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探索

2019-08-15 19:08陈荟洁黄海菲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陈荟洁 黄海菲

[摘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高职院校思政课“单兵作战”的窘境,推进“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在“大思政”“强思政”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聚焦育人队伍教育素养提升、教育方法与载体创新融合、全方位育人实践协同推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陈荟洁(1980- ),女,河北承德人,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黄海菲(1978- ),女,河北承德人,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北  承德  067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2017年度立项课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河北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17A00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4-0088-04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学校的立命之本。高职院校必须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时代发展新要求,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系统、创造性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一、强化育人队伍融合构建,确保价值引领的效度

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干的育人队伍,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一体两翼”结构推进育人队伍建设。以学校党委为主体,以教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管教辅人员(学生处、团委、图书馆等)为两翼,形成教育合力,做到教书育人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互贯通,激发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健全和完善育人队伍培训体系。高职院校制定育人队伍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重点课程轮训、学管教辅人员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育人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胜任力。依托教务处、科研处组织系统化、常态化教育理念培训,深化育人队伍对“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教育理念的认同感。让教师和学管教辅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贯彻“课程思政”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做到眼中有学生,把学生素质提升作为贯穿教育教学的主线。总之,通过培训不断优化育人者的综合素养,激发其学、思、践、悟,增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加强“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教学科研组织建设。高职院校加强“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建设,打造融研究、宣讲、教学和人才培养培训为一体的指导示范机构。高职院校党委选配一批教学影响力强、学术研究水平高的专业课教师和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学管教辅人员组成“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学管教辅人员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讨論和辩论,加强对各门课程、各种活动融合思政元素的研究,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定期评选“精品课程”,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将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服务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等作为省级、校级课题的重要选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单列设项、单列评审。鼓励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从教学、学管、教辅队伍中精选政治坚定、业务精干、激情饱满的优秀分子组成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针对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服务等提出咨询建议和报告,组织和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督导委员会深入课堂、宿舍、学生活动现场,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动态,为高效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指导建议。教学督导委员会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把教师的优秀表现计入考核结果,纳入职务聘任、晋级、奖惩,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创新融合教育方法与载体,增强育人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刚柔并济,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刚”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柔”就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接收、传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1.教育教学工作与思政学术话语体系融合发展。“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教育工作者要像厨师一样善于调配各种学习资源,把握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在逻辑,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正所谓“师者匠心”,就是要讲究方法技巧。

思想政治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政治理论讲授过程中贴近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切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习惯。例如,在医学院校临床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职业道德专题中,思政教师选用妙手仁医吴孟超的案例。在解读医生挑战各种高难度的手术、挽救无数患者生命的案例中,使学生感知什么是爱岗敬业、服务社会、人生价值等。进而,启迪学生以吴孟超为榜样,争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合格医生。

专业课教师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最基本思维工具。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不牵强附会也不矫揉造作。例如,医学教师在讲授疾病与环境关系时说,“维护百姓的生态权益,打好蓝天白云保卫战。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环境,确保人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样凝练概括的语言犹如画龙点睛,实现育人语言与思政学术话语相互影响、紧密依存,既传授了知识,也提升了师生的精神境界。

2.把握新媒体环境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整体格局。搭建网络聊天室,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设立网络聊天室,让“键对键”的青年工作紧扣学生实际需求,解学生之所忧,畅通学生权益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渠道。院团委指导学生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

实现价值引领,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打造学校团学组织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整合学校资源,加强工作联动,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把承载着正能量的网络作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学生的微博、微信、手机用户终端,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正向舆论。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使用新的互联网技术与表现形式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学生一个有触感的角度。

3.设立热点议题,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急。

围绕学生成长中的焦虑与困惑,如交友、恋爱、择业、校园贷、艾滋病等,设立热点议题。针对热点议题,精心设计交流互动。例如,围绕远离艾滋这一议题,推送艾滋病科普的大量文章、视频讲座、公益宣传片等。通过科普让学生掌握防护常识,珍爱个人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在網络平台开展团干部与学生互动、生生交流,既体现了服务青年又实现了学生同辈团体互相影响。团干部在平等交流中传递善良温情、真诚愿景,做与学生悠悠同行的引路人。

三、开展“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注重实践体悟

开展以产教融合为主导的职业行为实践教学、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实践教学、以志愿活动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教学,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推进,使师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培养学生的社会获得感和责任意识。

1.产教融合,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高职院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贯彻“校企双主体育人”原则,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与职场的对接。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系列职业养成训练活动,如组建“模拟职业团队”,调动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评估,营造职场氛围,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通过模拟职业团队训练,不仅让学生在学习和技能上与企业接轨,而且将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融入学生的管理培养中。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高等学校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整合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形成集人才培养、孵化培育、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于一身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众创空间。例如,学校扶持医疗美容专业学生成立美甲室,开展面向校内外的服务,做到用中学、学中用。众创空间实现孵化与资源对接相结合、项目与产业相结合,促进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

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定期邀请企业人士来学校讲授创新创业课,与学生互动交流。企业人的艰苦创业和进取发展能生动诠释奋斗精神、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优良品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领悟,从而引领其价值取向。此外,以项目化、基地化为抓手推进学校文化与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一系列形式相融合,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2.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马克思认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是技能型人才,还要善于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亮,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社团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含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还能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在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人格打下基础。此外,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思想的碰撞与知识的交融,这种相互影响将使每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道德实践中培育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高职院校共青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帮助了他人,服务了社会;另一方面,从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中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以专业学习为主的基础上,针对就业创业、创新创造、职业技能、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实践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普遍要求,紧密联系学校宣传部、思政教学部等,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策划,探索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团委努力推行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网络文明志愿者,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广泛开展“学雷锋”“三下乡”“基层调研”“支农支教”“扶困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每名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度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0小时。

加大团学组织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和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实施精准帮扶行动及送温暖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4.“课程思政”与生活同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及未来发展的三重维度。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要切合学生的知识需求、情感需要和成长欲望。例如,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讲了总书记三十里借书的故事,并推荐学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些鲜活的励志素材让学生走进领袖可亲可近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求真进取的精神。

“课程思政”是系统的铸魂工程,是引领价值观的前沿科学。融合发展模式强调改变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单一、时代感和吸引力不足的现状,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走融合创新之路。“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教育的过程,坚持教、学、研、做一体化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做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同育,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高职院校党委要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打好组合拳,使“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真正惠及学生,真正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