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情前测

2019-08-13 08:12张永竹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因数学情乘法

张永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学情,依据学情实际来施教。

一、合理选择学情前测方法

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前测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前测方法。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张问卷,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上的困难所在。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课时的教学;问卷的设计要紧扣检测目的,题量要适中。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我围绕“你认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问卷检测,从而确定新知的切入点如下:

●割补转化成长方形不仅可行,且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要以此为重要突破口;

●先行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练习画高;

●课堂展示易变形的框架,理解面积和底高有关系,与斜边无关。

2.个别谈话法

即教师在旧知和新知连接点处设问,通过与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代表谈话,了解他们的新知生长点,确定怎样引导知识技能的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后继内容的教学;谈话提纲数量以一个到三个为好。

如“集合问题”一节,我设计的谈话提纲如下:

(1)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电影院看电影,你觉得买多少张票合适呢?

(2)排队问题:小明从前往后数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排在第4。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

(3)现场调查:谁喜欢喜羊羊请举手,喜欢美羊羊的请举手。

谈话后发现,对于“集合”的理解,学生有生活经验,但没有上升到意义的高度;能用图示的方法表清题意,但没有出现集合图的雏形。由此确定讲课的重难点和流程设计:

●提出运动会报名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层次不同的思维脉络—经历集合圈产生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预习分析法

即教师安排预习内容或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的了解,明晰哪些问题学生自己就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给予帮扶,還有哪些问题学生自己根本不能解决;预习的题型可以是动笔书写,也可以是动手操作、测量、调查,还可以是观看微课视频、网络学习等。

如:“质数与合数”一课,预习作业如下:

●请找出1至20各自然数的因数。以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指定数的分解;

●请根据各数的因数情况分分类。用以了解学生在两次分类中有哪些困难,需要得到老师哪些帮助。

二、精心设计学情前测问卷

要让学情前测真正起到诊断学情引领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要在前测问卷的设计上下功夫。

1.围绕单元编排意图,设计前测问卷

即从单元教学总目标的角度,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前测问卷,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现问题,暴露未知。

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我设计的前测问卷共七道整数乘法题和一道解决问题。题型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是几百几十几,一个因数的十位数字是0,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是0)。

计算题前测分析:

全部正确的36人,占总人数的64.3%,18位同学因为不良计算习惯或错误整数乘法竖式计算出错,占36.7%;其中计算习惯的原因,抄错数1人;漏写得数3人;因计算方法的原因,忘记进位或进位后忘记加上4人;错误的竖式计算11人。

由此我拟定了以下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加强整数乘法竖式复习补差工作;

●加强后进生个别辅导,使其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合理利用迁移规律学习小数乘法;

●充分利用转化策略,把元转化成角的个性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的算理。

2.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前测问卷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的“数与代数”侧重数感的培养,前测要注重复习与新课相关联的旧知,找准知识的起点在哪,已知与未知的临界点在哪;“统计与概率”的前测要侧重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哪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衔接;“空间与图形”的前测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情境,看看哪些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引导点拨。

如“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简易方程”一节,我设计的前测如下:

◆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  )张嘴,扑通(  )声跳下水;

3只青蛙(  )张嘴,扑通(  )声跳下水;

……

你能说得完吗?试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情况。

前测后发现:能自发地用x,a,n表示的占34.5%;能自发地用文字(无数、几、多少)表示的占55.2%;仍然用4,6等具体数目表示的有6份,占10.3%。

可看出大多数学生(占65.5%)思维仍处于具体数的运算阶段,代数思维处在文字意会的发展阶段。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前测问卷

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将问卷设计得趣味性强一些,来吸引学生眼球,尽可能地使前测过程成为一个客观上生动活泼、主观上主动轻松的过程;高年级和低年级又要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组织题目的语言要更生动活泼些,多用可爱的图画来增加童趣,多采用激励性的措施来激发兴趣。

如“可能性”一节的前测,我设计了三次适合三年级的摸球实验,学生兴趣特别高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有差异,班风有不同,我们在学情前测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我们运用前测的目的是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确定老师的施教点,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情前测时要有目标性。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因数学情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把加法变成乘法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