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临床针对一些儿科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无法获得理想效果,遂选择对其实施手术治疗。为满足手术需求,需对患儿实施必要的麻醉干预[1]。但在小儿手术麻醉方面,考虑到小儿身体生理特点的特殊性,以及其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情况等因素,需要合理的进行麻醉方案设计[2]。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保证手术操作的实施以及患儿的快速苏醒。具体的方案设计中,麻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至关重要[3]。目前,氯胺酮与瑞芬太尼的应用较多。此次研究中,随机抽取70例在本院接受小儿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观察,对小儿手术麻醉中不同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应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机抽取70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小儿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4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71±0.19)岁;手术类型:骨折手术32例,阑尾切除38例。疾病类型:阑尾炎38例,四肢骨折32例。患儿均资料完善,符合手术指征,均无严重心肺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本组研究程序与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部门审核批准,均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入组患儿监护人均对研究方案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风险等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入组患儿应用不同的麻醉方案,35例接受氯胺酮持续泵注(氯胺酮麻醉组),35例接受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复合麻醉组)。氯胺酮麻醉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11岁,平均(6.85±0.11)岁;手术类型:扁桃体切除17例,阑尾切除18例。疾病类型:阑尾炎18例,慢性扁桃体炎17例。复合麻醉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10岁,平均(6.61±0.12)岁;手术类型:扁桃体切除15例,阑尾切除20例。疾病类型:阑尾炎20例,慢性扁桃体炎15例。两组患儿手术类型、平均年龄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儿均结合自身疾病情况与手术方案,完善相关的术前检查,做好准备工作。并于术前4 h指导患儿进行严格的禁食、禁水。在术前0.5 h给予患儿苯巴比妥钠(生产企业: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5613;规格:1 mL:0.1 g)与硫酸阿托品(生产企业: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1536;规格1 mL:5 mg)静脉注射,其中苯巴比妥钠的注射剂量设置为2 mg/kg,硫酸阿托品的注射剂量设置为0.02 mg/kg。用药后密切监测患儿的临床血压水平等指标,掌握其临床情况,并在其状态稳定之后实施麻醉诱导,使用的药物为咪达唑仑(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041;规格:2 mL:10 mg),药物使用剂量为0.02 mg/kg。
麻醉诱导后,对复合麻醉组实施持续泵注盐酸氯胺酮复合盐酸瑞芬太尼以进行麻醉维持。合理设置不同药物的泵注速度,瑞芬太尼、氯胺酮的泵注速度分别设置每分钟60 μg/kg和 0.06 μg/kg[4]。
麻醉诱导后,氯胺酮麻醉组均实施单纯氯胺酮持续泵注以达到维持麻醉的效果,药物的泵注速度设置为每分钟95 μg/kg。
在术前与术中,分别对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和无创动脉压等。手术结束后,统计不同麻醉方案对氯胺酮的使用情况,计算总使用剂量,并统计患儿苏醒时间。
所有实验统计学分析均在SPSS 18.0软件中实施,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临床监测与组间统计结果显示,两组血氧饱和度、无创动脉压、心率水平基本相当,P>0.05。术中两组各项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且组间比较显示复合麻醉组的心率水平低于氯胺酮麻醉组(t=5.317,P<0.05),血氧饱和度、无创动脉压两组基本相当,P>0.05。表1。
表1 术前与术中患儿临床相关指标监测结果与变化情况(±s)
表1 术前与术中患儿临床相关指标监测结果与变化情况(±s)
?
在氯胺酮使用总剂量方面不同麻醉方案经比较差异显著,复合麻醉组使用剂量较低,在患儿平均苏醒时间方面,复合麻醉组也短于氯胺酮麻醉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麻醉方案下的氯胺酮使用总剂量统计及患儿苏醒时间统计(±s)
表2 不同麻醉方案下的氯胺酮使用总剂量统计及患儿苏醒时间统计(±s)
?
与成年患者相比较,小儿患者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但很多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手术治疗前接受麻醉处理的时候,考虑到患儿的耐受性与安全性问题,需提前为其制定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5-6]。此次研究中,为入组患儿制定了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案,并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观察,对比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最终观察到,术前临床监测与组间统计结果显示,两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基本相当,各指标数据结果均无差异。术中两组各项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且组间比较显示采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的复合麻醉组的心率水平低于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维持的氯胺酮麻醉组。同时,在氯胺酮使用总剂量方面不同麻醉方案经比较差异显著,复合麻醉组使用剂量较低。在患儿平均苏醒时间方面,复合麻醉组也短于氯胺酮麻醉组。上述结果显示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的应用优势,提示其维持麻醉效果较好,患儿苏醒较快,并能够减少对氯胺酮的使用。其中,两组均应用了氯胺酮这一药物。该麻醉药物的应用可以获得深度的镇痛效果,且不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产生影响[7-8]。因此,在众多儿科手术中,对该药物的应用十分常见。但单纯使用该药物无法获得理想的镇静效果,可能会对手术操作的实施带来不便。如果提高药物使用剂量,则容易影响到患儿的术后苏醒,同时也容易损害到患儿的健康[9-10]。为此,实验中考虑将其与其他药物予以复合应用。瑞芬太尼是一种高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具备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十分适合被应用于各类小儿手术麻醉之中[11-12]。将其与氯胺酮进行联合应用,改善了临床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的快速苏醒。同时,也避免为提高麻醉效果而增加氯胺酮使用剂量,对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患儿机体造成的损伤意义重大。
总之,小儿手术麻醉中采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的方式对患儿实施维持麻醉效果较好,且患儿苏醒较快,提示该麻醉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