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锋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改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愈加深化,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小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分析课堂具体情况,贴近教材,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1.1重要的学习基础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思考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学习基础。小学数学作为数理分析、空间想象和计算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数学教学中,理解重要概念、公式和定理,都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数学学习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作为学生接收大量知识的启蒙阶段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思考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综合素质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体现。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必修基础科目,教学融会贯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简析
2.1数学归纳法
纵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数数学理论和概念都是运动数学归纳法来导入的,用先学的加减法導入乘除法,就是最常见的归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熟练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举例,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要在课前导入加法、剪法、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和内容,简化“方程”这一名词的压力,充分分析方程和未知数的概念。以数学归纳法来推导数学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融合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1]
2.2分析与综合法
分析与综合法就是将知识内容进行拆分,分成部分进行理解分析,再进行结合进行整体观察。对数学知识逐层理解,充分理解,再进行多样变幻。比如在人教版分数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直尺的刻线,一厘米分成十份,十分之一的一厘米就是一毫米,这样拆分分子和分母,导出分数线“除”的意义。在后续学习分数加法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导出分母相同分子相加的原理。
2.3分类排比法
对已学知识进行分类对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属于基础阶段,需要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故事和知识进行课程导入。所以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要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分类排比,通过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一册学习小数时,可以由分数进行导入,分析二者的差别与联系。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大与小、多与少等对比,对长度、面积、体积等知识的学习都是十分有效率的。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措施
3.1课前开启课堂
在课堂开始前,要创设出优秀的逻辑课程环境,运用科学的知识创设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中[1]。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故事和复习旧知识,依照上述方法开启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2课堂布置任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和提醒。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记忆和表达的训练,数学是有规则的,不论是运算规则还是分析规则,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学生应该像学习汉语和英语那样进行必要的“阅读、理解、分析”的基本训练,这样才能具备系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总结系列规则化的逻辑思维过程。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运用搭建简易模型进行动手实践和观察,以画图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最后总结拆分的方式,找到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3.3课后布置实践和讨论
在小学数学课程课后布置相应的知识讨论和实践任务,衔接本节课与下一堂课。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充分联系,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布置课后讨论和任务,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逻辑思维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可谓是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所包含角度十分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遵从教材与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逻辑思维方法,在课堂的不同时段进行不同的授课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和实践,进行长期的训练和提高,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行程。
参考文献
[1]李清明.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11):43-44.
[2]郝乐,马乾凯,郝一凡,李忠海.数学教育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