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系列微纪录片《城殇》的制作和传播特色

2019-08-16 02:13金瑾慧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制作

金瑾慧

摘  要  《城殇》这部影片记录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这一系列纪录片也是我国电视媒体微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突破,创作者将幸存者口述、外邦民众的证词以及各类影像资料作为参考,通过人物同期声叙述与解说评论词阐述相结合的方式,如实还原并揭露侵华日军的罪恶暴行,充分反映大屠杀期间,南京人民遭受的苦难与压迫。以《城殇》为代表的一系列微纪录片的问世,预示着电视媒体逐步向新媒体形式靠拢,不过在《城殇》这部影片中却依然保留了传统电影的一些特征和优势,这与媒介融合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相悖。基于此,文章综合剖析《城殇》的创作思路、表达手法与传播模式等,旨在为电视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城殇》;制作;传播特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1-0112-03

《城殇》可以说是我国微记录影片创作的一次探索和突破。《城殇》的创作和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到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逐渐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向新媒体进行融合和完善,并保留了原有媒体中的优势和特征,使得影片制作更具有深意。本文通过反思《城殇》在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画面特征和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得与失,希望对电视微纪录片未来的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1  《城殇》的制作流程

微纪录片是“微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非虚构创作手法,将碎片化的素材用数字技术制作成为风格简约、主题明确、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短小纪录片。其单集时长一般在15分钟以下,可通过电视和新媒体平台播放。下面,我们就以系列微纪录片《城殇》为例,就其制作流程进行简要分析。

1.1  《城殇》的优势特征

1.1.1  时效性强,具有极强的历史厚重感

传统纪录片制作周期长、投资成本高,且时效性在不同程度上受损,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就需要不断加大作品内涵和深度。但微纪录片的播放时长及制作周期相对较短,成本投资较低,能够依托热点资讯的动态发展,为市场推广提供便利条件,有效的弥补传统纪录片时效性差的缺陷。《城殇》的播出时间在公祭日前后,一上映就成为了当时的热点话题,这充分体现出微纪录片的特异性优势。《城殇》既可以顺应热点资讯引导公众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又可以通过展示不为人知的史实资料的方式,揭露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还原侵略战争期间普通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场景,激发情感共鸣,增强民族荣誉感[1]。

1.1.2  以新媒体视角,展现罕见的史实画面,增强感染力与震撼力

当下,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比比皆是,如何在电影先驱所创作的经典影片的基础上,立足于新视角、融合新元素、挖掘新故事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致力探究的新课题。依托电视媒体庞大的资源库,《城殇》为观众展现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事实画面,具有较为浓厚的历史感,能够很好的调动人们情绪,增强作品的生命力。例如,在第一集南京大轰炸的剧情中,在短短3分半钟的时间里,呈现出两个非同寻常的画面,一个是战争爆发前,南京人民在玄武湖上溜冰,享受着轻松愉悦的悠闲时光。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腥风血雨即將笼罩这座可爱而美好的城市;另一个是在局势动荡后,南京人民冒雨站在新街口组织抗议游行,充分表达对侵华日军的愤恨,以及对南京殖民政府的不满。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进一步增强了该作品的感染力与震撼力[2]。

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而新媒体用户也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碎片化以及移动化的特征,新媒体受众在收看过程中,其对微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纪录片主题应更加鲜明,并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主张,纪录片当中对每一集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和阐述。例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时,作者将日军的暴虐形象以及幸存者的顽强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并通过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给人们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让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变化。

2  关于《城殇》的缺陷分析

2.1  细节把控不到位

《城殇》的前9集讲述了南京城沦陷后,侵华日军烧杀抢掠的种种罪行。开篇阶段作为整个纪录片的破题部分,创作者延续了传统纪录片以宏观视角叙事的模式,诸多细节控制有待商榷。该作品采取同期声采访与评论词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受访人只是作为证人,且证词内容空泛,缺乏详实性与生动性。受访人物与这场浩劫的关系,以及最终结局不得而知。

为了在纪录片中更多地呈现细节,研究人员认为微纪录片应始终坚持三不多的原则,也就是人物、线索和角度不多。如第四集中,短短的3分钟,骆中洋、周纪穆、中岛今朝吾、齐藤太士等八个重要人物悉数登场,这使得内容过于紧凑,甚至是粗线条化,而且并未充分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难以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3]。

2.2  缺乏当下性特征

微纪录片的当下性不仅体现在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与热点资讯方面,也体现在通过微观视角反映社会主流思想与民众百态。在历史题材的微纪录片创作中也要以当下性为立足点,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共鸣。《城殇》在制作的过程中使用了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叙事视角,更加全面地介绍了历史,虽然纪录片中融合了张纯如等多个人物的故事,但是在当下这一角度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2015年正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城殇》在还原历史真相,增强民族荣辱感与使命感的同时,还应当引发民众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深度思考[4]。

3  系列微纪录片《城殇》的制作和传播特色

首先,利用互联网媒介,迎合受众审美需求。现阶段,互联网已成为纪录片传播的主体渠道。为此,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逐步向网络媒介靠拢。网络受众偏年轻化,主要利用智能手机在闲散空余时间浏览资讯、观看视频。对于记录题材的影片,其要想在网络上获得更高的点击量,首要工作就是获得青年网民的认可。

据相关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用户人数的激增,人们信息咨询浏览的时间也从原来的30秒缩减到15秒,也就是要求创作者要在15秒时间内,通过更有效的表现形式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大点击量。因此,在影片制作中,需要保证内容的鲜明性、生动性、丰富性,以此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加点击量。同时还要顺应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吸引注意力,还要保证内容的短小精炼,让其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整个故事梗概[5]。

在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注意力转移的速度相对较快,关注一件事物的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在3分钟内讲述完一段故事是强化纪录片宣传效果的主要方式。所以,《城殤》这部纪录片的播放时长就设定在了3分钟内,要求在3分钟内完整叙述一个人物的遭遇或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予以还原,引发年轻受众的关注。

由于纪录片单集时长有限,若总体集数偏少,极有可能被埋没在浩瀚无垠的网络海洋中。为此,《城殇》的总体量确定为30集,并形成密集播放效应,满足年轻受众的心理需求,保证收视率。

为保证网络媒体传播形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城殇》会在每一集中,根据影片内容,直观的表达出播放主题。如《少将易安华血洒光华门》《金陵毒酒案》《死里逃生的老兵吴国志》等,让受众一看到标题就引发无数遐想,产生浓厚的观赏兴趣。为确保受众完整观赏剧集,需要明确素材的重点与亮点,直接且准确的表述。例如,《一本特殊的相册》,纪录片的开始通过十多张日军屠杀中国百姓的照片,让人们感受到当时不堪的社会局面,之后再通过幸存者罗谨的回忆视频来讲述当时的历史经历。当时,罗谨是南京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由其讲述日本官兵来冲洗胶片时,如何掩藏私密照片的过程,以便作为揭露侵华日军丑行的佐证[6]。

《城殇》这部微电影主要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媒体两种方式进行播放,并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前2天左右,同一时间,各家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均进行了转播,得到了较大的反响。此外,《城殇》以腾讯视频为网络媒体传播媒介。由此,不仅保证了收视率,也成为了民众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在全国公祭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民众将目光聚焦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将《城殇》转播时间安排在《新闻直播间》栏目后。于12月12日,腾讯视频已完成《城殇》30集剧目的加载,引发强烈的轰动。据腾讯视频工作人员的统计,《城殇》成为了当时点击量最高的微记录影片,成为腾讯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历史题材记录影片。

《城殇》网络传播大获全胜,为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说明,人们对于历史现实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将历史资源展现出来,作者需要结合热点资讯,采用科学的创作表达形式,注重同互联网的紧密合作,以此提高纪录片的播放量,赢得受众的青睐。《城殇》的创作与传播,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媒体融合的必然结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时代的发展,微纪录片成为备受公众青睐的媒介形式。以《城殇》为代表的微纪录片,应当注重时效性,增强内容饱和度与历史厚重感;以新媒体视角,激发注重内容的感染力。同时,严格把控细节,注重当下性特征,迎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在保证收视率的基础上,引发社会新

思考。

参考文献

[1]夏冠湘.文化遗产类微纪录片的类型与艺术标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38-40.

[2]赵际春,林峰.微纪录片:城市台纪录片生产创作的发展方向[J].数字传媒研究,2015(7):35-36.

[3]张兵娟,刘佳静.系列微纪录片《城殇》的创新特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8):76-79.

[4]李莹.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159.

[5]杨晓茹,范玉明.营销学视域下的微纪录片发展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1):57-59.

[6]李智,李政.微言大义:纪录片《城殇》带来的思考[J].东南传播,2015(4):5-7.

猜你喜欢
制作
浅谈漆画制作
胰岛素瓶和胰岛素笔插架的研发与应用
力量球的制作与运用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浅析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
翻转课堂微课的地位及制作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