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李晔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Peirce 在1902年定义了模糊语言:“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的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个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所谓的不能确定,并不是由于解释者的无知而不能确定,而是因为说话者的语言特点就是模糊的”[1]。由此可见命题边界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语言的模糊性。
既然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网络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必然具有模糊性。David Crystal(2001)在《语言与因特网》中首次用“netspeak”来描述网络语言,包括电子邮件语言、聊天群语言、虚拟社区语言以及网页语言[2]。本文选择以网络语言为例来分析探讨语言的模糊性基于网络语言的两个特性,首先,网络语言更具随意性,网络交流中人们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语言更加随意、自由,使用模糊语的频率也就更高;网络语言具有独特性,网络语言是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的结合体,人们使用模糊语言的频率在口语中大于书面语,但口语不易记录保存,基于以上两点,以网络语言为例分析模糊语言具有可行性。
语言的模糊性在网络语言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使用模糊限制语、隐喻、语音变异以及表情符号。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指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的词或短语,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概念变得模糊[3]。网络交流中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人们会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买家:“163,156 能穿L 吗”
卖家:“亲亲,您穿L 号可能稍微有点紧哦。”
以上是淘宝网上的一段对话,卖家认为L 码对买家来说有点小,但为了能卖出商品并没有直接说衣服不合适,而是连续用了三个模糊限制语“可能”“稍微”“有点”来委婉地回答买家的问题。模糊限制语的连续使用模糊了“不合适”这个概念,也使得表达更加地委婉、礼貌,易于买家接受L 码不适合自己这个事实。
隐喻(metaphor)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4]。网络交流中打字速度远低于日常交流中对话的速度,人们倾向于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想法,所以在网络交流中人们会较多使用隐喻,来表达丰富的思想。
“转发这条微博,你就是年度锦鲤!!!”
以上是一条求转发的微博,“锦鲤”是一种隐喻。锦鲤本来是一种观赏鱼,2018 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幸运的“中国锦鲤”将会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随即走红, 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
语音变异也是语言模糊性在网络语言中的重要表现之一。由于地域口音的差异、打字速度的限制以及表达的趣味性,网络语言中会出现很多语音变异,如:“雨女无瓜”即“与你无关”;“蓝瘦香菇”即“难受想哭”;“88”即“拜拜”。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无法观察对方的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等,但为了表达的生动形象,人们常常使用一些表情符号,这些表情符号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但能使表达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如:“O_O”表示“震惊”;“e_e” 表示“困”;“{{{(>_<)}}}”表示“发抖”。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语言的模糊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语言模糊性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首先,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从发话者的角度讲,交际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听话者的角度来讲,交际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从发话者的明示中推理出发话者的意图,从而实现交际成功。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寻找最佳关联性的过程,所谓“最佳关联”,即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总是寻求以最小的努力来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获得最相关的信息[5]。
A: Amy has a cat!
B: wow, it must be lovely.
在这段对话中,“cat”可以指家猫,也可以指猫科动物。但是A 为什么没有用更精确的表达“domestic cat”(家猫),而是用了“cat”呢?从发话者A 的角度讲,他想表达的是“家猫”这个概念而非猫科动物。A 和B是在进行日常的交流而非专业的动物类属讨论,在日常交流中“cat”通常指的就是家猫,所以A 认为“cat”具有最佳关联性,能使听话者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听话者B 的角度来看,受认知原则的支配,人类的认知倾向于与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话者A 的话语是当前认知环境中的最佳关联,即“cat”这个词与当前认知环境最为相关。如果说话者A 想要指猫科的另一种动物,会使用 “tiger,lion or jaguar”(老虎,狮子或是美洲豹)。
但是并不是所有明示都是直接的,人们有时会使用一些模糊的表达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模糊语言是间接的,为了理解说话者的含义,听话者必须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这样看来,明示与模糊语言似乎是矛盾的。为了解释这个现象,Sperber 和Wilson(1995)引入了另一种概念“释意”(interpretation)。根据关联理论,人们的话语都是对自己思想的描述(description)或是释意(interpretation),描述性话语表达命题的真值条件,释意所说内容和所希望表达的意思之间的相似之处,通常被称作“释意相似”(interpretive resemblance)[5]。为了能忠实地表达思想,发话者的言语必须与思想是释意相似的,模糊话语涉及语言使用的“释意性”而非“阐述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不使用或是无法使用非常精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才是最佳关联。我们表达某种思想的过程中,语言形式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但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而且并非所有的思想都能以严格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例如,“ Changan Ford recalls over 19,000 vehicles”,要召回的车辆数量无法准确计算,因此人们需要用模糊的表达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精确的语言要花费更多的认知努力去确认,反而不具有最佳关联性。在许多情况下,当说话者想要达到最佳关联的时候,他并不会用非常精确的语言,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严格的字面解释。
A:你的月工资是多少?
B:5000 元左右(实际上B 知道他每月的工资是4985.5 元)。
在上面的对话中,B 使用模糊的表达“5000 元左右”来回答A 的问题,而不是确切的数字“4985.5”,模糊表达在当前的认知环境中具有最佳的关联性。在这段对话中,A 只是想要通过B 的工资来判断B 生活水平和个人能力,所以用模糊的表达能用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因为模糊表达“5000 元左右”对于对话双方来说,所需的处理努力最小,同时又能实现与精确表达同样的效果。
通过关联理论,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解释语言的模糊性,也能更好地将模糊语言及其相关理论应用到语言教学中。英语教学者应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模糊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涉及语言知识讲解的语言教学,尤其要关注语言知识的模糊性。语言学习者在进行初级语言学习的时候总是倾向于记忆“精确”的语言知识,如背诵某些词语、语法点、句型的用法,但是随着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学习者就会发现这些“精确”的知识点并不是那么“精确”,总会遇到一些“例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以模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教学。例如,英语中的边缘介词是不同于简单介词和复杂介词的一类介词,如“saving”意味为“除……之外”;“given”意为“鉴于,考虑到”。
另外,除了运用模糊理论来指导知识教学外,教师还应关注教师话语的艺术性。语言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交际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涉及明示-推理,教师讲授知识表明态度明示的过程,学生理解教师话语的过程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即从教师的话中可以推断出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或是对自己的认可程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表达幽默、委婉以及礼貌,增强语言表达效率,鼓励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压力,缓和学生抵触的情绪进而缩短师生距离。如在课堂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时,可以使用模糊的表达,例如“It sounds a little strange” “I think it’s proper”, 相 较 于一些直接的表达,“Right” “It’s wrong”, 这些模糊的表达大大缓和了直接的评价或批评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来指导教学,还应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翻译中文成语“九牛一毛”的过程中,不能精确的翻译成“a hair of nine cows”,而应恰当地运用模糊思维,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意思,将精确的数字表达模糊化从而达到正确的理解与阐释, 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则更为恰当准确。除了在学习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如在拒绝某人的邀请时不要直接说“No”,而应运用模糊语言来委婉地拒绝别人,如“I think perhaps we couldn’t…”或“I’m afraid of I couldn’t…”。
本文以网络语言为例,分析了语言模糊性的表现方式:模糊限制语、语音变异、隐喻以及表情符号等表达方式,并结合关联理论解释了明示和模糊语言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语言形式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精确语言未必是最佳关联。作者希望本文能扩大关联理论的解释力,为语言教学者及学习者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方法以了解对方交际意图,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从而达到最佳交际效果,提高语言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