动作后, 可撤出气管导管。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即T1、T2、T3、T4、T5。统计两组麻醉用药量、撤管时间与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 T1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 常规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T1时(P<0.05), 而研究组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T3、T4、T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麻醉用药量、术后撤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芬太尼用药量、异丙酚用药量均少于常规组, 撤管时间短于常规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一例术中知晓, 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研究组术后无躁动, 常规组术后撤管时或撤管后发生躁动1例(1.67%),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4, 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全身麻醉能够消除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良记忆, 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 同时还能够抑制应激反应, 但无法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 而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在脊髓水平, 对伤害性刺激进行有效阻断, 以免其传递至高级中枢, 使交感神经减低张力, 从而降低皮质醇类物质、血浆儿茶酚胺的释放量与分泌量, 维持稳定的术中血流动力学, 以免患者遭受严重的应激反应刺激[4, 5]。
本文中观察发现, 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单纯静脉全麻。这是因为硬膜外阻滞了盆腔神经痛觉, 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方案中, 异丙酚、芬太尼用量比较少, 可降低患者术后麻药残留, 进而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与此同时, 由于抑制了应激反应, 故而患者苏醒后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尿管刺激, 术后躁动较少[6]。但需注意的是, 在充分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 还需要注意全麻用药量, 以免引起术中知晓[7]。BIS可良好监测患者大脑皮质功能以及变化, BIS的大小与患者意识、镇静、术中知晓等密切有关, 现阶段已成为了全麻方案中常用的镇静深度监测指标。相关研究发现, 丙泊酚麻醉且患者意识消退后1 min的BIS66, 当BIS为55时, 患者呈现为100%特异性的无意识状态[9, 10]。基于此, 本文将BIS设置为50~55, 以免镇静预防过度, 避免术中知晓。
综上所述, 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 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减少麻醉用药量, 進而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还能够有效预防术中知晓,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于全生.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9):76-77.
[2] 沈嗣龙.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2,9(12):443-444.
[3] 姚远, 武永生, 朱红霞, 等.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18):2562-2565, 2569.
[4] 颜成玉, 许哲, 王斌.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普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5):199.
[5] 沈中顺,徐长荣,白军,等.结直肠癌手术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中外医疗,2015,34(2):22-23.
[6] 辛学东, 于建设. 全凭静脉麻醉和复合硬膜外阻滞全麻对术后肺部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4):345-347.
[7] 郑莉莉.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3):90.
[8] 刘碧纯. 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浅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1):125.
[9] 李言民, 焦妮妮. BIS检测下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 2015, 34(36):12-13.
[10] 李大生, 谢志原.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4):101-103.
[收稿日期: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