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各种机构、活动中心、文化场馆经常会组办儿童职业体验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扮演各行各业成人角色工作,意在玩乐中培养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未来梦想,被教育部视作现有教育平台的补充。然而,各校都开设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同样拥有专业技能培养、兴趣体验等要素。那么,要是在自主拓展型课程教学组织时,能够将职业体验的理念融合进去,那将可能提高课程开设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职业体验;小学自主型拓展课;教学方式
一、 职业体验行业的诞生與发展
早在1997年,儿童职业体验馆在韩国开业,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诞生。2008年,在杭州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以儿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机构,标志着儿童职业体验行业在中国诞生。在2009年至2014年间,上海市教委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各项资源,大力推广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从行业诞生到推广全球,再到国内大力推广,很显然儿童职业体验行业是世界各国对儿童成长教育的通行趋势。
现今,教育最热门的词汇是“核心素养”。教师不再是传送知识的运输机,学生更需要往后能在工作、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体验之所以能火速发展,便是它提供了让孩子特定的模拟情境,它能够让孩子知道体验的行业是否如他想象中那样、是否自己的天赋能力真的可以胜任这个行业,减少盲目选择后受挫的失业概率,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上海市教委在推广儿童职业体验的研究项目中,认定中等职业学校为该活动的优选场所,其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有着专业的课程、专业的师资、专业的场地等优势。但是在社会中,中等职业学校却有着“地少人多”的弊端。面对中小学生这个庞大的基数,可提供推广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也远远不足,所以各所中小学还应寻找更多合适的体验场所与活动时间。
二、 利用自主拓展型课程充当职业体验活动补充方式的设想建立
自主拓展型课程是各学校自行开设的校本课程,在下文中简称为拓展课,它具有常规课程的补充功能,也具备更贴近专业发展的技能知识。相比基础课程,它有种类多、课时精短、方便改选等优势。在从事教师工作至今为止,我认为拓展课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参与职业体验最方便、最简捷的途径之一。
在我入职教师行业之后,首年就承担了学校拓展课的设计与教授工作,在最初的课程设计时,我设计了《动漫画》的拓展课,不过当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班上曾经有这样两位小朋友,他们怀抱着同样对动画的热爱报名参加了我的拓展课。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观察,我发现他们的水平是完全不同的。一位同学叫小顾,她有着较强的绘画天赋,可以很快的学会我所教的绘画技法;另一位同学叫小张,他绘画基础有些薄弱,每次教的画画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每次上课时,我总会多花一些时间照顾那位画画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他信心,让他学会画,甚至喜欢画。但是一学期后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两个孩子都对课程产生了厌倦。我有些失落,便悄悄地向两位同学了解情况。他们的回答让我更加迷茫,小张告诉我:“老师我很想画漂亮的动漫画,可是我却一直画不出,虽然你总是耐心地教我,但是不知怎么的,我总画不好,有时甚至有些不喜欢了,我感觉好难过。”小顾则说:“老师,我们一直就画差不多的东西,我早就会了,感觉上课好无聊。”
拓展课的内容不应像常规课程那样,更应注重和强化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和能力培养,不应以传授技能为目的。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材,准备着手改编。在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我将课程设计成集绘画学习、动画设计、手工制作为一体的综合学习内容……
“当你意识到失败只是弯路,那就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直道上了。”第二学期的课程中,我实施了改编后的新课程,画画好的小顾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动漫产品,她依靠自己扎实的造型基础捏出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偶。她为了能创作出更多的人偶作品,又拿起了心爱的画笔,兴奋地在纸上画着,设计要捏的人偶造型。画工欠缺的小张则体验到了动画拍摄,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由小顾帮他画出了他画不出的图样,他根据自己电脑操作优势将静态的图画编辑成了动画短片。两位孩子在新的课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擅长的内容,欢快的笑容常驻在了小脸上。
任何课程都有一个系统的大框架,学到精湛可能需要很长久的时间。按部就班的实施课程只适合培养专业化的大学人才。我们在做小学生拓展型课程设计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自主拓展课和儿童职业体验有着类似的目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在不断尝试中获得认知。孩子在不同的职业体验中了解到哪一个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哪一个才是自己最擅长的职业,哪一个才是自己最希望从事的职业。
在拓展课的学习中,每一个课程都是短期的,课程中他们不用非常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老师可以提供本课程相关岗位的项目活动,他们在体验中可以初步了解自己在本学科方面是否真的存在十足的兴趣。在课程结束后,假如发现自己不是很有兴趣,那他们还有机会选择更多的课程进行更换尝试,最终得到与职业体验类似的规划目标。所以,在此之后我便以职业体验的形式作为课程教学组织手段。
三、 职业体验教学组织方式的运用与发现
(一) 组建工作小组,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角色”
小组合作是拓展课的主要形式,同学们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兴趣相同,比较熟悉的同学组合在一起活动理应是顺利开展,却没想到在小组合作时出现了那么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再一次收获意外。
在进行动画拍摄的课上,拍摄可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组队完成。于是,课堂中我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组队,并分别扮演“导演、编剧、美工、技术、配音演员”等角色。其中,有一个小组,在角色分工时,他们靠投票推举导演人选,因为他们觉得导演就像是在选大队委员,必须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可以担当,所以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女生,被同组成员推举成了导演,但是我发现她本人却并不是那么开心,我知道她擅长写作文,在我看来她应该是编剧的最佳人选,可是受到了同学推举,她也就答应了这个决定,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
课后我召集各组导演进行培训,我原本以为通过民主选举的导演将是能够放心的人员,但是事情往往不如所料。在之后的活动中,其他的小组都安静有序的开展着活动计划,唯独这组的成员间发生了争吵。我走上前去了解情况,原来是导演召集了组员开始商讨剧本,组内四位成员每人手中都拿出了一套方案,各说各的方案好谁也不让着谁。但作为导演的她一直左右为难下不了判定,激烈的争吵逼迫她开始慢慢逃避,独自默默躲在一旁。就在我准备插手协助时事情又发生了转变,组内原本被排做美工的同学突然上前阻止了大家发言。她把小组四位成员的方案根据内容分为两类,然后组织不同方案的人员分别对整合好的两份剧本进行草图设计,对结果比对可行性。整组人在她的指挥下顿时埋头苦干,几位起冲突的成员立刻起笔画稿,争抢着想让自己的方案取胜,此时被吓坏的“导演”则在一旁开始发挥她的写作特长,为两份剧本都写下了剧情与对话。一切不仅变得和谐有序,而且该组还领先完成了活动任务。
在课后我收到了一张职位变更后的名单,原本扮演美工的同学成了该组最服人心的“导演”,另一位同学从导演也变成了最会写剧本的“编剧”。
我们想方设法要教会学生很多的技能,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可以在今后的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但往往并不是所有技能与知识都适合所有职业,而且不经过尝试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适合做些什么。就像挑衣服一样,挑选合适自己的衣服光靠去看、去想或是被人美言推荐是无法达到的,它必须通过自己亲身尝试,用实践去感受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在课程学习中也是一样道理,拓展课就是需要在体验实践中进行的。我在拓展课中为孩子们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边学习边体验,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自己所选的职业、测试一下自己是否有哪方面的能力可以被挖掘,让学生从体验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发挥自己。
(二) 利用兴趣培养职业扮演的“尽职”能力
作为成年人都知道,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自身能力不能及的困扰,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便是可以自己探索知识、学习充电、攻破难题。当然现实中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处理方法,相信每个家长、每个老师都希望孩子可以从小就有知识探索能力,但是有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探索知识的“敬业”精神呢?
有一次活动时,有一位担当美工的学生走上讲台问:“丁丁老师,我想画停在路边的一辆跑车,但是透视怎么画像呀?”我很吃惊,因为透视已经是美术课上烦琐又不招学生喜欢的内容了,几乎大部分学生不然愿在美术课上听你解释透视原理,并且我并没有要求过他们要画这么难的内容。所以这个同学主动选择绘画透视图的做法让我很意外。于是我细心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不过我并没有直接画给他看,我希望他能自己尝试一下,不会的话再来向我提问。待他坐下后,我开始细细观察,看着他一次、两次、三次尝试,反复地擦着纸面上的线条,试着想要解决问题。此时我正准备迎接他上前二次求助,但是他却没有上来,依然执着的埋头继续研究。见状我走上前去假装巡视,观察他的进展。二十分钟过去了,突然他露出了笑脸,当我接过画稿的那一刻我很激动,满是划痕的铅画纸上画着一辆透视准确的跑车和一条立体的马路,这些划痕映刻着一个孩子努力的过程,记录着他成长的轨迹,这是他发自内心探求真理的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点的表现。学生一定会从感兴趣的问题中发现自己不会的内容。强烈的兴趣欲望使他们很容易产生学习冲动,此时我们一定要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在他面对难题的时候设法引导,保持兴趣吸引力,让他们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保持兴趣欲望的驱动下,不断给“工作”环境中的“员工”接项目,采用之前所说的“工作室”式的活动组织形式,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指点他们主动问老师、查资料、买工具书等等学习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兴趣的引导下知识的获取一定比教師灌输更广泛更容易被吸收。
四、 总结
拓展型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辅助,有更自由的校本特色。虽然它没有中等职校的课程那般专业,但是执教的老师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技能。在这个场馆紧缺的情形下,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将课程转化为一个个小“职场”,它不但可以让课堂充当职业体验的活动场所,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未来发展有初步规划,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让教学内容更加有实用性、针对性。
职业体验的教学组织方式将课堂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注重学习体验、注重知识运用、注重综合能力的灵动课堂。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每个孩子都能发展其自己的能力,每个孩子都能发挥出各自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职业体验活动示范性基地标准》研究课题组.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基地建设研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5(3):20-24.
[2]庄春妹.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9):26.
[3]卢俊.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定格动画教学探索与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8):137-139.
作者简介:
丁任杰,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