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平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实验融入教学中,具有起到特殊的教学功能与意义。鉴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论展开分析,对化学实验特殊教学功能的维度进行相应的定义及划分,并按照新课改的需求对教学功能做相应的阐述,以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可查阅的资料来源。
关键词:小学 化学实验 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92-01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要求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一系列的课程资源相关的的多种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和身边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运用。新课改强调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着眼于眼前的现象,发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习惯操作的技能,进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化学是和科学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发挥好化学部分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还能为小学生早点认识科学做好铺垫。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食品安全责任心和自我保护等意识。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化学部分的内容,这是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每天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通过归纳梳理这些资料发现,小学科学化学部分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研究不是太多,化学部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钻研的地方。
化学为推动全民科学素养,培育适应新形式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优势地位一直以来是国民经济水平的准要依据,人们都把化学形象地称之为工业之父,许多科学家以化学学科为导向深入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新里程。历史告诉我们化学学科在自然学科的发展道路上占据重要位置,发挥好化学学科的价值,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水平提高。化学学科是科学学科的理论来源,很多科学学科的现象都要借助于化学学科才能解释,比如:在一个烧杯中盛放一定的水,准备一个鸡蛋和食盐,先把鸡蛋放入烧杯中,观察发现鸡蛋盛入了烧杯底部。这个时候往烧杯中放入食盐,边放边搅拌,在放入一定量的食盐后,鸡蛋开始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顶部,这个科学实验可以用化学中密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以往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化学的发展适合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由此可见,化学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值得期待。
3.1 优先性原则
小学阶段开设科学学科,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刚入学校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途径。加之这个学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充满期待,及时的教给学生一些化学方法和技能,很容易通过化学部分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但是我国科学教育起步较晚,课程开始才是近些年得到重视和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开始的内容还是相对單一,教学资源还是严重不足,小学生实验意识主体性差,所以优先发展自然学科化学内容迫在眉睫。
3.2 可操作性原则
小学科学化学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要实事求是,根据本校教学和师资力量来设置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以及生活环境。比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知识层次等相关内容。因人而异,全面提高全班化学学科的可操作性。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较单一,多停留在具体思维阶段。在化学课程中内容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以贴近身边的题材为素材触发,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化学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并培养他们探究事物的能力。开设实践性为主的课程符合该学段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把握好可持续的取舍,注意资源的分配,化学与科学联系紧密,带动其他学科课程共同发展;其次要加强教师知识更新,教育要着眼于长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科学课程的开设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但是科学课程的开发还是有许多阻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化学课程是初中阶段才会接触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的开展大多数是蜓蜓点水,如果讲得太深学生就不能够有效接受。同时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学生的兴趣降低,多科学课程失去信心,进而阻碍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学习。所以要真正揭示科学实验的结果,就必须动用化学相关的内容,但是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学生不能够接受的,缺少真正的去思考。
其次,化学课程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贯穿始终,很多科学实验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来验证和解决,这就一定程度上给科学教师带来了很多不便和顾虑,导致教师对科学课程的内容把握不准,到底哪些内容需要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哪些内容即使讲了也对他们本节课的学习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实验课程在小学阶段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科学化学部分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换之而来的是教师知识技能的衔接和完善,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多媒体教学,加大化学部分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环节的衔接,并且要不断学习新的化学知识,发挥科学教师的带头作用,巧用化学知识辅助科学课程,促进科学课程有条不紊的发展。