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当今社会中互联网已成为最风靡和普遍的信息传播媒介。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常态化。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一场变革。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在很长时间内教材、黑板和粉笔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之后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开始步入课堂,作为能够直观呈现声音、语言、视频的新式载体成为现代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但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上述教学手段已经落后于现代教学的要求。当前教学设备越来越丰富、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个性化水平越来越高,更多功能和特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开始被广泛应用。这就为“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前提基础。授课不再局限于课堂,定制化、个性化教学开始被挖掘,课堂的效果和成效更加显现。
对教学课程、学生情况的分析是上好一门课程的前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属于大学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目前在高校整个教学中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从国家和高校领导层面上看对本课程是充分重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18日学校思政课教学座谈会上强调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可见思政课的重要程度。但是作为高校的公共政治课,从学生角度的认识上却未必如此重要。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这是教师在使用“互联网+”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时要注意的问题。另外,学生学情也是我们事前考虑的问题。不同院校、系部、专业的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与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思政课质量打折扣。在各大高校中思政课普遍采取合班授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现小班谈论,这些情况在进行实践教学中走是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教学课程、学生学情的分析就是不可忽略的。它将决定我们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顺序、类型和具体活动方式,也将直接决定后续教学开展的效果。
做好教学学情分析后,就来到教学设计环节,教学设计的成败是关系着思政课最终效果的重要一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教材中的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为例,想要讲清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使同学们至少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全面、客观看待毛泽东的功绩及其晚年犯的错误即毛泽东本人的评价问题,二是严格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通过使用手机APP 设定一个主题讨论“一句话评价你心目中的毛泽东”。为了节省课上的时间,这些活动或问题都是课下提前设计好并保存,在课上使用时再开启。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个判断题或者发起投票即“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再比如,讲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个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该问题,可以通过手机APP 设置一个单项选择题,将灵魂的不同解释分别设置为选择题的选项,让学生就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的“灵魂”的具体涵义选择此处最符合语境的一项,以辅助学生领悟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手机APP 为学生布置自测题或作业任务,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高效、绿色、环保的完成作业,检测课上的学习成效。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手机APP 对学生进行签到检查,防止学生逃课或迟到现象,如此不仅方便而且节省了大量课上点名的时间。教师还通过对学生发起抢答或选人的方式提问学生,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开展之时,开启事先设置的问题,使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手机APP 组织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评分,避免评价主体单一及学生评价方式缺乏的情况,从而使评分更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在一次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在课上教学成效的反馈进行评价,这关系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辅助教学的各项活动设计是否有意义,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准确,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都应是教师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分析和总结不同班级对同一问题的反应状况以及时更新相应的教学设计。
根据笔者在实践中使用现代化方式和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经验,总结使用“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的经验启示,可以为今后更有效更有吸引力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外在条件的准备是使用“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的前提条件。为此,学校必须保证能为每个教室、为同学提供高速、有质量的互联网。要保证每个教室的电脑都能联网,每个学生可以免费使用WiFi,这是能够开展后续活动的先决条件。另外,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程和学生学情分析,从而能在课程进行时有针对性有效率的开展相关活动。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本内容的二次处理,是教师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授课思路的总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从根源上关系着课程的效果问题。有过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可以发现的,当我们事先知道有领导或者同事来听课时,我们总会拿出平时精力的十分还多去认真备课,这种时候我们会发现精细准备过的课程确实和平时效果不一样,无论课程内容本身多难或者多枯燥,我们总能想到更生动有趣、丰富灵活的案例或导入方式。如果我们的每次课都能拿出这样的“精心”进行准备,那么对课程的探索和建设就必然成效更深更广。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将时间归还于教学,开动脑筋,精细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力求准备有趣、有效的教学内容。这些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熟悉和对课外知识和素材的充分了解上。在对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问题的有效性和逻辑性,使活动真正服务于教学需要,防止盲目利用华而不实的教学活动,致使教学本末倒置。
教学评价是我们教书育人成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大班上课的公共思政课来说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把标尺。因此,思政教育者要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凸显教学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增加评价主体。此前的思政课评价主体,多为教师本人,相对比较单一,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还必须体现在教学评价与反馈上。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手机APP 设置学生参与评价环节,给予学生评价自己及同伴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其次,思政课教师还需要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评价,还有重视他们的日常表现评价。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的方式,将学生平时表现和结业考试评价结合起来,为全面、准确评价学生奠定基础。最后,要充分重视学生反馈。反馈不仅可以更精准的为思政课教学服务,而且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思政课教师要构建学生互联网反映渠道,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学开展提供建议,找出教学不足,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主动权更多交给了学生,这就需要将自身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就意味着我们用现代技术开展的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教师对活动对课堂的掌控力。例如,笔者讲到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四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时,事先在手机APP 中设置几个小故事,课堂上学生先用五分钟时间将故事中反映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然后对照课本中总结的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互补有无,但实际教学执行中却发现学生们能完整总结出结论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了解这样的现象后,在下一个班授课时,笔者特别调整了教学逻辑顺序,先带领学生大体上了解课本中总结的结论,然后又通过手机APP 上的故事请大家分析故事是如何体现结论的,以辅助和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最终发现这个顺序的调整效果比较好。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又比如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作为全场的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活动结束时的点评、总结,将学生知识反馈到正确观念上都体现者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尤其是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在使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教学的同时,对教师自我能力和课堂引导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将“互联网+”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既是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必然,更是新形势新情况下对思政课提出的高要求。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各大高校纷纷在思政课中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将关注力放在课堂上,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这是必要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为了教学手段创新而创新,使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本身、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实际教学中切勿将信息化技术革新教学手段堆砌似的全盘搬在课堂上,这样只会上学生不厌其烦、百无聊赖,并不能真正起到提升教学的目的。有的内容适合通过手机APP 来行进,有些内容适合保留传统的讲授方式,有些内容适用这种活动方式进行,有些内容适合另一种方式来开展。总之不同内容开展方式、方法、顺序、逻辑起点总不尽相同。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手机APP 开展教学时要时刻坚持合理、合宜使用原则,活动开展宜精不宜泛,宜细致不宜粗浅,始终保持不同教学手段最终归因于服务教学的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适当的任务布置就像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一样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成效。因此,我们主张教师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实际需要适当地为学生们布置一些自测题、当堂测验题或其他有关任务,辅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但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必须坚持确有必要且适当适量原则,题型要能真正涵盖知识点,切勿出现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这种本末倒置的错误现象,已达到使用“互联网+”技术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