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本文通过简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从而提出小学语文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要改变教育理念,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组织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课堂教学要转变以往的形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融入素质教育理念,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并且养成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顺应素质教育趋势,把新课改理念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解决现阶段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体差异。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和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进行设计,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语文核心素养,将新目标、新理念、新内容落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二、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组织策略
(一) 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课堂组织形式创新,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忆,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与理解能力,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导致学生在应用语文知识时缺乏灵性。受传统语文课堂组织形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会缺乏语文创新意识,只能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生搬硬套。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树立语文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 营造教育环境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内容枯燥,更加不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掌握。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创新课堂组织,营造教学氛围,努力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学《灰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情感,掌握课文内容。
(三) 借多媒体教育手段
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雷锋事迹,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人物形象,掌握诗歌情感。另外,通过为学生放映与雷锋相关的影视片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喜欢的形式,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三、 结语
现阶段,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组织形式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形式创新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能力,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梁素琳.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124-125.
[2]宁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审视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94-95.
作者简介:
程燕,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市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