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娜
【摘 要】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完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府搭台,由平顶山技师学院牵头建立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学生、企业和社会,以“公益性、公共性”服务为主、专注“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才交流”和“技术开发”,实行“学校自查”、“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平台,创设生产性实训场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公共实训;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培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方面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既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平顶山工业立市和打造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又为提高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提供全面服务,提高学校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一、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产业发展需要。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产业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现有10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其中6个涉及机械制造、现代制造产业。从全市6家大型企业和112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迫切需要提升劳动者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动手能力。
2、先进的实训基地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使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适应市场需要,必须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的实训设施。但从实训设施的购置、维护和更新能力看,单个培训机构势单力薄,分开建实训基地,只会导致实训设备低水平重复购置,高成本无力承担。设备买回来之后,基地的运行仍然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量的管理人员才能发挥作用。而现实是,企业可以买来先进的设备,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如果自己搞培训,投入人力物力过多,效果不好,还会影响生产;现有的职业院校,人员设备不够均衡,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许多先进设备无力购买。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单独去建实训基地往往投入过高、水平过低、适用面窄,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就是“有水平”却无法共享。
二、公共实训基地服务“三定位”
1、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实训基地。根据平顶山市产业现状和企业的需求,加大新设备、新工艺的投资,提供优质实训场所,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工作。
2、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面向主导产业及企业提供服务平台,保证实训设备先进、技术优良,满足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的需要,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3、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技能实训和鉴定服务。为下岗职工、复转军人提供技能培训、鉴定平台,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的公共技能实训和鉴定服务。
三、建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保障
1、政府扶持。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为了实现从人口大省到时人口强省的跨越,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全民振兴工程。平顶山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缓解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河南省政府、平顶山市政府、平项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平頂山市财政局和平顶山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
2、设施齐全。学校两个校区共占地227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有数控加工、机床切削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农业机械化、焊接加工、模具制造、机械设备维修等实习车间52个。学校建有功能较完善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有培训中心,实习工厂,大师工作室等,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3、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师335人,职教专家3人,学科带头人13人,品牌教师16人,骨干教师38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共89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中德教师德国培训3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5人,创业培训师2人,创业培训讲师6人,基本满足各种培训及鉴定工作的需要。
四、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1、政校企资源整合,建立具有“先进性、综合性”的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为原则,以政府投资、学校建设和企业联合的形式进行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本着“先进性”原则,在学校四大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主要在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室上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高规格实现实训基地建设;为完善基地的功能要求,对相关的实训条件进行补充、改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实训基地的整体布局和专业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的资源,共同构建一个行业领先、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实行“学校自查”、“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管理体制。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实行“学校自查”、“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管理体制。公共实训基地日常管理由政府委托学校全权管理,为此,学校成立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领导小组,对实训基地进行统筹管理。学校根据基地开展的项目,对学校原有机构和人员配置进行适当调配,公共实训基地领导小组对基地的日常运作定期进行检查,在核查后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3、建立信息化平台,促进人才交流。平顶山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企业职工和社会上有培训需求的各界人士,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实训基地,把实训的形式、内容和成果进行展示,搭建开放的信息化平台,展示实训基地的服务方针、政策、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实训成果、优秀学员及教师;展示企业文化、优秀的生产工艺、技术成果及实际需求;其他合作单位及社会人士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我、提出培训意向。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市场所需,促进人才交流,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
4、深化校企合作,创设生产性实训场所。为保证公共实训效果适应本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吸纳30多名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到校担任技术顾问和兼职教师,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一起探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力开发样本教材。
实训设备的配置与摆放、实训场景布置都紧紧围绕职业活动,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按照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实训设备的配置,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性实训场所。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完全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实训场所,严格按照企业职工的工作内容、步骤和纪律进行实训,并完成相应的产品加工与生产任务。
五、体会与思考
1、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必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一步充实、优化优势专业。另一方面,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察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2、提高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水平。统筹规划,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使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公益效应,体现公共实训基地的公益效应,使实训设施最大限度地产生使用效率与社会效益。同时从实训设施利用率的变化观察市场需求变化,从而产生一个实训平台设施更新、变化与淘汰的市场决定机制。
3、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充分依托基地资源,和企业共建项目库、共享项目源,联办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开展项目研发、科技攻关、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合作提供开放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