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升
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活动,有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刻认识红色旅游内涵及时代价值,明确红色旅游发展脉络与趋势,探寻新的发展思路,将有助于为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新中国;红色旅游;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化旅游的中高级阶段。其中,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活动,依赖各个区域所拥有的博大精深的红色旅游资源蓬勃发展,在加快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步伐的同时,又作为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政治资源,成为我国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为新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很多区域地处偏远落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多数都是贫困欠发达地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此,立足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无疑是最佳路径。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
红色旅游作为富含中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旅游产品,集文化传承、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价值为一体。
(一)文化传承价值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方式,在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中特别强调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元素的再生产与传播,而革命精神则是红色文化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继承了古代儒家“民为邦本”的执政思想,发扬了近现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不卑不亢、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涤荡心灵、净化灵魂,传播先进的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没有中国革命精神,[1]红色旅游就将是断壁残垣、陈书旧布,失去灵魂和核心。作为上层建筑的红色旅游,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取得丰硕物质成果的今天,理所应当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精神享受。通过旅游,让更多游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革命红色文化,在回顾历进程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缩短游客与革命先烈之间的时空距离,让人们铭记红色精神是无数先烈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根基,是激励中国人民继续艰苦奋斗的动力源泉。以寓教于游、寓育于乐的方式,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广泛传播。
(二)政治教育价值
从政治视角透视,红色文化资源应该属于特殊的政治资源。党和国家为了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在革命和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流血牺牲,构筑了今天伟大的红色精神堡垒,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执政的牢固根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无疑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见,红色旅游肩负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通过红色旅游,以承载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历史、红色精神和红色事迹的物质或非物质遗迹为载体,引导大家树立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一方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红色旅游过程中,带领游客穿越历史时空,以故事叙述、图片、音频资料、舞台演出等形式把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展现给大家,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以及在奋斗过程产生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等精神财富,并以此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正确的,从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国现有近五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个基地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走向富裕文明的历史见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文化的洗礼,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热忱,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激发每一位中国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三)经济价值
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1949年特别是1978年以来,从大局出发,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对老、少、边地区的人、才、物投入有限,致使这些区域高颜值、低收益的现象较為凸显,有些地区经济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平均生活水平,为了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特别重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革命老区、西部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提出科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大胆探索创新,将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彻底改变老、少、边区落后发展的局面,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知道,红色旅游产业同样有着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红色旅游业发展同样会带动种植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快速发展,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率,改变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实现“一业兴百业兴”的发展局面。例如,革命圣地西柏坡,近年来充分利用历史、人文等资源,以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构建新的红色旅游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数近400人,综合经济效益达7500多万元。又如,革命老区——瑞金,将红色资源与自然风景、气候、物产融为一体,仅2017年突破接待游客千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45.43亿元。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很多革命老区纷纷挖掘红色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产业,使革命老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四)生态建设价值
我国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生态资源独特,无论是山区丘陵地带还是广袤的黄土高原,都是与红色资源融合在一起的巨大财富,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既有利于实现红色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有利于实现目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的全面统一。红色旅游业发展与红色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特色手工业关联度极高,同属绿色产业范畴,生产中倡导理性对待“红”“绿”“古”“黑”各色资源之间的关系,使红色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强调最大限度保护目的地原生态文化环境。当地民众为最大的受益者,这无疑都是沿着生态旅游的本真轨迹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充分彰显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原则。实践表明,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要求社会效益第一位,要依附前辈的革命遗产,将其与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效融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支撑,协调人、自然、历史的关系,发展生态特色突出,生态文化厚重,生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明晰的红色旅游产业。
二、新中国70年红色旅游发展脉络
红色旅游的萌芽、发展与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同步,主要发展脉络表现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红色旅游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这一时期的红色旅游与整体旅游一样以接待为主,主要产品是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载体以纪念地和标志物为主。例如:瑞金、井冈山、遵义以及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清凉山、王家坪等。政治特色明显,整体功能定位凸显社会效益——爱国主义教育,没有经济效益可言。萌芽时期的具体时间段尚无统一。
(二)起步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为获取竞争优势,作为特色文化旅游的红色旅游面临着从政治接待向市场化发展的蜕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东部一些革命老区依赖红色旅游资源和前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优势,率先揭开了红色旅游市场化经营面纱,红色旅游开始发展,且充分体现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
(三)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服务行业新增长点,红色旅游也迎来大发展时期。其中,重大事件性纪念活动给当时的红色旅游提供了广阔发展机遇和空间,如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等。1998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标志着红色旅游正式产生,这一时期,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等投入加大,相关产品也不断丰富,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层出不穷。
(四)市场化发展时期
21世纪以来,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助推,很多老、少、边地区纷纷将红色旅游作为优势资源发展当地经济。2001年,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在一些革命圣地、纪念地发起成立;2002年,浙江嘉兴拉开红色旅游产品推介会、红色旅游论坛的帷幕,红色旅游被纳入旅游范畴,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向旅游行业的蜕变;2003年,彰显革命传统和基本国情的三大干部教育学院在上海、井冈山和延安分别开工建设;2004年年底,红色旅游正式提出;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对红色旅游进行规划实施,提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活动在这一年开始席卷全国;2006-2010年中国的红色旅游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红色旅游成为人民群众追求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的主要旅游项目;2012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红色旅游在党和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于12月公布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文化部、教育部等14个部门共同出台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6年,推进“贯彻落实旅游515”战略;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红色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供给产品,成为文化产品再生产的主流;2018年,全域旅游年,红色旅游热潮再一次席卷全国。
三、新时代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理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革命历史文化学习的主要载体,以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实现对游客的接触性扩散。现在我国有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需要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目标,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红色旅游规划创新
1.要进行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整体规划
确定城市的景区规划范围,对红色旅游景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形成规模化、全域化的红色旅游产业。景区内部规划建设要以旅客体验度为出发点,依托新技术提升景区文化展示,突出景区异质化特点,提升红色旅游文化亮点。從整体考虑要依托省、市、县、乡、村各类型区域旅游资源,形成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新型空间。
2.要进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通过“红色旅游+”模式,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并增强红色旅游产业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二)红色旅游内容创新
1.发展战略创新
明确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与方向,确定旅游发展全域化战略目标、明确发展定位,通过业务战略确定具体内容。
2.旅游品牌创新
要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创新营销方式,通过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并借用影响力不断优化自身红色旅游产业,来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3.旅游线路创新
开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带领游客体验独特的红色景点,增强旅客的体验感。
(三)红色旅游形式创新
大力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无论是对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是对旅游纪念品、文创商品、旅游特产等的加工生产。确保资源有效配置,并融入红色旅游行业,才能更好进行旅游形式创新,扩大旅游产品承载力度,提高游客体验度。如,通过创建红色主题公园、打造红色休闲度假区、建立红色基因拓展训练基地、文创基地等新型旅游产品。可以加强旅游产品融合发展,对红黄绿进行结合,即红色旅游产业、人文景观以及绿色生态景观相结合,培育红色旅游产业新动能。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观光旅游,可以多开展自驾车旅游、研学旅行专题教育、休闲旅游等多种方式来创新旅游形式。
(四)红色旅游管理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需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规范准则,介入和管理旅游企业的发展,形成规范绩效考评制度,明确奖惩方式,引导和规范旅游企业组织的各种行为。注重旅游融资体制优化创新,构建开发布局,充分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市场开发建设。从基本教育入手,积蓄力量,增进红色文化层面创新管理工作,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用科技引领红色旅游管理创新,加大科技文化运用程度,促进红色旅游智慧化管理。成立省内、省外多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机构和组织,形成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
总之,全域旅游是实现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红色旅游发展规律的新思考。需要更加全局化、系统化思维对整个红色旅游生态进行全局发展、技术提升、空间拓展、产业联动、成果共享等特性的概括和反映。红色旅游需要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开放、融合共享、价值放大、协同创新、异质化”等发展目标。基于对红色旅游理论的认识,结合红色旅游发展实际需要,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理念也要实现新突破。
四、创新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思路
红色旅游集政治、文化、经济、富民工程为一体,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攻坚战略的重点。全国有17个省区,241个地区都在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资源的价值转换。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红色资源静态陈列成了主流,使红色旅游缺乏生气和吸引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人与自然关系未能体现红色资源原始本真,或过于强调自然中心,消极开发无作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红色旅游产品定位存在偏差;各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较为分散;行政壁垒仍然存在,景区联动性差;旅游线路简单,产品形式单一,深度融合开发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指导,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同样倡导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在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基础上,通过对人的感化与塑造,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红色旅游资源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作为政治产品,“红色”首先体现在对“人”的教育方面,可见,保护、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时俱进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具体为: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统一思想,加大对民间红色文物的收集、保护和传承;养护红色遗址遗迹;及时申请红色非物质文化类遗产。制定、完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全方位提炼、弘扬、凸显红色旅游鲜明的“红色”属性,使之与生态化、人文性相得益彰。如:姚家山——武汉抗战第一村;红安天台山——中国第一将军县;中山舰博物馆——一代名舰;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两弹一星”精神承载地——青海省海北州西海原子城。
(二)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核心是关注自然环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长期价值。新时代,我国很多地区红色资源同样面临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与价值长期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很多区域的红色旅游发展相对粗放,提供的旅游产品多数只是对历史遗留物质的保护和展示,而我们知道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在于从遗留中升华红色文化和精神,通过传播,使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政治、文化、经济、生态功能。因此,从可持续视角推动红色旅游发展,首先,要发挥市场作用,走实市场化经营之路。市场是红色旅游产品价值可否实现的关键平台。尽管红色旅游社会效益为先,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红色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依旧要在市场消费中被衡量。其中,经济效益理所当然是衡量尺度之一。所以,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要使其生命周期循环往复永不衰退,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中国历史为脉络,以红色遗迹为基点,让广大游客从革命历史遗迹中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爱国爱党,唯有如此,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才不会因产业化步伐过快使其灵魂被拉远,也才能够以承载历史精神的红色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互促共进。
(三)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延伸红色旅游价值链
《2016-20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质增效、精准扶贫、深化教育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在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农村,恰好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二者融合联动发展,既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又有助于实现乡村文明复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以游客思维开发红色乡村旅游资源。游客是旅游的核心动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一定要注重一方面让游客置身优美古朴的乡村美景,另一方面,还要让游客参与到红色旅游,在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洗礼,如:重走长征路,角色扮演游戏等。让乡村自然风景返璞归真,红色经典文化则坚定理想信念,涤荡灵魂,二者同时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其次,以居民思维加强乡村建设,实现红色乡村资源有效供给。以目的地居民的生活、生产为出发点,以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搞好乡村建设。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保持“乡村性”,保留乡村的本真,这样才能在与红色旅游融合中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才能实现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点面结合的全域化旅游,让游客在质朴的自然景色中穿越时空,畅游历史,不忘初心,接受革命的洗礼,在实现红色乡村资源有效供给的同时,延伸红色旅游价值链。当然,这项工作需要政府、企业、乡村居民、游客与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四)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建立高素质红色旅游人才队伍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红色旅游产品唯有保持其文化内涵,才能经久不衰,因此,红色文化内涵“被看作是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决定旅游产品的品位、级别及其生命力的首要因素”。[3]红色旅游從业人员作为红色文化和精神的生产者、传播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红色旅游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实现程度。首先,需要组建一支深谙历史底蕴、精通红色理论的研究队伍,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产品及其体验项目;其次,培养全面了解中国革命发展史,熟知革命事迹的“红色”导游,以朴实的情感、严肃的语言传播、弘扬红色文化,还原历史本真。如:北京古北水镇,培养当地农民成为优秀的导游,其中有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告诉大家,是党把她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培养成为导游,每每向游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时,她总是声情并茂,以自己质朴的语言、纯真的情感带游客穿越时空,缅怀英雄,铭记历史,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静霭的司马台长城“红色”文化魅力四射。
(五)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新媒体传播
贯彻发展全域旅游,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应该是首要的。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更应如此。21世纪,旅游产业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离不开智慧旅游、现代化游客服务中心,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只有这些基础完善了,才能更好地通过新媒体实现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广泛有效传播。就当前个性化高品质需求而言,新媒体可以为不同的消费群提供不同的产品和帮助。如手机,通过媒体程序定制,游客可以运用手机App实现地图、游乐、餐厅、线路、景点等自助选择与服务。红色旅游目的地则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传播景区产品、项目及形象。如通过抖音、快手等微视传播,可以以“红色婚纱摄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各类微影片,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资源优势广而告之,让大家告诉大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注释:
[1]陈茂礼,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视角[D],重庆师范大学,2017-05。
[2]余建波,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瑞金红色旅游提升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8-06。
[3]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32。
参考文献:
[1]陈茂礼,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视角[D],重庆师范大学,2017-05
[2]陈立秀,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12
[3]余建波,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瑞金红色旅游提升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8-06
[4]曹京燕,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德育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8-12
[5]朱东国.蒋晓煜,全域旅游视角下井冈山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策略[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
(作者系全国青联委员,青海省政协委员,青海天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