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导向

2019-08-17 07:25秦继伟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功利化职业大学生

秦继伟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四个自信研究”(17JDSZK02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96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河南省郑州市的两所高校组织了一次无记名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占51.2%,女生占比48.8%;被调查者的年龄在17-25岁之间;81.2%的被调查者为团员;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占93.1%;调查对象的专业构成为人文类、社科类、工科类、理科类、医科类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现状及问题

1.功利化倾向明显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功利化倾向 。这样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资待遇是大学生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 。关于择业方面的标准,根据调查,43.2%的大学生选择工资福利,20.3%的大学生选择专业对口,14.7%的大学生选择了实现人生价值。而且,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更愿意到大城市,金融、地产、计算机等行业,大型国有企业等地区、行业和企业就业。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大城市,金融、地产、计算机等行业,大型国有企业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待遇。

二是在就业准备方面也体现出功利化倾向。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始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本身是一件可能提高将来就业适应能力的好事情,但是过强的功利化倾向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再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再好好培养自己的人文知识和素养,而是以更好的就业为唯一的标杆,出现了就业准备方面的功利化倾向。凡是对将来就业有直接、看得见的好处的,都努力去做。比如当下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各种“学生干部热”“评奖评优热”“考证热”等现象 。

2.期望值过高

许多大学生由于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对教育回报的期望要求过高,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值得一个可观的收入回报。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是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期望过高,与就业单位的待遇供给不匹配形成的一种自愿失业 。

3.对职业规划认识有偏,盲目跟风

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积累不足和社会经验的匮乏,对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认识可能出现一些偏误,缺少合理的规划 。

一是部分大学生虽然有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想法和设想,但是跟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出入,对规划认识不足,职业目标也不够明确。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开展,这样不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一种表面上的“政绩工程”。

二是盲目跟风,缺少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许多大学生没有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对本专业没有足够的认同和兴趣,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没有理性的分析,系统的思考,既没有立足于兴趣,也没有立足于独立分析,只是盲目跟风,目前,“创业热”“公务员热” “国企热”“留学热”“考研热” 等,很多都是盲目跟风扎堆的结果,大学生们没有分析自己的特点、专长和喜好,什么热门,什么好赚钱就去做什么,缺少正确的就业知识和理念。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许多大学生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缺少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凡是讲求看得见的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因此在择业方面容易产生功利化的倾向 。

其次,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对社会现实和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有个性的,符合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

最后,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清楚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够清晰。

2.高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许多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發展不够重视,只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数量 。许多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真正从大学生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考核指标,令本校的就业率和就业数量符合上级的要求,或者在同类院校中不至于处于中下位置,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

其次,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就业指导的不到位体现在许多方面。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和师资力量的配备 。由于就业指导课程不属于传统的学业课程,也不是许多高校重视的人文素养课程或者通识教育课程,因此,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更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强的、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学生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在择业观上就容易产生一些偏差 。

3.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父母对子女的择业期望会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父母对子女工作类型的期望、工作待遇的期望、工作地点的期望、甚至工作时间的期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许多父母对大学生子女的工作期望是:找一个工资待遇较好的,工作比较清闲稳定,能去国企和事业单位等最好,去大城市发展更好,或者留在自己身边也很好。这些期望最后都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中体现出来,并且在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中进行了验证。父母的期望是促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功利主义倾向、盲目追求热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个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次,许多父母对子女过度宠溺,影响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随着90后、00后开始成为大学生和大学生毕业生的主力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弊端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中也体现出来,再加上对社会现实的把握不够,容易形成对就业市场的过高期待。

4.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上金钱至上,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风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观念意识越来越盛行,不少大学生受到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就业和择业上也染上了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习气,片面最求工资待遇,将更好的工资待遇和更好的职业等同起来 。

其次是社会上享乐主义的风气也越来流行,不少大学生享乐主义的影响,在选择职业时,片面追求轻松和享受,对一些轻松稳定的工作趋之若鹜,不敢或不愿去从事一些更有挑战的工作,缺乏对工作的追求和热情。

最后是人才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大学扩招以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卖方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那时的大学生可能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可能也眼高手低,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现在那么严重,整体而言,大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是,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每年畢业的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大学生的人才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用人单位不再担心招不到大学生,许多用人单位在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挑选最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才 。这时,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就越来越大,为了在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必须努力打造自己,从专业成绩到综合素质,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从“圣贤书”到“窗外事”,全方位提升自己。而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足,或者自身努力的动力不够,或者醒悟太晚,错过了最佳努力时机,临时抱佛脚或悔恨自己当时没有努力到正确的方向,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没能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乐意聘用的人才。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导向

(一)鼓励多样性就业

当前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情况是供过于求,供求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就业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不能依靠单一的就业形式,只有鼓励大学生多样化就业,才能适应千差万别的职业和各不相同的就业需求。除了走正规就业外,还可以通过一些非正规就业。除了当雇员之外,还可以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积极开拓自己的就业门路。

(二)鼓励就业、创业与美好生活追求并存

虽然说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在大城市安居乐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但还是要鼓励就业、创业与美好的生活追求并存。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就很难有积极创业、就业的动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身会增强就业和创业的激情,也会提升抵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也努力让每个人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目标,才能使就业和创业有了努力的方向。

(三)鼓励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虽然说大学生目前的择业与以前相比更加自由,从事什么职业也主要是由大学生本人决定。但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来自国家、社会多方面的关爱和支持,当他们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的时候,理应想着怎样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还是要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时,要始终坚持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在择业时要平衡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前途同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注释:

许衍琛.大学生就业功利取向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未来与发展,2013(1).

石静,刘志财.当前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4).

李晖,廖传惠,王力.基于Probit模型的大学生考证热背后的教育信号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缪小红,罗玲英,雷玲.当代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10).

李清贤,曲绍卫,马世洪.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中国梦之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14(9).

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冯英.大学生择业热点与择业思想教育问题探析——以“公务员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8(6).

郑朝霞.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考研热”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6(4).

林伟毅.以中国梦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王金宝.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的原因及其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朱炎军,李爽.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J].教育发展研究,2012(z1).

赵劲.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专职化”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2).

马晓芳. “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王新,冯玉双.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J].人口学刊,2010(3).

猜你喜欢
功利化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我爱的职业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