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邈 孟静岩 史丽萍 袁卫玲 华声瑜 李晓康△ 何俗非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落实,不仅需要通过翻转课堂、增加互动等教学形式来实现,更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困难,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并对此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1,2]。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过程中缺乏兴趣、背诵过多、不适应中医思维以及古文引用偏多四个主要学习难点的分析,反思教学过程,并探索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同一年级(2017级)同一专业(中医专业)的非少数民族学生共102名,令其在17-18-1学期的初、中、后期3个时间点(每5~6周一次)对教师给定的四种学习困难原因(即缺乏兴趣、背诵多、古文引用多以及不适应中医思维方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排序。
对于学生学习难点分布及学习难点变化趋势分析,按照总评成绩前20%、中60%、后20%的筛选标准,将数据分为前、中、后位次三组。按由前往后的排序顺序依次赋予不同学习难点4分、3分、2分、1分;对于学生自我判估的学习能力与学生总评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不进行再次分组,按学生困难点排序由前往后的顺序依次赋予学习难点1分、2分、3分、4分,从而在实际分析中分别体现学生对自己学习兴趣度、背诵能力、对古文的驾驭能力以及中医思维能力的判断。以EXCEL软件及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
2.1 全体学生学习难点分布情况及前、中、后位次学生学习难点比较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成绩在前、中、后位次学生群体学习难点分布情况发现,三者分布确有差异(χ2=15.51,P=0.017)。总体上,全体学生的学习难点以背诵内容过多最为突出,而后依次为不适应中医思维方式、古文引用偏多以及缺乏兴趣(见图1)。总成绩前(见图3)、中(见图3)、后(见图4)位次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前、中、后位次学生缺乏兴趣占比依次为12.12%、14.44%及18.26%。此外,在古文引用方面,3组间存在一定差异。背诵和中医思维方面3组间差异不大。
图1 总体学生学习困难分布情况
图2 总评成绩前位次学生学习困难分布情况
图3 总评成绩中位次学生学习困难分布情况
图4 总评成绩后位次学生学习困难分布情况
2.2 全体学生,前、中、后位次学生不同学习难点变化趋势比较总评成绩前、中、后位次学生的缺乏兴趣困难随时间推移均略有上升趋势,尤其以后位次此项困难上升最为明显,说明学生们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兴趣度略有降低,尤以后位次学生兴趣下降更为明显,但总体来说此项平均分值在2以下,说明缺乏兴趣在学生学习困难的平均排序一直保持在最后一位(见图5)。背诵过多一项,前位次学生此项得分略有升高,而中、后位次学生呈现降低趋势,且三组此项平均值一直在3分以上,说明此项困难的平均排序一直保持在第一位(见图6)。3组的思维方式困难得分随时间推移略有降低,而古文引用一项基本保持不变(见图7、图8)。
图5 前中后位次学生缺乏兴趣困难变化趋势
图6 前中后位次学生背诵过多困难变化趋势
图7 前中后位次学生思维方式困难变化趋势
图8 前中后位次学生古文引用困难变化趋势
2.3 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总评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总评成绩呈正相关,其对自身背诵能力的评估与总评成绩未见明显的相关性(见图9、图10)。学生对自身中医思维能力的判断与其总评成绩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高分学生部分认为自己对中医思维的接受度较好,而部分认为思维方式是最主要的学习难点,成绩中位次学生对自己中医思维的评估则较为分散,后位次学生总体上认为自己对中医思维的适应度处于一般水平(见图11)。学生对自身古文水平的预估与总评成绩看似呈现负相关趋势(见图12),实际过程中考虑这种趋势与分数较低学生由于兴趣和思维困难占主导,而将古文选项多排在靠后位置有关(此项分析中困难排位越靠后,对该项困难所对应的自我能力预估得分越高)。
图9 学生学习兴趣与总评成绩的关系
图10 学生背诵能力与总评成绩的关系
图11 学生中医思维自我判估与总评成绩的关系
图12 学生古文阅读能力自我判估与总评成绩的关系
结合几部分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总评成绩位于前、中、后位次的学生,其最大的学习困难差异是兴趣度。由于学生们的高考成绩排位基本在同一水平,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又是中医专业的开门课,受前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均衡影响较小,故此项研究结果符合预期,同时也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对于教学来说,该研究结果提示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增加和维持学生对本门课程以及中医学的兴趣,比如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引用更多中医发挥疗效的案例或将枯燥的记忆任务以有趣的形式回顾和考核等等[3]。
对于本课程背诵内容过多的特点,教师不应认为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而完全置之不理。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背诵不但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同时还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在背诵方面的困难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但在缺乏兴趣方面却略有上升,说明学生虽然接受了背诵偏多的学习特点,但这个特点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甚至中医学科的兴趣。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背诵和理解之间的平衡[4],针对理科生偏重理解不善于背诵的特点,予以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并且以较为生动的形式多重复、多练习,以帮助学生加强课堂记忆,减轻课后负担。
中医思维方面,本研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自己该项困难的评估与教师的判断并不完全吻合。其中成绩前位次学生一部分认为本门课程的难点主要在于建立中医思维方面,另一部分认为自己能较好接受中医思维。而从趋势图上可见,排位中、后的学生,三次思维方面的困难度自我评估均低于前位次学生。教师通过日常提问以及回答学生问题发现,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尚未如他们预估的那样建立起中医思维,存在着眼于辨病、辨症而不是辨证,或者对中医藏象和西医脏器的区别仍不十分清楚等多种问题。思维的培养并非在短暂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本课程作为中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可以考虑通过作业或课前小演讲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去比较中西医思维的差异,为中医思维的逐步建立奠定基础[5]。
虽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理论,以及建立起阅读古医籍的习惯,授课中的古文引用仍给不少学生造成了一定困难[6]。前位次学生该项困难的排位更加靠前,这可能是由于虽然引用的古文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前位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自我的要求高并且学有余力,所以数据方面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讲,本部分研究结果提示今后的古文引用应尽可能引得少而精,并且解释透彻,以避免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增加畏难情绪。
结合本研究的结果以及教师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发现,近年来学生意志力偏薄弱,不肯下苦功夫读书,容易被外务干扰。虽然对学习中医有较高的热情,也懂得功在平时的道理,但还是习惯于期末突击。医学专业的大学学习并非如学生想象般轻松,且医学生肩负着极重的责任和使命,理应更加努力。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不但要传授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帮助其建立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医学生情操、恒心和毅力,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内在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医路上以苦为乐,走得更加长远。
本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影响其学习结果的最主要因素;背诵过多是学生自我判估的最主要学习困难;学生对建立中医思维方式方面的难度估计不足。教师据本研究的结果做出的教学反思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