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妍 黄琼英 刘芷冰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州350014)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调查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1]。虽然发病率居高不下,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早期食管癌的治愈率也在不断上升。目前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是手术,但漫长的手术治疗过程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且手术产生的创面较难恢复,影响患者术后日常生活,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认知心理干预是一种有较好成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有调整患者认知及行为的功效,对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认知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以期为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9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投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3.1±4.5)岁;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3 例,专科9 例,高中11 例,初中及以下17 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2.7±4.7)岁;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4 例,专科7 例,高中13 例,初中及以下16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病理检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2)具备手术治疗适应证。
1.3 排除标准 (1)交流障碍或不具备读写能力;(2)伴有精神疾病或正在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治疗期间所住病房的卫生及舒适,医护人员每天定时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后的饮食禁忌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心理干预。(1)针对护理人员的认知心理干预培训:成立心理干预小组。选取沟通能力与责任心强,且具有成熟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认知心理干预相关知识培训,保证观察组患者所接受干预的一致性,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合格者正式成为心理干预小组成员。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之后的心理干预措施需在双方互相信任与尊重的护患关系上展开。(2)针对患者的认知心理干预措施:认知重塑即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讲解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客观正确的认知,同时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内容,消除患者因手术的未知性产生的负性情绪。心理干预即鼓励患者勇敢表达对手术的负性情绪,医护人员配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引导,使患者能够正视疾病治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积极了解患者内心对于自身的认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纠正其错误认知,缓解其心理压力。护理干预即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由于术后创面较难恢复,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医护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疼痛原因及时作出调整。指导并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疼痛严重时可使用镇痛泵,同时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不过度关注疼痛。可多与患者聊天及播放轻柔缓和的音乐,缓解患者因为疼痛产生的不良情绪。
1.5 观察指标 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HI)[3]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 周后希望水平,该量表包括12个采用4 级评分制的项目,由低到高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分数越高则希望水平越高。希望水平等级划分标准:评分12~23 为低等水平;24~35 为中等水平;35~48 为高等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 周后焦虑、抑郁情绪[4]。该两项量表均包括20 个采用4 级评分制的项目,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2 周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指标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 周后 t P SAS 观察组 4063.1±6.740.4±6.222.259<0.05对照组 4062.2±7.345.2±6.615.470<0.05 t 3.352 P<0.05 SDS 观察组 4065.2±7.541.5±6.920.818<0.05对照组 4065.9±7.246.7±6.717.472<0.05 t 3.419 P<0.05
2.2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2 周后,观察组HHI评分高等水平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低等水平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HI 评分比较[例(%)]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当被确诊为食管癌后,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及治疗方法的未知,患者心理往往会受到很大冲击。同时治疗中明显的创伤所带来的痛苦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不愿配合治疗。患者自身的抗拒心理会影响治疗效果,疗效的降低会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自身的希望水平也会进一步下降。因而帮助食管癌患者消除自身的负性情绪、提升希望水平对改善患者接受治疗时与治疗后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认知心理干预能够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因为认知心理干预是一种具有良好成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可通过调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及潜意识行为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干预小组的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消除对自身病情、治疗方案的恐惧及由于认知偏差产生的不良情绪,使其对自身病情有正确认识,从而树立信心。同时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正确释放心理压力。疼痛也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一大原因,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术后创面疼痛,并帮助患者缓解术后创面的疼痛,可降低患者生理痛苦,使患者身心舒缓。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及鼓励也可降低患者自我负担感及压力[5]。本研究中接受认知心理干预的患者希望水平相比于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要高,患者对疾病及生活的消极态度转变成积极态度,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正向反馈。取得这样的效果与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鼓励分不开。患者拥有力量,增强治愈疾病回归家庭与社会的信心,就能够提高希望水平,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对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近年来,心理干预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到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6]。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干预能够改善食管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产生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及治疗配合度,可整体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