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平面性绘画中光影的重构
——以阿历克斯·卡茨为例

2019-08-17 02:17刘晓惠于凯名
油画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色块物象光影

刘晓惠 于凯名

前言

图1 《黑色帽子》 2010年

西方各类型题材的架上绘画,从古典主义时期到现实主义时期,艺术家们所追求的一直是如何能够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当中尽量真实地摹写三维的物象与空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的动荡、哲学思潮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得西方的艺术观念有了巨大的变革。西方各国相继出现了与传统绘画面貌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绘画。正如保罗·克利所说:“只用眼看是不够的。我们要描绘用脑能够了解到的地方。”艺术家们开始追究绘画存在的价值、开始探寻绘画的本质,除去对于现实的模拟和摹写之外,现代主义绘画则是强调画面的形式与所呈现的观念。

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指出,绘画根本的特征是它的“平面性”。在他看来,一部现代主义绘画史就是一部不断地走向平面性的历史:“因为只有平面性是绘画艺术独一无二和专属的特征。绘画的封闭形状是一种规定条件或规范,与舞台艺术共享;色彩则是不仅与剧场,而且与雕塑共享的规范手段。由于平面性是绘画不曾与任何其他艺术共享的唯一特征,因而现代主义绘画就朝着平面性而非任何别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多元化的形态当中,受绘画发展的自律性因素、他律性因素的影响,对于平面性的追求逐渐成为呈现画面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

在现代主义绘画当中,艺术家们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用在了表现自身的理念和情感方面,因此,画面中的各种因素——光影、空间、色彩等,并不再是单纯地对于现实的模拟,而是成为他们传情达意的手段。因此,画面中的各种因素都是艺术家依据自己所想要达到的效果来安排的,并非一定是来自客观真实的世界,也并不一定要遵循客观的逻辑;他们是在用主观的态度来阐释着画面中的物象。在画面中,物象的表达从客观的表现转向了主观的陈述。

正如阿历克斯·卡茨(Alex Katz)所说:“我不想画那些已经出现过的。至于题材,我不喜欢叙事性,这是最基本的。”1927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的卡茨,被视为波普艺术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美国艺术圈的主导是抽象表现主义,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卡茨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在画面的视觉呈现上找到一种自由的表现方式;他以敏锐的目光来审视着身边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的表情与光影,他关注着时尚、电影、广告板,他亲密地依附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但又时时与之保持着理性的距离。

卡茨画作中最常出现的两个主题是肖像和风景,其作品明显的特点就是构图简单,色彩明艳盎然,无论主题为何,作品的背景始终是纯粹的单色。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画面:“我没有特别喜欢的颜色,颜色并不是重点,我只是追逐光。所谓光,就是我们最初看到的一瞬间。光变了,颜色也变了。”

一、消解了空间深度的光影

卡茨在画面中抛弃了利用表现对象的光影过渡来暗示其体积的传统的绘画手法,对光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消解了空间的深度,画面中所呈现的是视觉空间的平面化。

卡茨在画面中展现了对于光的新的分析,略去了暗示空间深度的细微的色彩差异,以非描述性的色彩和以线条的图案限定平涂的色块,以对比强烈的、大面积平涂的色块消解了空间深度以及物象雕塑式的立体感。

例如在《黑色帽子》(见图1)中,卡茨使用了大面积的黄色平涂背景,首先就减少了画面中展示的空间深度。他通过减少中间色调,简化了人物的造型,平涂、单纯、鲜艳的色彩,展现出了卡茨对于光的新的分析。然后卡茨又使用了异常明亮的、像是人造的光源在人物形象的个别位置,造出了并不那么符合客观规律的某种黑白对比效果。简略、概括的光影在画面的秩序中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从而营造出了画面中的节奏感和装饰效果。

图2 《早上好》 1974年

二、转化为色块的光影

卡茨在画面中对于光影的研究、观察和解构,还体现在他在画面中将光影转化成为富有节奏感、装饰韵味及表现力的色块。比如在《早上好》(见图2)中,卡茨没有为画面中的光影的呈现进行工笔的描画,也并没有去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是将光影转化成为画面中的色块,营造出了画面整体的浑厚感、布局的清晰感。画面里的光影成为平面里的一种配置因素,由原先的具象功能转化成为对比、均衡和表现情绪的抽象功能。

在画面中,光影变成了像是一道一道地刻上去的线性色块,在强烈的纯颜色的对比中,光影之间的过渡没有使用中间色,形以色而立,光以块而明。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的传统绘画都在着力于描绘物象表面的光色变化,目的是为了仿照画出三维空间中客观对象的真实感。利用光线的明度变化与色彩的冷暖对比来摹写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这样的描绘性的方式,到19世纪发展到了极致。

图3 《罂粟花》 1968年

图4 《露娜公司》 1965年

而在现代主义平面性的绘画当中,光影的再现功能退居其后,而其象征性的、表达情感的功能凸显出来。卡茨所追求的是非叙事性的光的表现,画面中的光影并不受客观物象的束缚,他倾向于在画面中将光影表现为大面积纯色的平涂、有着强烈对比的色块,强调的是画面中光影的装饰性、抽象性和象征性,体现出了光影所具备的独立的艺术价值。

卡茨探索出了一种能够充分表达情感的光影呈现方式。在他的画面中,光影的表现并不是为了再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画面光影的处理上,卡茨喜欢用夸张和简化的手法,削弱了传统的光影,有意识地将光与影转化成为靓丽炫目的不同色块,利用色彩对比来取得画面的和谐,或者利用色彩对比来展现自己浓烈饱满的激情。例如在作品《罂粟花》(图3)中,他先是利用大面积平涂的浓重明亮的绿色消解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深度,然后在植物的细节光影的描绘方面,将客观物象的光影拆分、重构,色彩也单一化了,营造出了画面中特定的情感记忆。

三、转化为构图分割元素的光影

卡茨将客观立体物象上的光影“压扁”,使之结合物体本身的造型,来重构画面,在画面中严格、冷静、理智地将随意的、任性的、不规则的光影形成的形状固定下来,将之转化成了构图的分割元素,构造出了画面中的趣味和构图比例的微妙,使画面兼具了时间的厚重感和平面化风格。

图4是卡茨创作于1965年的《露娜公司》,画面由不同大小的平涂色块组成。画面中,客观对象的光影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贯穿在画面当中,成为分割构图的元素,让画面更加富有节奏感,充满了理性节制的气息。卡茨将自然界的客观物象的光影转变成为画面当中理性、可控的结构,而形状的对比、色块的对比也使原本平面的构图具备了视觉纵深感。

图5《七月底》创作于1971年,同样在画面中,卡茨将光影转化成为画面中的色块和线条,进行排列和组合。卡茨这样的绘画探索,透露出了他对于画面构图、结构的兴趣,他对于客观物象形体、光影的归纳、总结,使得画面更加地理智、有序。

再看图6《亚历克斯》,对于客观物象的光影的归纳和概括,使卡茨的作品处于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模糊地带,画面里充斥着模棱两可的、远近的指示意味。光影在画面中变成了物体边缘切割构成的几何体,展示出了艺术家辨识对象的最佳方式。卡茨的画面中的光影呈现的特点就是将光线变成了交错的结合形状,将人物的外形、结构,客观环境中的树枝,地面、水面中的光与影切割成了具有几何倾向的形状。这种构图的形式使画面看起来简洁、有秩序感,使得内容感强烈的复杂画面借助光影、形状、色彩,巧妙地形成恒定、和谐的视觉感。

图5 《七月底》 1971年

图6 《阿历克斯》 1970年

结语

卡茨在画面中重构了现实世界中客观物象的光影,消解了画面中的空间感,使得立体的物象组成的画面却具有了平面化的特征,将不同远近空间中的人物、景物、静物糅合到了同个空间当中,同时也通过对于画面的巧妙安排,呈现出多维时空在同一平面的有趣味和意蕴的画面效果。他将光和影在画面当中解构成为类似几何的形状,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也使得画面中的处于不同远近空间当中的物体具有了恒定、平衡的效果。

平面化绘画重要的特征就是画面中视觉空间的二维,所谓的“平面化”,并非指的是绝对的平面性,而是艺术家不再单纯地摹写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物,转向了“现实”与“非现实”的精妙的艺术思维,通过对于客观物象的简化、概括和重构来构造画面,使画面愈发单纯,但是更加具备象征性。

也许这就正如文字的变化,从写实具象的鸟兽图案到抽象的几何纹、直线纹和水波纹等,从象形文字到简体汉字。随着写实图形的逐渐简化,其中精神性的寄托便愈发复杂和深刻,也呈现出了人类审美实践从功能性向精神性、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猜你喜欢
色块物象光影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光影
光影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多元游牧
光影之下
大色块拼接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