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波,祝超慧
本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提出了以患者人格为中介变量影响患者的医师信任水平的理论假设,同时将患者攻击性放入医疗背景下进行探讨,扩展了患者攻击性、患者人格、医患信任的研究领域,为医患冲突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016—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14.62万医师调查显示,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绝大多数为偶尔的语言暴力(51%)[1],可见目前医患冲突现状仍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关于攻击性的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精神疾病患者及网络成瘾患者等特定患者群体的攻击性研究上,缺乏对普通患者群体的研究。攻击性是指意图以伤害他人为直接目的的行为,且目标有避免伤害的动机[2]。医患信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医患信任的缺失是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3]。医患信任是建立在陌生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信任关系,患者通过付费的方式将自己托付给医生并享有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4]。因此基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已有研究表明,人际信任反映了个体对外界环境与他人的信任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倾向呈负相关[5]。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会影响人际信任,是预测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6-10]。同时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对医患关系有显著影响,其中患者与患者家属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人格特质与医患关系评价间呈正相关[11],且人格是攻击性的影响因素[12]。本研究以医患冲突为背景,探讨患者攻击性特质、患者人格对医患信任的影响,为促进医患信任、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2月—2018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8家医院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现场填写后回收。纳入标准:(1)当日在调查医院就诊的患者;(2)自愿填写调查问卷者。排除标准:(1)存在阅读障碍者;(2)陪同患者就诊的家属。
1.2 研究工具
1.2.1 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CC-BPAQ)BUSS和PERRY于1992年编制的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PAQ)包含29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攻击性特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吕路等[13]在原量表基础上修订CC-BPAQ,共包含敌意、身体攻击、冲动、易怒4个维度,22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分别计1~5分,其中“完全不符合”计1分,“完全符合”计5分,得分越高,个体攻击性越强[13]。修订后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9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修订版(C-WFPTS)HALL等[14]在2002年编制了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包括10个条目,4个维度:忠实、能力、诚实、综合信任。董恩宏等[15]将原量表修订为“仁爱”和“技术能力”2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5个条目,“仁爱”表示医生关心态度,与患者沟通能力方面的内容,“技术能力”表示医生技术水平方面的内容。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仁爱”和“技术能力”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87;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仁爱”和“技术能力”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1、0.87。量表采用1(很难认同)~5(非常认同)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越高。
1.2.3 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 该量表由李金德[16]于2013年修订,包含10个条目,用于测量大五人格模型的人格五因素,TIPI-C的5个分量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7、0.60、0.64、0.62、0.64,2个月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68、0.51、0.41、0.64、0.77。其中条目1、3、5、7、9正向计分,条目2、4、6、8、10反向计分。量表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绝对不同意”计1分,“绝对同意”计7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不同性别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不同量表各维度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AMOS 20.0软件拟合中介模型,拟合优度指数(GFI)、规准拟合指数(NFI)、增值拟合指数(IFI)、比较拟合指数(CFI)均≥0.90,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8,χ2/df≤5(此指标易随样本量增加而变大)代表模型契合程度好[17];采用Bootstrap程序分析中介效应,抽样次数为5 000次,标准化路径系数的绝对值≤1,估计值的95%CI不包括0,表明中介效应成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为76.8%。384例患者中,男151例(39.3%),女233例(60.7%);≤20岁16例(4.2%),21~40岁277例(72.1%),41~60岁66例(17.2%),≥61岁25例(6.5%)。
2.2 不同性别患者在攻击性、医患信任及大五人格间的比较男性患者CC-BPAQ总分、身体攻击、冲动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CCBPAQ敌意、易怒维度得分、C-WFPTS总分、仁爱、技术能力维度得分、TIPI-C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患者攻击性、大五人格及医患信任间相关性分析 患者CC-BPAQ总分与C-WFPTS总分、仁爱、技术能力、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敌意、身体攻击、冲动、易怒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患者敌意维度得分与C-WFPTS总分、仁爱、技术能力、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身体攻击、冲动、易怒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身体攻击维度得分与C-WFPTS总分、仁爱、技术能力、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冲动、易怒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冲动维度得分与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易怒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易怒维度得分与C-WFPTS总分、仁爱、技术能力、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C-WFPTS总分与仁爱、技术能力、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仁爱维度得分与技术能力、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技术能力维度得分与外向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外向性维度得分与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宜人性维度得分与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尽责性维度得分与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与开放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2)。
2.4 大五人格在患者攻击性及医患信任间的中介模型 模型拟合指数χ2/df=3.290,GFI=0.948,NFI=0.906,IFI=0.933,CFI=0.932,RMSEA=0.077,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患者攻击性与大五人格、大五人格与医患信任之间的路径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攻击性到医患信任间的直接路径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攻击性对医患信任的间接效应的估计值为-0.33〔95%CI(-0.92,-0.09)〕,95%CI不包括0,大五人格在患者攻击性和医患信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见图1)。
段力萨等[18]研究认为在暴力伤医中应提防可能存在冲动性攻击倾向的个体,同时应减少诱发攻击行为的情景因素,本研究探讨了攻击性倾向的个体,在不同的人格作用下是否会影响其对医师的信任程度,即患者攻击性、患者大五人格、医患信任之间的关系,患者攻击性对医患信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五人格在患者攻击性影响医患信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患者目前医患信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提示目前我国医患关系处于逐渐恢复信任的过程中。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CC-BPAQ总分、身体攻击和冲动维度得分高于女性,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19-21]。造成这一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受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男性角色被允许表现更多的攻击性特质,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通常是温柔、内敛、文静,因此女性相较于男性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同性别在医患信任方面无差异,与以往研究中人际信任在性别方面有差异不符[7,22-24],提示患者的医师信任情况可能与性别无关。
表1 不同性别患者攻击性、医患信任及大五人格评分比较〔M(P25,P75),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patients' aggression,trust in physicians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by sex
表2 患者攻击性、医患信任、大五人格间相关性分析(rs值)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atients' aggression,trust in physicians,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注:a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患信任与大五人格维度中的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均呈正相关,与相关研究中人格特质中宜人性能正向预测人际信任倾向相符[24-26]。本研究中的情绪稳定性在一些研究中使用其对立面神经质代替,因此在本研究中情绪稳定性与医患信任呈正相关,与以往研究中神经质能负向预测人际信任倾向[24,26]也是一致的。人格可以预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宜人性与情绪稳定性越高的患者在与医生互动的诊疗过程中,易与医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攻击性与大五人格各维度呈负相关,与既往研究中,未成年犯的攻击性与人格特质中宜人性、尽责性呈负相关及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可对未成年犯攻击性起预测作用相符[27],说明在不同群体中人格对攻击性同样具有预测作用。患者攻击性与医患信任呈负相关,预示攻击性特质越强的患者越易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攻击性特质水平较高的个体容易在各种情景中感到被激怒,更容易实施暴力行为[18,28]。
一般攻击性模型是ANDERSON等[2]在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将先前理论进行创造性融合后提出的前沿理论,其中个体变量和情境变量可以通过3条路线影响个体当前内部状态,即攻击性特质作为个体变量,可以通过认知路线、情绪路线和唤醒路线影响患者当前内部状态,而人格被概念化为一套稳定的知识结构,个体用其来解释社会世界中的事件并指导其行为[9]。同时人格特质会影响人际信任,是预测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6-10]。大五人格中宜人性水平高的患者会以平和的态度去理解诊疗过程中挫折事件等情境变量,并通过认知路线、情绪路线或唤醒路线影响患者对医师的信任程度。因此患者的人格作为一条通路,能预防攻击性特质高的患者暴力伤医等攻击性行为,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医师信任水平。
本研究探讨了患者攻击性对医患信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五人格在患者攻击性影响医患信任中的中介作用,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的样本主要为广州、深圳等8家医院的384例患者,样本量较小,仍需要大样本、多地区的实证研究;(2)本研究仅说明了中介效应存在,未能具体说明大五人格各维度在攻击性和医患信任各维度中的作用机制和强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借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进一步验证大五人格中介作用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
作者贡献:赵静波、祝超慧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赵静波撰写论文,进行论文的修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祝超慧进行数据收集、整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