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体现了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如何根据《课标》要求,培养有思辨精神的学生,教会学生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有的工作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教学;工作方式
在新《课标》中教师角色与传统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具体说来,以下几方面需要教师下功夫:
一、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特别是历史科目,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几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浩如星海重大事件,产生灿烂的人类文化,浮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而我们的教材只是体现了历史长河中的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资源等待去开发。例如:在教学《张骞通西域》中,“西域”相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让学生们寻找、搜集有关西域的资料,了解西域的变迁,看一看今天西域自然现象、人文景观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在搜集资料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历史资料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变化着的自然现象再抽取成历史问题,便于应对今后的历史考点。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做有心人,组织学生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发现课程资源。
二、 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发表不同的看法,在辨析中统一认识,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张骞通西域》中,有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提出质疑,认为张骞出使西域耗时长达十多年,国内国际形势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出使效果相对减少了很多。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加以鼓励,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成为一个个“小专家”。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有独立思想的“学者”,而不是只懂得盲从的“书虫”。
三、 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改革表现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习活动成为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我在教学《张骞通西域》时首先在课前把学生按任务分成三组,每组有专人负责查找资料,有专人负责编辑资料,有负责找“演员”的,有负责编台词的,有负责排练的,有负责做“道具”的,还有负责与其他组协调的。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尽可能把课本的知识点用上。这样学生就有事做,每个人都参与,从参与中就有体会,就有成就感。接着,在课堂上采取演“历史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表演。最后,让学生进行评一评、问一问、议一议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告别了死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传统模式,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交流的能力。
四、 和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欢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收集资料是自己没有收集到的,会使学生异常兴奋,教师与学生同时鼓掌的时候,就是在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教师在祝贺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祝贺自己从孩子们那里学到了第二种解释。这就体现了师生间共同分享感情和认识。特别是学生和老师由于年龄、生活经历的差异,会导致价值观的不同,从而出现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才能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的本来面目。
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比较枯燥的科目,看到的都是一些历史事件,要的就是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幫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起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创设情境方面:影视资料、文学作品是很重要的工具。我在教学汉武帝时,先播放短片《汉武大帝》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汉武帝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就会说是文治武功。那就是汉武帝治国的措施,“罢黜百家”,颁布“推恩令”、整顿财政。“武功”是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汉武帝则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在他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学生因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就容易背牢,以后的考试中就能轻松的应对答题,就会对历史感兴趣,而热爱它。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在社会竞争、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学生渴望受到高水平的教育,而我国现有的教育水平与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作为教师,我们肩上承担了民族复兴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努力实践、积极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寻求改变,转变工作方式,形成富有个性的、充满激情的、科学的教学形式,为未来社会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尽自己的义务!
作者简介:
王小波,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徽县江洛镇游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