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19-08-13 08:12袁延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

袁延美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着显著影响,是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性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理念及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性提升。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教育水平,简要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当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属于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课程,主要是引导与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借助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实现对学生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此,探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有显著教育价值。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其属于特定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课程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具备学科特征的成就,属于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1]。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教育目标简单而言可以划分为负责任的公民为中心以及道德品质、健康生活和法制观念的基础性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以及法制观念的主要形成原因为:(1)学科宗旨。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历史等学科并不相同,其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以及道德品质,并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构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对于这一宗旨而言,已经将素养概括为健康生活、法治理念以及道德品质。(2)学生年龄特征。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道德、心理健康、法律以及国情等多方面的融合教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明大德”,而不是像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那样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公共参与意识以及道德与法治认同,这也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对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小学教育整体水平。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按照教學目标与内容采用合理案例

想要充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必须按照教学要求、教学过程采用合理的教学案例,保障案例的选择合理性[2]。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是保障教学指令的关键,案例可以采用教材当中的案例,也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为了更好地保障案例的针对性,可以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改变,只要可以有效满足教学内容,就可以在教学案例的真实性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3]。借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我爱我们班》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借助相应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提出“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班级中有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与周边的同学说话,导致周边的同学无法专心听课,教师看到后让调皮的学生坐到最后一排,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听从,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对于这一案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分析如果自己是教师应当如何应对,同时这名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等,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之后再进行引导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显著推动作用。

2.以小组讨论为载体进行案例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做好师生交流、同学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4]。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也需要基于小组讨论这一基础,不仅需要提出案例,还需要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探讨,并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维,同时实现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案例,并由学生以个人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明确案例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分组讨论,以分组后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讨论为主,所有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按照不同的见解表达想法,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参与主要是以秩序的控制以及讨论进程的引导为主,对于讨论偏离主旨的小组应当及时干预,对于思路有条不紊的小组应当提供鼓励。

例如,在健康安全这一类话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生活案例,如车辆中灭火器的作用以及有无灭火器的差别。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认为灭火器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此时便可以以案例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一个是用灭火器及时灭火降低损失,另一个是无法灭火导致车辆报废。借助两个视频的观看可以让学生了解“防患于未然”的意义和价值,借助这样的讨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也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应用多种方式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方式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案例的记忆、理解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5]。教师在案例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采用口头讲述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图片或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丰富案例,促使案例更加形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直观,以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感官上的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6]。

例如,在《这些是大家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寻各种不爱惜公物或恶意破坏公物的资料案例,在简单加工之后在课堂中播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良信息,促使其身临其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4.应用扮演教育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下降。借助情境活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趣味性,借助案例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从而达到动力的提高[7]。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育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规则意识教育。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本身并不能明确基础规则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但是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教育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视并合理引导。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环境等理解不同的规则作用,从而实现对规则的理解与遵守,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另外,规则意识的教育方面内容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分布比较广泛,例如交通规则、校园规则、游戏规则以及班级规则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材对于规则的阐述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扮演道路交通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司机、行人、警察,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从而将学习逐渐落实到具体生活中,促使育人价值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尝试创新和优化教育方法与技巧,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坚持开发与创新,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充分体现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14(22):466-467.

[2]申红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7,21(5):105-106.

[3]胡灵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19(6):24-25.

[4]普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7):102-103.

[5]李春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小组竞赛情境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4(23):48-50.

[6]李圣德.“四化”撬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条件下道德与法治“三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6):100-104.

[7]徐宏.借助信息资源,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书育人,2017,30(25):411-41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