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类比思想 提升核心素养

2019-08-15 03:40陈龙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通项性质公式

陈龙珠

(尤溪第一中学,福建 尤溪 365100)

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课堂中所提出的先进思想理念。所谓类比就是“为了促进对未知事物的理解,通过与已知事物的比较,进而发现两者之间在特征和形式上的类似之处,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类比思想就是在类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逻辑思维,通过对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类比可以利用已知解决未知,利用简单解决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巧用类比,学习新知识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知识点更多、难度更大,很多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一知半解,不甚理解其中含义,往往死记硬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如何合理引导学生理解要义,类比方法就是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办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类比是发现和提出数学命题的重要途径。”类比就是一种相似,把两个数学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从而推出这两个数学对象的其它一些属性也有类似的地方。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常有并列的两个数学对象,二者有诸多相似点,教师就要善于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已知推理未知。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时,可采用类比方法进行对照式教学。

定义教学时,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同一个常数,即anan-1=d。类比可得,等比数列是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商为同一个常数,即=q;

通项公式an推导时,通过累加法求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类比累加法,可通过累乘法求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

推导前n项和公式sn时,等差数列的前前n项和采用倒序相加法求得,即sn=na1+d,类比倒序相加法,可用错位相减法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sn=

在推导性质时,由定义得:若m+n=p+q,则am+an=ap+aq,类比可得等比数列的相应性质:若m+n=p+q,则aman=apaq。

采用类比教学,链接新旧知识,既可巩固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教学能够抓住知识间的相似之处,再合理进行类比教学,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类比,构建知识网

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联,教师要利用其中的相似点,引导学生进行勾连,以点代面,由孤立到系统,总结发现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拓展思维,融会贯通。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线线平行与面面平行时,相关的定义、判定、性质及结论可采用类比教学。

因此,教师利用类比方法,可将学科知识内容的不同板块建立良好的关联,帮助学生厘清学科知识内容不同板块的联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再是独立的知识点,而是一张知识网,从而逐渐构建学生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

三、巧用类比,拓展新思路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在他的世界名著《怎样解题》中说过:“在求证或求解一个问题时,如果能发现一个类比题,那么这个类比问题可以引导我们达到原问题的解答。”可见,要打开解题思路就得对可能的解题方法进行猜测,寻找类比问题。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审题训练,对已知条件多读几遍,联系自己熟悉的条件,对做过的题目和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找找其中的规律,往往可以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a1+a2+…an=a1+a2… +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中,若{}bn,则有等式成立。

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能否借助学科不同板块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地类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便可以得到结论:

等差数列性质: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等比数列性质:若m,n,p,q∈N*,且m+n=p+q,则 am·an=ap·aq

故猜测本题的答案为:

b1b2…bn=b1b…b17-n(n<17,n∈N*)

事实上,对等差数列{}an,如果 a10,则有:an+1+a19-n=an+2+a18-n=…=0

因此:

a1+a2+…an=a1+a2+…an+(an+1+an+2+…+a19-n).

而对于等比数列{}bn,如果 b9=1,类比性质可得:an+1a17-n=an+2a16-n=…=1

从而,可推导

b1b2…bn=b1b2…b17-n(n < 17,n ∈ N*)成立。

再如,已知x,y,z均为正整数,

如图所示:作 △ABC,∠AOB=∠AOC=∠BOC=120°

设OA=x,OB=y,OC=z

由余弦定理得:

又因为AB+AC>BC,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可见,在解题时,遇到一些问题,注重已有的认知进行类比教学,常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问题得以解决。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类比方法,链接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拓展解题思路,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通项性质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数列通项与求和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