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容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正处于各项意识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教师应有效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较好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地遵守各项道德与法律上的行为准则,成为心智健全的人。结合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基于生活化开展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道德与法治;初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是当今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有效运用能将理论层面的知识与形象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更能使学生逐渐具有用而知学,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其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现在部分教师依然对如何基于生活化开展教学感到疑惑,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高效率、高成效地开展教学成为当今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也成为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好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更能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核心内容及本质思想。例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这节课主要告诉学生在青春期有哪些情绪以及应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故教师在课前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一个情境:“小明近段时间总是感到心情烦躁,在家里总是和父母顶嘴,有一点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感到莫名的心烦,在学校中他总是和他人一言不合就争执不断,对此他感到很苦恼”,结合此情景询问学生:小明为什么会感到烦躁?小明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随后询问学生在近期有没有这些情绪,鼓励存在这些情绪的学生积极向教师提出,并帮助其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以帮助学生将自身代入其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讲解知识
初中政治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对这些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不足,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帮助其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简要带领学生阅读并分析课文内容,随后提出问题:“我们身处的班级是不是一个集体?”,在学生思考并回答“是”后,教师应结合班级近期开展的集体性活动进行分析,以运动会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前段时间的运动会中,我们班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的获得是仅仅依靠少部分人还是全班同学?”,与此同时带领学生回顾在运动会中运动员奋力拼搏、啦啦队加油助威、其他同学积极撰写加油稿的情景,使学生意识到优秀班集体的称号不是属于少部分人,而是属于整个班级的全体学生。随后告诉学生:在运动会中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这些荣誉,从而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以往教学中,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往往都是采用背诵、默写知识点等传统形式,这种形式虽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其应试技巧,但具有一定局限性,要解决这种局限性就需要布置生活化作业。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或翻阅有关法律书籍,找出其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法律条例并将其写在作业本上,如初中生年轻气盛,在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与其他人发生一些冲突,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发生冲突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可能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应去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可以让学生查阅与“伤害”有关的法律条例,以起到警示学生的作用,避免其由于冲动犯错。
四、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以致用是学生需要具有的能力之一,若学习知识仅停留在表层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将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使自身逐渐拥有健全人格。例如在教学生礼貌待人时,教师应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运用“对不起”“谢谢”“麻烦你”“拜托”这些礼貌用语,让学生在说这些话的同时逐渐养成习惯,意识到常说这些话不仅能使自身道德素养提高,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时教师也应定期询问学生:这一段时间有没有保持礼貌用语的习惯,从而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促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说礼貌用语。只有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使知识发光发热,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盏,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形成各项优秀思维。
总之,生活化教学在当今逐渐成为热門教学方法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尝试对其运用。本文结合当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情况,从创设生活化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讲解知识、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以及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四个方面对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的全面型人才越发被当代教育所提倡,教师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其在成长路途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王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8).
[2]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14(18):9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